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不景氣的今天 未來經濟增長點在哪?
實體經濟不景氣?你或許也能感受到,但是知道這幾天看新聞,才發現現在經濟這么不景氣,東莞老板買工廠炒房,銀行和三桶油收入下降,開始裁員。連這種號稱躺著都能掙錢的企業的業績都開始下滑時,經濟的下一個增長點在哪?錢都在樓市上面,首付和貸款的利息誰來支付呢?
關注微信號:bweipan 手機也能炒白銀原油,快來試試吧
商業銀行2016年中報公布之后,幾個數字非常醒目:第一,銀行員工總數下降約3.5萬人,無論用主動離職還是被動離職來解釋,最終的原因都是因為銀行的經營局勢在惡化所帶來的薪酬壓力而導致,多家銀行出現總薪酬下降是導致員工總數下降的直接原因。首先是息差在下降,這已經在銀行的報表中顯示了出來,其次是新增信貸同比出現了負增長,1-7月累計新增信貸79936.00億元,同比下降1.79%,當息差下降、壞賬上升而新增信貸下降之后,減薪裁員的出現是必然的,這無需解釋。
新增信貸與新增存款息息相關
到去年到12月底,本外幣存款余額139.78萬億元,同比增長12.4%。而今年1-7月,本外幣存款余額同比增長的數字分別是12.3%、13%、12.6%、12.6%、11.3%、10.7%、9.5%,在此,可以明顯看到一個滑落的趨勢。7月本外幣存款同比增長9.5%的時候,出現了1-7月新增貸款環比-1.79%的負增長。實際上,這也與從去年10月份以來M2增長率的下降基本吻合,存款增長9.5%與7月份M2余額10.2%的增長率有些相近并同步。
這與老唐的經濟增長模式息息相關。老唐是通脹行經濟體,經濟的增長嚴格依托信貸的增長,而信貸的增長依托的是本外幣存款的增長。當經濟下行的時候,意味著本外幣存款增速的下滑和新增信貸增速的下滑。當下滑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央行就會放水,正常情況下就會進入實體經濟,推動信貸增長,帶動實體經濟上行,也就帶動存款的增長(財政存款和住戶存款),存款增長、信貸增長和經濟增長進入良性循環。
而當經濟過熱出現的時候,央行就會加息提準,抑制信貸,抑制經濟過熱和存款增長。老唐家的經濟曾經經歷很多次這樣的循環,比如2007-2008年初,2011年前后都是因為央行主動收縮帶來的信貸、經濟增速和資本市場的下滑,下滑到一定階段之后,反向操作,由此看來,央行很省心,控制著印鈔的閥門就可以了。
個別朋友總說,你看2008年如何,2011年如何,等等,這樣的學生都是如今學校培養出來的“好學生”,照貓畫虎畫的很好。2007年、2011年,都是通脹不斷加劇之后央行的主動收縮行為(壓縮信貸),為什么說是主動?因為唐幣匯率處于上升周期,經濟潛力還在,不過是央行的收縮行為階段性打壓了經濟潛力的發揮而已。
而現在,人民幣處于貶值周期,經濟潛力已經逐漸喪失,央行也好財政也好,都在竭盡全力推動經濟增長,但經濟卻持續下滑,無濟于事。也就是說,今天的這種新增信貸下滑是被動的!被動的原因就是匯率壓力制約了央行的放水行為、經濟潛力耗盡之后財政獨木難支,和2008、2011完全不同,如果畫虎,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所以,今天我們看到和以往截然不同的情形。央行放水之后,無法進入實體經濟,就只能進入資產價格領域狂炒一番。也所以,你可以看到,商業銀行在得到央行的資金之后,大部分投入個貸領域。“個貸(主要是房貸)增速是近幾年來前所未有的。”中信銀行高管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坦言,數據顯示,中信銀行的住房按揭貸增速為29.4%。據五大國有銀行的中報顯示,6月末房貸余額合計高達8.72萬億元。其中,建行仍是房貸余額最多的銀行,截至6月末,建行房貸余額為3.21萬億元。央行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全國房貸新增2.36萬億元,同比多增1.25萬億元。在1-7月份新增信貸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個貸的突飛猛進,意味著其它貸款的新增數量在大幅度萎縮!(上半年萎縮的幅度大約就是1萬億左右)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