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速遞!人生苦短,不如做貓

發布時間:2022-07-19 22:52:58
編輯:
來源:網易游戲
字體:

咱家是貓。名字?還沒有。出生在哪兒?更搞不清楚。——《我是貓》,夏目漱石

小時候讀到視角如此獨特的開卷,人生第一次對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盡管《我是貓》并非以貓為創作核心,更多是借貓的旁觀之眼去描繪人世的荒誕,但“我即貓”的獨特視角仍然能夠讓人品味到做貓的快樂。

畢竟子非魚焉知魚之樂,能夠帶入動物視角去體驗世界的不同,這種新鮮感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還是頗有吸引力的,更何況是一只喵喵叫的小貓咪?


(資料圖)

小貓咪誰不喜歡呢

在強調扮演和帶入的電子游戲領域,以動物為主題的作品并不少,今天發售的《迷失(Stray)》某種意義上算得上是另一種“我是貓”——玩家扮演的就是一只小貓咪。

貓眼看世界

不同于其他動物為主角模擬游戲,《迷失》更近似于傳統的平臺冒險解謎游戲。游戲并沒有太多驚世駭俗的冒險,也沒有震撼人心的視聽演出,玩家要做的只是想辦法在人類早已滅亡的賽博末世里,找尋回家的路。

《迷失》既是迷失的貓咪,也是迷失的世界

游戲開局貓咪因為失足墜落深坑,意外的發現了地下的城市與生活在其中的AI機器人,并結識了失去記憶的小機器人B-12,一同結伴冒險。期間既會遇見形形色色的機器人,一步步了解到這個世界究竟發生了什么,也會遭遇各種威脅,揭開種種謎團的真相。

NPC不少,不過大部分無關緊要

游戲采用的關卡制,在不同章節的關卡中提供了純線性的關卡和可探索的箱庭關卡。不過身為貓咪能做的非常有限,游戲的整體玩法設計得非常簡單,對應的關卡內容物也偏單調。

自由探索的部分集中在前期貧民窟

中城雖然華麗許多,但提供的內容反而更少了

玩家除了簡單的跑跳喵喵叫外,與環境的交互非常少,像是借助B-12的翻譯機能讀懂機器人居民的話語,或是收集關鍵道具,推一推臺球、油漆桶這些制作組放置的可互動物品,亦或是干脆打個盹聽一聽動聽的BGM。與之對應的關卡設計,也集中在步行模擬、解除謎題、逃避敵人追捕這些部分。

雖然能翻譯機器人說的話,但貓咪又是怎么聽懂的捏?

游戲的音樂做得相當用心,可以開著當作工作時的背景音樂,假裝自己真的有只貓

因此大部分時候玩家都是以貓咪的身份在探索世界,摸摸這摸摸那,解決各種簡單的謎題后推進故事流程。期間穿插一些緊張的追逐戰、潛行躲避甚至是簡單的戰斗作為調劑。當然真實的貓咪生活也不過如此,所以倒也不奇怪。

其實也可以當成貓咪版神秘海域

貓與機器人

盡管游戲在玩法上可能單調了點,但在氛圍與世界觀上還是做得頗有味道。一方面,人類的消失與地底城市的形成與存在,本身就令人充滿好奇,另一方面,AI機器人覺醒后卻延續著人類三五九等的社會格局也頗具諷刺感。

貧民窟還在擔心被變異生物吞噬,中層卻可以花天酒地,沒事打個碟

從故事起始的底層貧民窟,到穿越險惡下水道后佇立在垃圾堆中蟻村,呈現的正是賽博朋克題材中高科技低生活的面貌,即便造成這一切的人類早已不再。而登上中層的中城,經典霓虹燈下展現的又是權力階級與平民的矛盾沖突。而作為一只與之無關的貓咪,所看所想皆是玩家自己的感觸。

世界觀其實設定得挺好,就是這低成本確實難講好故事

不過可惜的是,雖然有著不錯的皮相與設定,然而具體到游戲中的故事與劇情對白,就又顯得有些窮酸。大部分路人的對話要么言之無物,要么無關緊要。即便是主線劇情也并無甚精妙。而且對于一個外來的未知生物,這群已經誕生智慧與情感的機器人卻表現得波瀾不驚,甚至是毫不在意。這樣的設計固然節約了開發成本——畢竟機器人不懂貓也不在意貓,但也使得玩家與世界的互動感再一次減弱。

貓咪最好的朋友

好在游戲中我們的好伙伴B-12仍然為我們提供了最多的情感交流,在逐步找回記憶的過程中,一機一貓的感情鏈接遠比冷冰冰的機器人NPC來得溫暖。而當故事在最后的天頂迎來終局時,相信所有玩過的人都會為之動容。

放空自己,體驗做貓的快樂

坦白的說,個人對《迷失》的表現有些失望。限于成本,它沒能在核心的貓咪扮演上做出足夠多的互動內容,使得“我是貓”的代入感并沒有那么足。同時故事對于賽博朋克主題的描繪又過于簡單和刻板化,看似深刻的背景卻沒能演繹出太多值得玩味的思辨。最后全靠B-12的故事與互動支持著玩家的情感鏈接。

不過這畢竟只是小制作組的一次嘗試,在低成本下能夠構建一個外表精致又能讓人扮演貓咪上躥下跳的世界,已經非常不錯。至少,在放空腦袋帶入貓咪自由奔跑的那一刻,《迷失》還是讓我體會到了做貓的快樂。

標簽: 無關緊要 人生苦短 言之無物

   原標題:環球速遞!人生苦短,不如做貓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