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天下!全額退款羊毛價XGP后,我開始重新審視游戲訂閱服務

發布時間:2022-06-23 05:58:17
編輯:
來源:網易游戲
字體:

如果用一個關鍵詞總結我的上個周末,那應該是“扯皮”。


(資料圖片)

跟很多人一樣,我在去年年底用150多元買的3年XGPU服務被微軟回收了,上周五我就開始與某寶賣家反復交涉。

還是12315好使?

被收回3年XGPU后,因為微軟Game Pass中還有很多想玩的游戲,所以我還是花費了200多元,購買了4張金會員的季卡和一張XGP兌換碼,給已經到期的賬戶續上了1年的XGPU服務,然后開始了對羊毛價格XGP的售后維權。

我先是聯系了某寶的人工客服,開通了對應訂單的售后渠道申請全額退款。等待賣家處理退款申請期間也沒閑著,我查詢了去年11月的賬單記錄,找到了店鋪的企業名稱,在12315小程序提交了維權申請。

在提交給12315的投訴中,我梳理了以下幾個要點:

1. 購買三年XGPU服務的日期

2. 賣家承諾的游戲訂閱服務時長

3. XGPU訂閱服務被微軟收回的日期

4. 賣家未能履約的時長

5. 涉事企業出售的訂閱服務通過系統漏洞非法疊加服務時長,違反Xbox平臺的規則,系將違法所得出售給消費者

6. 賣家的行為涉嫌消費欺詐,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提交申請后,因為恰逢周末,其實我對12315處理投訴的響應速度并不抱多少期望,所以又用相同的理由在某寶的訂單頁面提交了舉報商品的工單。

按照平臺的規則,如果商家在48小時內不處理退款申請,買家就可以獲得退款。

而就在處理退款時限的倒計時半小時之前,賣家臨門一腳,拒絕了我發起的退款申請,并要求商議具體的退款方案。我選擇了客服介入,在接下來的24小時內等待賣家上傳憑證進入小二審核階段。

很多受到影響的玩家發起售后申請走到這一步后,會得到兩種賣家的回復模板:

按照服務時長比例,退還未能履行的服務的金額,計算方法則是實際付款金額*(1-使用天數/購買天數百分比)。

換算下來,我將要為自己購買的7個月XGP支付30元左右的金額——在我看來挺合理了。

而另一個方案對于玩家來說損失更大一些(店家方面的口徑是自己破產了所以只能賠付這么多):

購買一年的僅退款訂單金額的30%,兩年的退款40%,三年的退款50%;或者可以選擇每隔四個月從賣家處領取4個月XGPU,直至服務時長達到3年。

讓我覺得很哭笑不得的一點是,與我對接的店鋪客服在收集我所提交的退款申請時,不小心發送了另一個版本的在線問卷地址,其中可以選擇是否同意50%退款,對此我只能無奈地表示:“你們也破產了?”

僅退款50%訂單金額的退款收集問卷長這樣

盡管我與賣家達成了退回未履行服務的費用的一致意見,然而因為平臺規則,如果賣家未提交憑證,就不能要求小二介入,修改退款金額也就無從說起,所以客服要求我先發30多元差價的紅包,他們才會繼續按照流程操作退還全款。

與店鋪客服車轱轆幾句之后,我還是選擇等待剩下的十幾個小時過去,小二介入協商。

我還通過給人工客服發送消息,爭取到了所謂“專員”處理,但是專員在電話中的回復也要求我等待時間過去,賣家審核申請提交憑證。

反復試探之下,某寶方面的客服人員透露,如果賣家拒絕全額退款,平臺傾向于按照使用時長比例,賠付未能履行承諾的訂閱金額。想到這一點,我提前預設了自己能夠接受的結果:得不到一分錢退款;收到按比例的退款;因為店鋪沒有財力退款,平臺退還等額優惠券。

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周日晚上我突然收到退款成功的通知,幾十分鐘后,我接到了兩個電話,賣家表示對這次交易給我帶來的麻煩非常抱歉,并與我確認是否收到了退款;客服也來電要求我取消12315的投訴。

當我打開12315的投訴界面,信息顯示投訴已經受理、轉接并完成,結果是雙方和解,投訴結案。同時我向平臺提交的舉報工單也顯示舉報成立,賣家將獲得一定的處罰。

我不能保證是否所有受到影響的玩家都能夠這樣解決,因為這取決于涉事店鋪注冊所在地的市場監管部門的受理投訴的標準,以及店鋪本身對消費投訴的敏感度。也有很多玩家表示12315拒絕受理案件,所以這并不是萬金油的對策。

一場雙方都知情的大型“薅羊毛”

我認為按照服務時長比例退款較為合理的原因在于,在購買超低價格的3年XGP服務之前,我就已經兌換過一年的XGP,兩個價格對比起來,前者的優惠程度實在是有些可疑。

去年5月初,我從某海淘App花2300多元買到了日版Xbox Series S,在等待半個月兜兜轉轉拿到顏值超高的「時尚電子小音箱」以后,我并沒有像之前拿到新Switch一樣,仔細研究轉區、PayPal、信用卡、金幣余額等購買NS游戲的細節,轉手就從電商平臺購買了一年份的XGPU,當時的價格大概是230元/年。

翻閱當時的聊天記錄和賬單記錄,我的賬號先是兌換了一年Xbox金會員,然后再兌換了一定時長的XGP,最后升級至一年的XGPU——這也是微軟官方認可的薅羊毛方式。

去年11月,俄羅斯和國內電商網站都出現了超低價格的羊毛價XGPU,只需要一個全新的微軟賬戶,同時花費90至200元不等,就可以獲得三年XGPU。也就是在這時候,盡管我的一年訂閱在今年5月中旬才會到期,但我還是使用一個新的賬號,找了某家天貓店,花了160余元代為充值“三年XGPU”。

這些低價XGP來自何處?

在微軟官方給出解釋之前,比較合理的猜測是索尼旗下的動畫流媒體網站「Cruchyroll」在去年年底為了吸引新用戶注冊,會給每個新用戶發放3個月PC Game Pass的兌換碼,借助BUG多次疊加本應該只能使用一次的兌換碼,再支付一定金額開通XGP,就能轉換成三年的XGPU。

不可否認的是,很多這一世代才購買Xbox的玩家,只知道去年11月到12月的XGPU異常便宜——畢竟100多元你都買不到一個御三家第一方游戲,才選擇緊急“上車”,先買XGPU,再購買一臺Xbox Series X或者Xbox Series S。

對于一些學生黨,或者有時間去玩又不想付出太多金錢買游戲的人來說,一年200多元的XGPU絕對的值回票價,更遑論100多元的3年XGPU,所以很多新玩家投身Xbox,購買低價XGPU,也無可厚非。

但是,稍微了解過往的訂閱價格,同時接觸過前幾個代Xbox的玩家,其實都清楚這批價格異常低廉的XGPU來源是違規的,并且知道其中隱藏的風險,擔心封禁賬號或者ban機,甚至計劃自己利用BUG疊加時長。

也有的玩家表示對100元的訂閱服務要求不高,能玩上半年就行:

說半年那是真的半年!

狼來了?狼來了。

正如部分玩家擔心的一樣,去年12月下旬,就有所謂的知情網友發帖透露,微軟已經開始處理100元充3年XGPU服務,甚至預言了半年后微軟的處理結果:收回訂閱資格并退款,賬號正常使用。

“這一波算是警告,沒有封號已經留情了。”

因為很多人的訂閱還可以正常使用,最糟糕的情況也無非是縮短了訂閱時長,所以很多Xbox玩家并不把這次“狼來了”當回事。

6月17日,時隔半年,正當人們以為微軟真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再追究這次羊毛價格XGPU時,狼,真的來了。

很多人收到了XGPU被收回、退款至陌生銀行卡的郵件通知,甚至還有一些以五六百元購買的XGPU也被收回,好在受到影響的賬號所購買的游戲,游玩記錄和存檔依舊保留不受影響,并且已經可以通過官方建議的授權渠道開通訂閱。

微軟Xbox社區隨后發布的公告也驗證了此前的猜測,Xbox表示“發現了一部分欺詐性的經銷商,他們通過疊加介紹性PC Game Pass的時長,將其轉化成Xbox Game Pass Ultimate。為了解決這個問題,Xbox方面在取消受影響的用戶通過欺詐方式取得的XGP訂閱服務前,已經通過郵件告知。”

大多數Xbox玩家認為微軟這個處理方式算是手下留情。引起眾怒的是訂單歷史記錄里的100阿根廷比索/1美元/100日元的付費記錄,換算下來也就是說只需要花費2元人民幣就能把疊加的PGP服務時長升級至XGPU。

而根據某位賣家發布的自證聊天截圖,雙方在去年11月中旬通過微信和機翻交流,買方要求購買20000個3個月PGP兌換碼,單個價值6.4元。如果這個金額屬實,那么三年XGPU的成本大概在80元左右,換句話說,即使玩家花費100元購買三年服務,賣家也能獲得占成本25%的利潤。

商家在這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更像是追求高額利潤的三年XGPU掮客,他們并不知道怎么利用漏洞疊加服務時長,只是明白這些訂閱服務碼成本很低,兌換操作簡單。剛好國內玩家想要用最少的錢,買到有口皆碑的訂閱服務,投機倒把者因此趁虛而入。

玩家的合力

事情發生以后,Xbox相關的百度貼吧炸開了鍋,其中Xbox One吧是這次事件的主要討論地。

6月17日凌晨2時左右,就有吧友發帖表示自己用羊毛價購買的3年XGP被收回,隔上一段時間后,其他網友陸續回復,開始總結被收回XGP服務的共性:大多在2021年9月至12月期間購買,并且使用的電商平臺的代充服務,提供了賬號密碼委托充值。

隨著討論的進一步深入,也有部分花費400元至600元不等的玩家表示訂閱資格被收回,進一步驗證存在一批非法微軟Game Pass兌換碼的事實。

在找到被收回原因后,吧友開始分享我在最開頭所說的一系列維護權益的方法,盡可能把損失降到最低。這期間,他們也會互通有無,怎么寫才會有理有據,怎么說才能讓客服提前介入,不同的店家提供的方案有何區別……

類似的還有5月的任天堂港服黑卡事件,當時一批港服預付卡(點卡)出現了問題,疑似使用非法信用卡獲取,點卡和游戲都賣出去了,一對賬錢卻沒收到,所以老任選擇直接封禁使用問題點卡的賬戶。

這些玩家共享了購買點卡的時間,并給香港任天堂客服寫郵件要求提供存在問題的兌換碼,最終鎖定了存在問題的兌換碼的批次,隨后向任天堂提供消費記錄,換來了解封,賬號也完全沒有受到影響。

如果玩家之間互相獨立毫不溝通,可能受到影響的Xbox和NS玩家永遠都找不到問題所在,解封賬號與追回損失也就無從說起。

從好的方面看,有很多新的玩家因為這次羊毛價XGP,開始仔細了解微軟Game Pass的訂閱規則,很多老Xbox玩家主動分享穩妥又實惠的購買XGPU經驗:

1. 購買所需時長的Xbox Live Gold(金會員),支付一定金額升級至XGPU;

2. 不差錢的話可以直接購買79港幣/月的XGPU服務,去年10月曾經從110港幣/月降價至79港幣/月;

3. 沒有Xbox主機,但是想以較低成本體驗Xbox工作室游戲,可以訂閱PC Game Pass,每個月需要29港幣(約24元人民幣);

4. 參加每隔一段時間的訂閱優惠活動,10港幣購買XGPU一個月贈送兩個月活動也在進行中:

https://www.microsoft.com/zh-hk/p/xbox-game-pass-ultimate/cfq7ttc0khs0?activetab=pivot%3aoverviewtab

順利訂閱XGP就擁有了數百款游戲.......了嗎?

如果你曾經讀過去年6月的,應該就知道我買了一臺Xbox Series S后面的故事了:5月19日新垣結衣宣布結婚,我剛買的XSS還沒捂熱就開始吃灰了。

盡管如此,在短暫的失戀過后,我還是通過XGP玩到不少挺有意思的游戲,比如《極限競速:地平線4/5》《整蠱烏云》《城鎮疊疊樂》《Carto》《狂野之心》《太鼓達人》.......因為XSS體積小巧,我甚至還在去年國慶期間把它塞進行李箱帶回家看了7天的B站。

經歷了購買羊毛價格XGP被退訂,收到全額退款后,我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購買的Xbox Series S和微軟大力推廣的XGP訂閱服務,回過頭發現,購買XGP后,我的小孩子啃蘋果式玩游戲的陋習更加嚴重了。

比起花個350元購買一張NS卡帶,或者花百來十元購買一個Steam游戲,游玩XGP庫中的游戲的成本早就在訂閱的那一刻就一次性結清了,那么中途放棄所虧損的成本幾乎是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我并不珍惜尋覓喜歡XGP中游戲所花的時間,如果游戲的開頭無法吸引我,或者說上手需要一定的門檻不能從中得到即時的快樂,那么也就自然而然的放棄了。

經常是我才打了一個游戲的開頭,中間過了幾個月,某天整理微軟Game Pass出庫游戲的時候,才恍然間發現那游戲就要離庫了——我還是不會有盡快打完的想法。

另一點就是很多人都有過的切身體會——游戲陽痿。

傳播學中有“冷媒介”和“熱媒介”兩種概念,大多數主機游戲更偏向于“冷媒介”,并且不具備伴隨性,在信息層面的清晰度很低。

玩家想要完整了解游戲內的信息,就需要發揮充分的腦力,積極聯想全神貫注,甚至要有安靜無干擾的玩游戲環境,才能保證對游戲內容有透徹的理解。

而像微博、短視頻、電視劇(尤其是國產劇)、側重刷刷刷的游戲,就更像熱媒介,且具有伴隨性。

這類媒介傳遞的信息非常簡單明確,不需要發動感官感知,不需要過多的大腦思考就能夠理解,這就是為什么肥皂劇能夠廣受歡迎,播客近些年來又在國內火熱起來,廣播這種古老的媒介在今天依舊能有一席之地。

肥皂劇播放的時候只要聽臺詞就能了解劇情大概,播客跟廣播可以在你做家務、通勤上班的時候隨時播放,你也可以邊玩刷子游戲,邊看電視劇邊聊天。出于種種因素,我越來越習慣于通過熱媒介獲取信息,而對冷媒介望而卻步,這也就是我讓XGP瘋狂吃灰的原因。

一直以來,我都抱著一種很固執的觀念,游戲即使買了數字版或者實體版,如果沒有完全通關,并將游戲轉化為自己的人生體驗中的一部分,那就不能說自己擁有過游戲。

小島秀夫認為數字形式的數據并不能為個人永恒的擁有,重大事件發生時,數字與網絡會被突然切斷。然而實體游戲,也會因為硬件被淘汰而無法運行,或者遇到天災被物理損毀。

所以即使我已經買了兩年的XGP,看似庫中200多款游戲都任我“暢玩”,但實際上在過去一年里,我并沒有真正的擁有過一款游戲。

游戲訂閱服務究竟意味著什么

我買過太多的訂閱服務。

Kindle Unlimited買了兩年,就借閱過四五本書;國內主流視頻網站的會員開了個遍,也做不到每天都打開App查看一遍新上線的影視;Apple Music倒是一直在用,陪伴我度過略微嘈雜又枯燥的工作;PS+、Nintendo Switch Online和XGPU開了個遍,不是會免都懶得領,就是一年到頭用不了幾次聯機功能,XGP庫里的游戲一年也沒通關一個……

正如豆瓣小組名言“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一樣,訂閱長時間的游戲服務往往是心血來潮,讓人心安的時長和更為劃算的價格會營造出一種“空下來了總有時間玩”的虛假幻想。真的要上手玩的時候又猶如抽絲無法沉浸,最終還是投身到不需要全神貫注認真參與的熱媒介娛樂中去。

但從中小開發者角度看,游戲訂閱服務百利而無一害。

近兩年來的Xbox&Bethesda發布會,對玩家來說最悅耳的一直是那幾個字——首發加入Game Pass。

正如《遵命陛下》《流浪先知》等游戲的發行商「No More Robots」負責人Mike Rose所說的一樣,微軟Game Pass每個月會在游戲發售首日向開發者支付費用,保證他們獲得收入,第一天就賺回本錢。

一些中小開發/發行商選擇讓游戲首發就加入微軟、索尼的訂閱服務中,意味著上市首日就有一筆可觀的收入,可以覆蓋開發成本乃至略有盈余。

但這筆收入對于大型的開發商來說,只能說是錦上添花。

分成三個級別的PS+訂閱服務剛剛上線不久就鬧了不少的笑話:額外收取優惠的價格;長期訂閱者過高的升級費用;補償80港幣卻分發0.08港幣,隨后二次補發;此前公布的游戲陣容與實際陣容不一致;游戲入庫、出庫的信息公開尚不成熟,有些會員看得云里霧里。

Nintendo Switch Online的高級會員在上線之初,也因為定價以及內容暫時較少而備受爭議。從某個角度來說,任虧券作為會員專享也算是特殊的訂閱服務,購買一套任虧券意味著你可以在未來一年隨時兌換任天堂發行的游戲。

但它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一著不慎,就會變成你虧券。所以我在選擇任虧券兌換的游戲的標準是:

單張任虧券的價格低于卡帶

需要隨時拿出來玩、聯機屬性強

非常非常喜歡的新作

可重復游玩性極好的作品

可以只滿足一點,也可以兼而有之。但是我的要求太高,顧慮太多,即使已經連著開了3年的NSO會員,我也沒有買過一套任虧券。

今年的港服任虧券,已經下架了

這次事情發生以后,與我來回周旋許久的店鋪依舊在營業,只留下了Steam的游戲兌換碼。但只要游戲平臺不開放國內主流的支付方式,僅支持海外支付信用卡;亦或是直接購買游戲與服務要花的錢仍高于點卡、兌換碼的價格,平臺上的代購、代充、兌換碼等服務還是會存在。

只不過,很多玩家在購買訂閱服務時勢必更加審慎。

為了讓自己付出的成本不再打水漂,我也開始記錄通過XGP真正玩到的游戲和實際能幫我省下的錢。畢竟,擁有游戲訂閱服務不是目的,獲得更好更完整的游戲體驗,才是最終目的。

標簽: 無從說起 正常使用 存在問題

   原標題:觀天下!全額退款羊毛價XGP后,我開始重新審視游戲訂閱服務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