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今日訊!我參加了“寶可夢”卡牌廣州大師賽

發布時間:2023-04-03 19:19:46
編輯:
來源:網易游戲
字體:

3月底,一個平凡的廣州周末,天氣不好,從周四開始下雨,一團白霧籠罩在白云山腰。一半路人在撐傘,便利店里的年輕人吃著車仔面,一切平靜而溫和,就像這里25度的氣溫。

參加“寶可夢”廣州大師賽的人也許是這個周末少有的忙碌者,賽事方提前幾天來搭建場館,選手和裁判們則大部分在周五抵達。如果你單純計算成本的話,來自北京或上海的選手大致有來回2000元的路費、3晚住宿,還需要額外請至少一天的假;本地或周邊城市的選手好一點,他們占的比例也更大。但無論是在網上還是現場,你很難聽到有人抱怨這些,無論你的目標是冠軍、打進第二天還是參加場外賽,每個人都在享受這個來之不易的寶可夢周末。

參賽者來自全國各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開賽前的早上,我坐在賽場靠近門的一側,期望從場外吹來的風能讓我感到涼爽——這是一次失敗的嘗試,但我的身體和我的心,都依然熾熱。

我究竟在參加什么?

從我開始玩實體卡牌游戲的時候,甚至更早,我就期待著這么一天了。我喜歡的游戲挺多,也有一些達到了不錯的水平,《星際爭霸2》一直在玩,《斯普拉遁2》也打得不錯,但我很難從中獲得那種珍貴的、接近頂點的樂趣——這是對戰類游戲皇冠上的明珠,它意味著勝利、快樂,意味著你是最好的。在主流的電競項目上,以我目前的競技狀態、天賦和努力程度,我跟這個“競”根本沾不上邊。

但“寶可夢”卡牌,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因為先前(至少在國內)玩的人不多,我的水平還算不錯。這個游戲在2019年后迅速成為我和朋友們的娛樂重心,我們拋棄了桌游、包括《昆特牌》和《爐石傳說》之內的電子卡牌,以及《DOTA 2》的每周開黑時間,一門心思地玩起來這么個60張小紙片構成的游戲,即使它連中文都沒有。

最開始,我們的團隊很小,這個游戲的玩家社群也一樣小。我在北京找到了一個“月賽”組織,這個比賽每個月一次,報名費25元,每次10到20個人,委身在一個國際學校的地下食堂里,后來這個地點變成過咖啡館、餐吧和牌店。我在這個組織中認識了玩這個游戲的第一批朋友,直到現在,他們之中的一些人仍舊跟我在一起打牌。

我們的小月賽現在已經停辦了,參加官方比賽之余,偶爾也會想起曾經在學校食堂玩牌的日子

接著是2019年下旬,由于繁體中文版本的發售,這個游戲在我們這邊逐漸有了點熱乎氣兒,牌店開始舉辦大大小小的比賽,但人數總歸不多,北京的店賽通常在16到32人之間,偶爾有些接近50人的,就算是大賽了。上海和廣州氛圍更濃厚一點,人數也稍多,但也就是30到50人一場。

一段時間之后,我對“打比賽”這件事感到疲憊。這些比賽通常是店家舉辦,收取一些報名費,換來當作獎品的商品,打來打去還是同一群人……你可以理解成小區運動會,雖然鄰居們很和善,贏了還能拎回家兩袋面、一桶豆油,但我更希望參加奧運會。

當時的店賽規模都比較小

尤其是你能看到國外正在進行的比賽——2022年,“寶可夢”的線下比賽正在逐步恢復。去年8月18日,倫敦舉行了疫情以來的第一次“寶可夢”世界錦標賽(Pokémon World Championships),但在同一天,我們仍然只能參加小區規模的店級賽事。

這也是我期待“寶可夢”卡牌簡體中文版的理由——除了玩家增多、語言便利之外,“官方比賽”是最重要的,有了它,我們就能去到更大的舞臺,跟成名已久的職業選手競爭。幾天前,我們在廣州度過的這個周末,就是計劃的最初一步。

朋友們很難理解我的感受,我為此已經等待了太久,路程、時間,沒有東西能阻礙我飛向大師賽,更美好的是,還有2000名跟我一樣的人,在共享同一片賽場。

破解環境

準備比賽有點像是考試,磨練自己的同時,你還得知道環境里有什么其他的卡組,它們又是如何運作的。

具體到這次廣州大師賽的備戰,作為簡體中文版的第一次官方大型賽事,廣州大師賽在3月25日舉行,而最新的“寶可夢”卡牌補充包《炫奇爭勝》于3月17日發售。

這還有點特殊——卡牌游戲的“環境”,也就是卡池中的所有牌,是根據新商品的發售變化的。游戲不斷發售新的補充包,卡池就慢慢擴大。有的時候,雖然新商品中有用的牌只有幾張,卻會對玩家的構筑策略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在新卡發售后的一兩周里,我們通常會不斷調整自己的構筑選擇,嘗試新卡組,參加大大小小的店級比賽,最終摸清整個環境。

預選賽前,我和朋友們在開會修改卡組

因此,在新商品發售后一周舉行的廣州大師賽算是全新環境的首場比賽。每個頂級牌手都有自己擅長的方向,一些人特別喜歡這種尚不穩定的環境,另一些更習慣于在已經演變一段時間后的環境中比賽。具體到個人,我不算是個好的環境預測手,在大量練習中改進策略和打法才是我的專長。

但你也知道,這些所謂擅長不擅長的事沒法成為借口,在比賽開始前的一個月,我一直在致力于破解環境——換句話說,我想要預測出大部分參賽者玩什么套牌、什么套牌能針對這個“主流趨勢”,以及找出一套同時能對“主流套牌”和“抓主流的套牌”有優勢的卡組。同時,它需要保持自身的穩定,讓我能在長達兩天的12輪瑞士輪比賽中幸存。

在先期和朋友的小規模測試中,我發現新卡雖然能用的不多,但對環境整體沖擊很大,尤其是“無人發電廠”“超級長耳兔&胖丁GX”和“朽木妖&黑夜魔靈GX”,幾乎重塑了整個環境,讓大家從上個版本的穩定卡組中脫離,來到一片不確定的泥潭。如果用賽車作比的話,上一個版本是F1方程式,這個版本變成了勒芒24小時耐力賽。

運氣也是比賽的一部分,在這幅圖里我抓了一手廢牌,下個回合會被踢死

在大概一個月的時間里,我試圖找到贏得勒芒的辦法,但最終一無所獲。我找到了一些很強的卡組,比如說“阿爾宙斯&帝牙盧卡&帕路奇亞GX”搭配“花巖怪”,但它難以解決鏡像對局后手劣勢的問題;“閃耀夢幻工具箱”卡組也很好,可它面對“皮卡丘&捷克羅姆GX”很難還手;“砰頭小丑”上限很高,然而不穩定是天生的劣勢。

最終我選了以“皮卡丘&捷克羅姆GX”為核心的卡組,它在這個環境中并不算頂級,卻是我熟練度最高,曾經也拿過成績的伙伴,我希望這種契合度上的優勢能在12輪高強度的對局中為我減小犯錯的幾率。

但總體而言,這次備戰并不算成功。最終的大賽環境跟我預測的有一定差距,“阿爾宙斯&帝牙盧卡&帕路奇亞GX”搭配“花巖怪”的卡組表現不佳,我在構筑中為其投入的針對牌也成了累贅。

目標是寶可夢大師

最開始,我為這次比賽定的目標是打出瑞士輪。卡牌游戲的比賽通常采用“瑞士制”(Swiss System)規則,首先根據人數確定輪數,通常算法是“人數=2的輪數次冪”,比方說一個32人的比賽,就最好是5輪。這次大師賽預計2000人上下,因此是11或12輪,考慮到時間原因設置為兩天,第一天進行8輪,第二天4輪,總成績排名前16的人進入單敗淘汰賽。

2000人規模,想要進入淘汰賽需要一些運氣的加持

也就是說,如果我想穩定突破瑞士輪進入淘汰賽,需要打出11勝1負以上的成績,10勝2負則只有小概率晉級。由于我們這邊采取每輪一局定勝負的方式,在運氣占一定比重的卡牌游戲中保持高勝率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的第一輪對手來自廣州本地,操控一套“閃耀夢幻工具箱”卡組。通常來說,你會在瑞士輪的前幾輪碰到一些不太厲害的對手,他們通常來自賽場本地或附近的城市,玩得不怎么熟練,以重在參與的心態過來試試——但我的這個對手顯然不是,他是會玩的,只是運氣較差,起手不好,被我在開局階段迅速獲得優勢,一路滾雪球獲得勝利。

首輪過后,由于上午現場活動的耽擱,主辦方宣布進入飯休,這類整天進行的比賽通常會允許玩家在中午12點左右休整一兩個小時,有經驗的選手大多不會真的跑出去吃飯,一方面是吃飽了犯困,再一個,時間也是問題,2000人同時涌入一間麥當勞,也許飯休結束還拿不到自己的漢堡。

卡組、吉祥物、水、筆,還有沒拍到的巧克力,這些都是我的比賽必備物品

我的第2輪對手就出現了這個問題,他因為在外面吃飯而遲到了幾分鐘。依照規則,遲到5分鐘的對手將會被判本輪負,好在這位朋友火急火燎地趕了回來,但你知道,這種狀態下一個人很難保持平靜的心態,也許是如此,也許是遲到導致無法充分洗牌,他在開始后的數個回合內一動不動,被我拿下了勝利。

第3輪,我遇到了一位相熟的來自上海的牌手,他在先前的挑戰賽(相當于預賽)中拿到過上海冠軍。瑞士輪的具體匹配規則是相同成績選手配對,比如說我在前兩輪獲得了2勝0負的成績,我的第3輪對手一定也是2勝0負,如果我輸了,我就會在下一輪匹配到另一名2勝1負的選手。

但戰績相同也并非完全一樣,瑞士制在戰績相同時會比較“小分”來確定排名,“小分”則根據對手的勝率以及對手的對手勝率決定,輸得早意味著你會碰到勝率更低的對手。簡單點說就是,如果最終的成績都是10勝2負,從10勝0負連輸兩盤的人會比從0勝2負連勝10盤的人排名高。

冠軍獎杯,希望下次能摸到

因此,在如此早的時刻相遇是我們都不想看到的,這也一定程度上打亂了我的作戰計劃。我希望能在第一天以至少7勝1負的成績結束,因此我不太能接受在第3輪失利,不管怎樣,這個心態影響了我對戰局的判斷,錯誤地將整場比賽拖入了拉鋸戰——在拉鋸戰中,對方的“噴火龍&萊希拉姆GX”卡組更占優,墨菲定律在我的頭上生效了,2勝1負。

在我一邊回憶先前的對局,一邊跟第4輪對手坐定,等待開賽時,我注意到這位對手洗牌的技術非常粗糙,他無意間讓我看到了牌庫中的兩張牌,分別是“噴火龍&萊希拉姆GX”和“碧藍的探索”,我迅速判斷這套牌是“小藍噴火龍”,并采取了相應的對策——選擇后攻。

“小藍噴火龍”是個嚴重依賴后攻第一回合進攻的卡組,如果按照盲選,我的卡組應該選擇先攻,而且我對這套牌的勝率非常低,算是大劣勢對局,但我最終因為對方不小心暴露出的信息而獲得了比賽的勝利,這算是個小小的提示,尤其對不怎么頻繁參賽的朋友而言很有用:永遠不要提供給對手額外的信息。

練習時要玩不同的卡組,才能知道每副牌的弱點在哪

接著,我連續輸給了兩個以“超夢&夢幻GX”為核心的卡組。在賽前,我認定這種套牌應該在環境中數量銳減,但實際上并沒有,這是我最大的判斷失誤。

比分來到3勝3負,我實質上已經跟淘汰賽無緣了,這對我打擊很大,尤其考慮到接下來還有漫長的賽程,而我還要繼續無希望地打下去。接下來的兩輪我如愿取勝,以5勝3負結束第一天。跟我同行的兩位朋友成績也不怎么樣,我們放棄了以往的“賽前不亂吃”理論(同時也半放棄了比賽),去吃了廣州的一家烤鴿子。

第2天一共4輪瑞士輪,由于有一半人在第一天被淘汰,場館終于不那么擁擠了。心態放平之后,我打得相當順利,成績是3勝和一場超時雙敗,在我自己的小本子上記錄為9勝3負,不過實際上的官方記錄是8勝4負,第206名。對一個競爭級牌手來說,這個成績相當差,我始終不太愿意面對。但要是把要求放低一點……起碼拿到了5勝的參與獎(一張紀念卡),也還可以了。

也算是我去參加過的紀念

白洞,白色的明天在等著我們

之所以說可以接受,是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賽前一天,廣州開始下雨,航班開始大規模取消,我的兩位朋友一覺醒來發現航班沒了,緊急改訂高鐵,還有些人改簽了到深圳的飛機,再坐火車過去。來自小城市的牌手連改簽的票都沒有,只能無奈退出,官方在賽前一天緊急開啟退賽通道。

我坐在首都機場T3的大玻璃窗前,北京的天灰蒙蒙的,一如往常。我那時唯一的愿望就是讓飛機順利起飛、降落,我不能錯過這次機會。

好在——暫時還能用“好在”形容——我的飛機在天上額外盤旋了接近2小時后落地廣州,至少趕上了。

盤旋的時候不能上廁所

因為路途上的延誤,不少外地牌手沒能來到廣州,在比賽現場報名的人最終有500個。很多人甚至在雨夜里排隊,我的其中一名對手來自海口,他說自己開車過來,夜里2點開始在場館門口排隊,只為了拿到現場報名的名額。

單從展會的角度來說,你能看到很多組織團隊不熟練的地方,比如參賽選手找不到自己的桌號、匹配用的小程序崩潰……但考慮到這是我們的第一次大師賽,這一切問題都顯得不那么重要。當我坐在賽場里,看到望不到邊正在準備比賽的牌手,看到自駕來報名的訓練家,看到兒童組的小朋友跟爸爸媽媽一起來參賽,這對國內的“寶可夢”社群意味著很多,不止于卡牌。

兒童組的比賽

當我的比賽結束之后,我抽出空去賽場的二樓轉了轉,這里是外圍賽、娛樂區和新手教學,就像一個小型展會,你真的能看到路人走進場館,小孩打打鬧鬧,這是大師賽另一半的意義所在:除了給真正的競賽牌手以舞臺,這里也打開了一座通向“寶可夢”的大門。

在我這一代人長大后,新時代的孩子們實際上不太常接觸“寶可夢”了。在過去的日子里,孩子們能從官方途徑接觸的“寶可夢”作品幾乎只有斷斷續續的劇場版電影、肯德基的聯動玩具,或者一會兒有版權一會兒沒版權的《寶可夢:日·月》動畫。在寶可夢(上海)玩具有限公司建立后,我想我們終于能期待更多了。

第一天,大部分人還在樓下比賽,二層的活動區域人不算多

在兩三年前你很難想象這件事,但它真的發生了,我們能在便利店買到正版的“寶可夢”卡牌,能參加大大小小的官方活動,有了自己的賽區,有那么多人為了同一件事而努力,未來還會有更多比賽,甚至能去參加世界錦標賽(WCS)。這一切讓我想要流淚,讓我覺得如此如此長時間的等待是值得的,從上世紀末開始看“寶可夢”的小朋友們,終于在20年后等來了自己遲到的夢想。

現在,新一批的小朋友們正被這些印著小小寶可夢的卡片吸引,他們也將看著我們的背影前進。

小朋友們登上舞臺

標簽:

   原標題:環球今日訊!我參加了“寶可夢”卡牌廣州大師賽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