世界快訊:年內95家公司定增折戟 再融資進入拼“內核”階段

發布時間:2023-09-15 11:00:15
編輯:
來源:證券日報
字體:

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截至9月13日,已有95家公司的定增方案因種種原因未能落地實施。對于定增方案最終折戟的原因,從各公司公告中披露的解釋來看,有主動為之者:公司已經啟用了簡易方式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故而終止此前籌劃的定增事項;也有被動終止的情況:批復到期自動失效。

對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行業人士認為,在監管加強對再融資要求的背景下,部分經不住推敲的再融資方案難有結果是大概率事件。而監管收緊也有利于促進資金流向真正有需求、有潛力的企業和募投項目。

“上市公司自身的‘內核’是否經得住市場考驗更被看重,這也有利于形成良性的資本市場生態。”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資料圖】

定增未實施理由多樣

從公告內容來看,上市公司定增最終未能實施的理由多種多樣。

例如,紅豆股份公告顯示,公司自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方案公布以來,一直與中介機構積極推進相關工作。現綜合考慮資本市場環境及相關政策變化,經審慎分析與論證,公司決定終止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并向上交所申請撤回相關申請文件。

國際實業則提及,2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的相關規定,綜合考慮政策變化和公司實際情況等因素,公司已啟動以簡易方式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經公司第八屆董事會審議通過,決定終止前次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

茶花股份則表示,公司在取得批復后一直積極推進相關事宜,但由于資本市場環境變化和發行時機等多方面原因,批復到期自動失效。

王鵬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上市公司定增折戟,要從兩方面分析:“首先,此前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的相關管理加強,定增方案發布后,對于許多細節也是一再發函問詢,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定增方案可能經不住‘考驗’,于是公司主動叫停;此外,目前市場波動調整,部分企業市值受到影響,在此情況下,轉而以其他方式募資,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讓資金發揮更好作用

從監管政策來看,8月27日,證監會發布相關政策明確提及,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對于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對于存在破發、破凈、經營業績持續虧損、財務性投資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適當限制其融資間隔、融資規模;引導上市公司合理確定再融資規模,嚴格執行融資間隔期要求。審核中將對前次募集資金是否基本使用完畢,前次募集資金項目是否達到預期效益等予以重點關注;嚴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應當投向主營業務,嚴限多元化投資。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說,當前對上市公司再融資規則收緊,諸如破發、破凈、虧損、財務性投資比例等因素限制再融資繼續進行,從而使得部分企業知難而退。

在這種“新常態”下,上市公司進入到拼“內核”階段。“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具備穩健經營能力、未來潛在發展力的企業會越來越受到關注,這種穩定的‘內核’越來越被看重,也有利于形成良性的資本市場生態。而上市公司所擁有的‘內核’,是公司在二級市場上市值、再融資、未來發展的決定因素。”王鵬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盤和林也對記者表示:“再融資是企業向市場要錢,而這應該基于兩個因素,首先是企業真的‘缺錢’,但在現實中,有部分企業再融資后用于理財,甚至存在理財虧損的情況。其次,企業要將再融資的錢投向更有前景的項目,而不應該閑置。”

標簽: 融資 上市公司 公司 王鵬

   原標題:世界快訊:年內95家公司定增折戟 再融資進入拼“內核”階段

>更多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