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如何在三天之內把馬主任變成海鷗的?

發布時間:2023-02-08 23:17:40
編輯:
來源:網易游戲
字體:

一直以來,國產科幻電影都不太被看好,但春節上映的《流浪地球2》徹底打破了這一固有印象,雖然票房沒能沖到春節檔第一,但它給廣大觀眾以及中國科幻電影帶來的震撼已無需多言。


(資料圖片)

不過在電影本篇之外,“球學家”的二次創作同樣讓我感到震撼。

不知道MOSS看到會作何感想(畫師:徐屯子)

除了這種怪東西,這幾天還有一個怪東西頻繁出現在我的首頁:OCE海鷗,更多人叫它“弱智海鷗”。

這只海鷗本名Oddy,是一個源自 北歐 美學的生活方式品牌“OCE”推出的一款毛絨玩偶,因其渾圓的身體、短小的四肢和突出的雙眼,早在前年就成為了風靡一時的表情包。不過這次被“弱智海鷗”刷屏,并非什么文藝復興,而是因為《流浪地球2》。

1

在《流浪地球2》中,不茍言笑的科學家馬兆雖然不是主角,卻憑借其理性中帶著些許執念的形象,收獲了不低的人氣,這個時候搜索馬兆的同人圖,出現的都是他嚴肅冷漠的形象。

(畫師:東風東風-Echo)

直到某位網友發現,自己以前買的OCE海鷗在戴上眼鏡后神似馬兆,并將其分享了出來:

OCE海鷗空洞卻又深邃的眼神中,好像透露出些許智慧的光芒,不知怎地就跟馬兆的形象重合了。從此,原本不茍言笑的馬兆“進化”成了OCE海鷗,開始了自己在互聯網上的迭代,短短幾天的時間內,無數“馬兆海鷗”就如同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畫師:哎喲Rocco你又在打電動哦)

(畫師: 椰幾黃 )

這是馬兆海鷗湯圓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造梗運動中,“馬的多重宇宙”逐漸成型,到最后,“馬兆海鷗”甚至還擁有了完整的一生:

如果你以為,“馬兆海鷗”的迭代到此為止了,那可就低估了大伙的腦洞,因為傳遍網絡的海鷗,不止有OCE海鷗,還有那只想整點薯條的海鷗。

《我能有什么壞心思呢》——喬舒亞·巴克曼(Joshua Barkman)

當這些元素聚在一起,奇妙的化學反應就產生了。你問未來怎么辦?流浪地球計劃是為了什么?當然是整點薯條了!

(畫師:恒如參與商)

(畫師:使徒子)

看到粉絲們玩梗玩的不亦樂乎,官方也忍不住參與進來。在2月5日的《流浪地球2》上海路演活動中,馬兆的演員寧理也回應了“馬兆海鷗”梗,還帶來了一袋薯條喂海鷗。

而“薯條”的出現,也意味著“馬的多重宇宙”來到了最后一重。在經歷了無數次迭代演化后,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即是宇宙的終極答案:

(畫師:怨靈每)

這個答案就是——麥當勞!?

或許麥當勞之后真的會推出《流浪地球2》55.0元聯動套餐,然后里面是各種類型的薯條。不過要是有人問起這兩者的關系,我甚至不能在20秒內把這段迭代史解釋清楚。

2

提到宇宙的終極答案,相信很多科幻迷們都會回答“42”。

“42”出自 道格拉斯·亞當斯 的小說《 銀河系漫游指南 》,是“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42”是一個神奇的數字,它是光通過水面折射形成彩虹的角度;它是希臘人戰勝波斯后從馬拉松回到雅典的路程;它是十進制代碼中的通配符“*”,可以代表一切字符串;它是二進制化后的101010,若將其視為夸克組成質子與中子的基本形式,此結構幾乎可以代表一切物質的基本結構……可以說,“42”無處不在。如今的很多領域,你都可以見到對“42”的致敬。

在《 銀河系漫游指南 》中,“42”是一個“終極問題”的“終極答案”,但直到小說完結,我們也只擁有這個答案,卻不知道問題是什么,因為地球阻擋了預定興建的星際間高速公路的路線,在快得出結果的前五分鐘被毀滅了。

其實現實也是如此,花費無數時間精力耕耘的東西,可能頃刻間就被無法抵御的巨大外力擊得粉碎。正如《流浪地球2》中,人類面對氦閃危機提出了數百個自救計劃,然而不論是空間站還是數字生命甚至是月球,都逃不過毀滅的命運。

那么,一切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道格拉斯·亞當斯 曾親口承認,“42”的選擇是一次美妙又微小的隨機事件,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意涵,但人們還是樂此不疲地從各種角度解明“42”。或許千百億年后,人類還是沒能得知那個終極問題,而一直以來對“42”的各種猜想和論證,也只是人類毫無意義的自作多情。

扮演馬兆的演員寧理似乎也陷入了“意義”的莫比烏斯環,從電影中跳脫出來后,他面對家里的洗衣機和鍋中翻騰的熱水,陷入了沉思。“我費了半天勁,演了仨月……”

至少這水是熱的

我想很多人都曾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思考人生,又在迷茫中沉入夢鄉。關于意義的問題困擾了人類無數個日夜,而海鷗的出現剪斷了這條莫比烏斯環。意義?終極目標?這些都不重要,還是去碼頭整點薯條來得實在。面對深奧晦澀的問題,一句毫無意義的屁話似乎才是最優解。

3

我突然意識到,《流浪地球2》能跟“整點薯條”扯上關系,是一種必然現象。

在《流浪地球2》中,人類因為氦閃危機而舉“球”遷移;現實中的我們雖然沒有遭遇氦閃危機,但對于普通人來說,工作、社交中的各種雞毛蒜皮,也是一種“危機”。那我們要如何度過這種“危機”呢?答案就是“整點薯條”。

“薯條”在這一刻擁有了全新的意義,它可以是人們對于夢想的執念,也可以是一種休閑方式。當然,它還可以是“無意義”本身,就像幾十年來人們試圖解明的“42”一樣。

從《流浪地球2》到“整點薯條”,“馬兆海鷗”大概是我見過迭代周期最長的梗。在電影中,馬兆不想成為被圈養的電子寵物,于是銷毀了自己的意識備份;但他一定想不到,自己會在現實世界的互聯網上變成了毛絨玩偶。

(畫師:椰幾黃)

不過說到底,“馬兆海鷗”的迭代就是當代梗文化的縮影,人們喜歡玩梗,還會從老梗中造出新梗。目前來看,“馬兆海鷗”的出現不僅激發了無數創作者對《流浪地球2》的二創熱情,還催生了OCE品牌與《流浪地球2》的聯動,而在一旁默默吃瓜的圍觀群眾,也能從這場“馬的多重宇宙”中收獲快樂,然后整理好心情,迎接第二天的生活。

OCE表示聯動已經在談了

在這個“內卷”嚴重的時代,面對生活中的迷茫與困惑,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放棄思考,心安理得地“躺平”,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環境對個體的規訓。你可以說這是一種妥協,是對外在壓力的無奈與逃避;但也可以說這是一種反抗,是面對“內卷”,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種無聲抗議。憤怒、壓抑、逃避、哭泣,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跟生活對抗,但好在最后,我們還有“薯條”可以整。

馬兆在電影中說“沒有人類的文明毫無意義”,但我覺得,沒有薯條的人生也毫無意義。

于是我決定,今晚去吃搖搖薯條。

標簽: 毫無意義 莫比烏斯 道格拉斯

   原標題:互聯網是如何在三天之內把馬主任變成海鷗的?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