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創新監管制度 重慶自貿試驗區拓展內陸口岸價值“洼地”

發布時間:2023-09-22 14:29:04
編輯: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

央視網消息:自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2013年9月成立至今,全國已累計設立了21個自貿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十年來,自貿試驗區肩負著“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的重要使命,推出了一系列首創性實踐。

重慶自貿試驗區是全國第三批設立的自貿試驗區之一,地處西部內陸城市,不臨邊、不沿海,重慶有著對外開放的天然短板,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作為銜接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樞紐,重慶在積極重構中國西部開放型經濟的新格局中,面對發展的難點,如何在自己的“試驗田”里先行先試、主動破題?來看記者在重慶的調研。

在重慶新普科技的生產線上,海關關員正在向產線負責人了解相關產品零部件的組裝細節,對于這個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池制造商來說,客戶現在對供貨期的要求越來越高。

2011年,新普科技從東部沿海地區搬遷到了重慶,作為電子消費品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企業發展路徑的轉移也是伴隨著6家全球知名筆記本電腦制造商先后落戶重慶自貿試驗區。曾經一直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重慶,經過10多年的培育和涵養,如今全面打造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集群,供給著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筆記本電腦。記者在西永綜合保稅區調研時看到,來自全球和全國各地的電子材料幾乎是24小時不間斷地進出。

在筆記本電腦年產一億臺以上的全球份額中,廣達集團生產規模最大,年產峰值時超過了5500萬臺,如此產能不僅需要匹配高速運轉的生產線,更要有對物流運輸以及報關通關的高效把控,但是早在筆電產業鏈剛剛向重慶聚合時,綜保區傳統的監管模式給企業的擴產增速帶來了不小的難題。

達豐(重慶)電腦有限公司資深經理 劉洪亮:這就是我們即將要投到生產線上去生產的材料,因為它是SMT工藝流程的貼片技術,所以它的材料都是成卷包裝的。這一卷,你看這個數量,4000個,這個更夸張,一卷1萬個。

記者:這1萬個、4000個代表了什么?

達豐(重慶)電腦有限公司資深經理 劉洪亮:代表了這里面零件的數量, 包含了二極管、三極管、電阻、電容。這個數量微小的程度,我們是沒有辦法用傳統的方式用肉眼去數、去監管的。

達豐(重慶)電腦有限公司經理 呂小會:舉個例子,我們一臺筆記本電腦下邊就可能有上千顆的料號,因為我們在保稅區,所有的這些料都是需要向海關事先備案的,就我們現在備案的數據來看,已經是備了300多萬顆的料了。

只要不停產,海量的料號就會以每天上千顆的數量遞增,而事先逐一備案所帶來的巨大的工作量,需要企業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停工停產,配合海關的核查。對于爭分奪秒、精細化管理的筆電生產線來說,傳統的強制性規則既是制約企業發展的“堵點”,同樣也是海關監管的“難點”。

重慶海關所屬西永海關備案科科長 王向宇:筆電產業自身的管理是比較精細化的管理,講究的是叫零庫存,從計劃下達到料件備齊到投入生產,兩三天之內就可以完成,而且可以做到非常大的量。其實,我們在長期的監管中也會發現,筆電產業對時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海關的政策必須要跟上企業的節奏。

創新監管制度 助力筆記本電腦走向世界

打造全球最重要的智能終端產品制造研發基地,形成千億級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集群,是重慶推動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布局。如何確保筆記本電腦企業能在重慶留得下、穩得住,更好地參與全球競爭,重慶首先就得把企業眼前的困難解決好,那么監管舉措如何創新?

在廣達的生產線上,數千個零部件依靠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的強大支撐被精確地安排到各個環節。針對筆電企業的具體訴求,重慶海關不斷優化數據模型和算力,嘗試把監管的重心從前端的備案審核向后期的風險排查傾斜。在筑牢數據庫的基礎上,實現綜保區內的企業可以自主備案、自定核銷周期、自主核報、自主補繳稅款,在現行法規的框架內最大限度簡化企業辦理業務的流程和手續,重慶海關首創的這個被稱為“四自一簡”的監管制度也被全國復制推廣。

為企業開政策的“綠燈”,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將監管過程由以前的強制性變成了現在的順勢監管和隱形監管,以更高水平的科技支撐來織密風險防范的安全網。

達豐(重慶)電腦有限公司資深經理 劉洪亮:監管和被監管的互動變成了一個信譽的互動,讓守法的企業能夠自由發揮,實現了最高效的生產組織和運營,我認為這個是我們綜保區乃至于自貿區發展的一個最核心的內核,就是尊重市場。

尊重市場,市場也為重慶帶來了豐厚的回饋。2022年,重慶自貿試驗區以全市不到千分之二的面積貢獻了近三分之二的外貿進出口總額。今年1—7月,重慶自貿試驗區實現進出口總值2638.6億元人民幣,占重慶進出口總值的63.1%。讓企業少跑路、讓數據多運行,借助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通道便利和創新優勢,重慶實現了全球每三臺筆記本電腦中就有一臺是重慶造。

重慶海關副關長 王宏翰:連續幾年,重慶的筆記本電腦的進出口額都占到了整個重慶市外貿總值的65%以上,這是一個平臺產生的集聚效應帶給重慶的一個發展優勢。統籌發展和安全,既要把好國門,也要服務發展,實際上就是通過智慧化、智能化,通過科技賦能來實現監管的嚴密和高效的統一。

而對于年輕的海關關員們來說,現在他們也要拿出更多的時間去企業生產一線,只有隨時了解和掌握不斷更新的市場需求,才能跟得上自貿區蓬勃發展的步伐。

重慶海關所屬西永海關綜合業務科副科長 白云云:我如果想在時代的洪流中不被拍在沙灘上,能和自貿區、綜保區一同成長,那我就是要不斷地學習,要更好地守好國門,首先在數字化、信息化,在智慧海關建設上,那就需要我做一個更加全面綜合的自己,去匹配現在的這種發展。

標簽: 筆記本電腦 難點 達豐 堵點 綠燈

   原標題:產業轉型+創新監管制度 重慶自貿試驗區拓展內陸口岸價值“洼地”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