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動態丨報國寺是怎樣的景點?報國寺的建筑布局是怎樣的?

發布時間:2023-06-14 10:04:09
編輯:
來源:路途網
字體:

報國寺是怎樣的景點?

報國寺,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麓的鳳凰坪,為峨眉山八大重點寺廟之一,山中第一大寺。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19年,一說1620年),原名會宗堂,取儒釋道三教會宗之意。

報國寺占地40000平方米,坐西向東,前有鳳凰堡,后倚鳳凰坪,左瀕鳳凰湖,右挽來風亭。清遷于此,順治九年(1652年)重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以《釋氏要覽》 “四恩斯報”中“報國主恩”之意,御題“報國寺”匾額而易名。

廟內所藏明代大瓷佛像、華嚴銅塔、嘉靖銅鐘,為寺中“三寶”。

華嚴銅塔銅塔通高7米,塔身分上、下兩部,每部鑄有樓閣七層。全塔共鑄《華嚴經》一部,小佛像4700尊。

明嘉靖鑄造的蓮花銅鐘高2.8米,唇徑為2.4米,重12.5噸,鑄有晉、唐以后歷代帝王和高僧的名諱,以及《阿含經》一部。人稱“天府鐘王”。現懸掛在圣積晚鐘亭內。

在七佛殿后,有一尊高達2.47米的大瓷佛像。佛像的底座上,有千葉蓮花圖案,佛身上披有千佛袈裟,體現了“一花一世界,千葉千如來”的佛教思想,為明朝永樂十三年(1415年) 在江西景德鎮燒制。

在七佛殿中,還有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書寫的四幅《七佛偈》木條屏。

報國寺的建筑布局是怎樣的?

報國寺是入山的門戶,是游覽峨眉山的起點;也是峨眉山佛教協會所在地,是峨眉山佛教活動的中心。占地40000平方米,背靠青山,逐層高隆,布局規整,氣勢恢宏。中軸線上主要建筑有山門、彌勒殿、大雄殿、七佛殿、藏經閣等。殿堂周圍還有花影亭、七香軒、凝翠樓等。

報國寺紅墻圍繞,庭院式布局。南北中軸線上,依山面建,一重比一重高。建筑股堂兩側有僧察客舍,周圍環燒著吟翠樓、待月山房,花影亭,七香軒等庭院園林建筑,布局嚴謹;建筑與其周圍自然環境的和遇相融恰到好處,建筑與塑像,繪畫等藝術相互村托突出感染力;山門是峨眉山寺廟中最雄偉的。面闊五間,中間三間設門,形式對稱,正中一間突兒隆起,屋棉飛翹,兩側各問星格連問跌落,造型富有變化的立體輪廓進一步強調了軸線,山門屋頂形式,反映了古建筑屋頂豐富變化的特點。中間屋檐下高懸的康熙御筆“報國寺”金字匾額。報國寺整體建筑風格獨特,其造型、布局和色彩與其所在的自然環境和諧統一。

標簽: 報國寺的介紹 報國寺的風景 報國寺的

   原標題:微動態丨報國寺是怎樣的景點?報國寺的建筑布局是怎樣的?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