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特種兵旅游的大學生們,讓我開始擔心五一了

發布時間:2023-04-19 10:59:15
編輯:
來源:網易游戲
字體:

一夜之間,許多大學生似乎變成了不知疲倦的喪尸。

他們開始走出安逸的校園,以日均兩萬八千步和連續十六小時只逛吃不睡覺的陰間作息,“占領”著各大旅游城市和景區。

他們讓打工人為之側目、讓老一輩為之震驚。他們不求旅行多深、只求速度多快。硬座、泡面是他們的標配,作死、瞎逛是他們的標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對于這種近乎于尸變的旅行方式,人們將其安上了一個親切而形象的稱呼——“特種兵旅游”。

重生之我是特種兵

“十二點給朋友過生日,下午兩點上火車,坐八小時的硬座后直接通宵爬泰山,下山后馬不停蹄逛吃逛吃一整天,再坐一晚上的硬座回學校,然后參加早九點的體檢。”

就是這樣一條流水賬式的vlog,因為行程安排的過于緊密直接出圈,并引來無數同齡人的模仿與評論區的共鳴。

這屆大學生很缺時間,但似乎又不怎么缺時間。

即使是為堆積成山的課程和閑雜瑣事所累,他們也會在周五的下午晚上等待著下課,隨后撒丫子一般地飛出校園,預訂連夜的火車旅店,奔赴祖國的大好河山。

在忍受過逼仄狹小的宿舍和困縛夢想的小床后,休息就從來不是什么難題。在網吧火車站海底撈通宵、在火車上睡覺……只要有一張能躺能靠的椅子,就能成為學生們安眠過夜的港灣。

時間就是海綿,擠一擠總能出點兒水。短暫的休息之后,他們就會又滿血復活,開啟一天十八小時的斷腿之旅。

這屆大學生很缺體力,但似乎也不怎么缺體力。

平時要他們早起打卡,就像是要殺了他們一般;上了一天課之后,他們似乎疲憊到了極點;每次體測的時候,他們更是如同黛玉妹妹一般嬌柔體弱,全然不復當年中高考體測時的氣盛模樣。

但一提到旅游,他們就會立馬精神抖擻。無底線的壓榨著自己的精力。這種拼命的精神連公司的大老板看見都要流口水,恨不得盡數拿去狠狠壓榨。

在這種瘋狂中,他們始終信奉著“旅游何必久睡,上課自會長眠。”對于他們來說,那些無聊的公共課程是一種時間上的浪費,不如拿來填補旅游后的休息時間,反正你只需要保證點名的時候自己在場就好。對于他們來說,用一晚上復習完一本書的難度,要遠小于早起的難度。

這屆大學生很缺錢,但又……

哦,他們真的很缺錢。

這種光看文字都讓人嫌累的旅游方式,其本質就是窮游和短游。

他們旅游的經濟來源,絕大多數來自于省吃儉用的生活費,亦或者是平日兼職獲得的可憐收入。

但詩和遠方從來不需要多高的消費.往返的車票永遠占據著旅游的大頭,優惠的學生景區門票和免費景點,一直是旅行最好的助燃劑。

——而硬座,常常是這種特種兵式旅行的靈魂。

它便宜,能滿足你基本的睡眠需求。在車上,你能看見許多一同前來的大學生、能看見這個世界的人生百態——就是一覺醒來之后會雙腿發麻、脖子僵硬。

他們坐著硬座走出所在的城市、所在的省區,奔向五湖四海、奔向海角天涯。

這其中,泰山常常是大學生聚集的“重災區”。

身為五岳之首,它名氣最高、也幾乎最適合大學生去爬,所以也理所當然地擁有了最多來訪的大學生們。在達到峰頂之前,你一路上所看見的幾乎都是綿延不斷的臺階、賣水賣貨的客商,和來來往往扎堆的年輕人。

泰山的山頂風很大,所以你總需要租賃山頂販賣的軍大衣,這些軍大衣扎起堆來,仿佛真是一個個特種兵一般(?)。

而在漫長的等待后、那幾個為數不多的觀景臺上,你會看見撥開云霧見光明一般的日出,那是求學與工作多年,都無法看到的壯觀景色。

我大學自己夜爬泰山的時候,裹著軍大衣在峰頂凍了一宿。那天早上多云沒看見日出,最后還大衣的時候兜還忘了掏出兜里的手機……

不止泰山,每座有些名氣的山頭、每個適合旅游打卡的城市,都在最近被背著包的男女大學生占據。突出一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現在,他們又在準備起五一。他們囤錢、吃泡面、掙外快,開源節流……憋了許久,就是為了接下來的瘋狂幾日。

整整五天的假期,足夠他們跑上七八個城市,逛上幾十個景區。

嗯,我等打工人真的開始擔心要跟不上版本了。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

在面對這群發瘋的大學生時,似乎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感慨一句:

“疫情憋的”。

是的,在后疫情時代下,任何集體“發病”行為都無法擺脫那段封控時間的影響。那些曾經火上熱搜的宿舍紙板寵物是如此,組團在操場上爬行也是如此……在表面的歡脫之下,這些各式各樣的行為藝術,其實都在底層書寫著無法修補的孔洞和青春焦灼的渴求。

但一切好像又不止于此。

比起疫情給人的影響,更長時間、更久縈繞在每個大學生的心頭的,是一種莫名的、特有的虛無感。

它是上課時沒有多大意義卻硬抓考勤的公共課程,是無趣且浪費時間的學生會,是破舊宿舍里噪音很大的電風扇里的焦慮,是這個年紀特有的活力,以及迷茫。

而這一切一切的情緒,都在疫情這一個大逼斗之后,統一轉化為了一種共通的、最接地氣的情緒——

“好好活著”與“及時行樂”。

從最近流行的文化潮流中,我們似乎可以窺見一些共性。

比如最近突然火出圈的“淄博燒烤”,再比如前一段時間“公主王子享用下午茶”的莫名潮流,再到如今的特種兵旅游。它不再高高在上歲月靜好,而是基于最真實、最接地氣的內容。相比于紙醉金迷的消費主義,更多的人間煙火才更能滿足大眾的渴求。

“下午茶”潮流,即文案采用“一位高貴的XX(地區)王子/公主正享用它的下午茶”,但配圖幾乎全是極接地氣的廉價美食

在“特種兵旅游”火了之后,更多的人開始擔心這是一種不好的風潮。他們擔心這股風潮變成消費主義的又一個陷阱,也擔心它會變成了跟風式的“打卡”與走馬觀花。

誰都知道,比起這種“特種兵式”的旅游,更加慢一些的節奏、更加深度的游玩才更符合旅行二字的本質。但平日里忙碌焦慮的大學生們,似乎并沒有更多的選擇。

對于他們來說,“特種兵旅游”是肉體的勞累,卻是精神的解放。極限的旅行讓他們體內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在無窮的焦慮中獲得短暫的激情與安慰,即使是累到接下來好幾天都不想再多動彈哪怕一下,也會獲得足以銘刻的回憶與滿足。在未來的無數個下午,他們也都會想起那些見證的風景、曾經瘋狂的過往。

我曾經也和他們一樣,一天三萬八千步,在兩個城市之間快步地來來回回;我也曾獨自去遠方旅行,坐三十塊的船出海上島,住四十一晚的青旅,吃六塊錢的面條,睡四個小時就爬起來,一路狂奔到海邊的無人區,在短暫的日出中享受著無窮的美好

所以,當我看見這些如特種兵式的旅游之時,總會覺得莫名親切。

即使如今我已成為苦逼的打工人,埋沒于電腦和寫稿的兩點一線,但每當看見類似的內容時,總會贊嘆不已。

我們永遠易受感動,永遠振奮于年輕人們的勃勃生機。

標簽:

   原標題:化身特種兵旅游的大學生們,讓我開始擔心五一了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