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至統一企業旗下10年后 健力寶重歸國資懷抱(2)
安徽地區一位地市級經銷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健力寶一直有獨立的生產和經銷團隊,但在品牌推廣等方面弱于進口品牌。如果新股東不改變公司經營模式和產品,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以前統一也不怎么干涉,隔行如隔山,飲料不是中信的主業,應該也不會有過多參與。”
不該被忘卻的李經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在昨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對外發布,其中提到: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依照相關規定支持有條件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實行員工持股,堅持同股同權、同股同利,著力避免大股東憑借優勢地位侵害中小股東權益的行為,建立員工利益和企業利益、國家利益激勵相容機制。
健力寶之所以經歷了30多年的沉浮,從曾經的盛極一時到隨后的無人問津,這與當時僵化的國有企業管理體制不無關系。而這也造就了健力寶創始人李經緯的悲劇人生。如果當時有現在這樣清晰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健力寶和李經緯的命運可能完全不同。

1984年,廣東三水縣三水酒廠廠長李經緯獲得一種新型運動型飲料配方,推出“健力寶”飲料品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是新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健力寶成為中國奧運代表團的首選飲料,被日本媒體譽為“中國魔水”。從此健力寶迅速走紅。
李經緯被譽為營銷奇才,他將體育營銷做到極致的同時,也善于運用消費者的心理。比如1990年,李經緯異想天開地想出了一個“拉環有獎”的促銷創意:凡是購買健力寶的消費者,有希望得到最高5萬元的獎金,這個游戲在中國城鄉獲得巨大成功,幾乎成為那個年代的一種標志性集體記憶。
在李經緯的帶領下,健力寶成為中國飲料行業第一品牌。其創造的紀錄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1991年,健力寶在美國成立分公司,在全美推廣健力寶飲料,并動用巨資購進紐約帝國大廈其中整整一層;
1994年,健力寶隆重慶祝創業10周年,產品銷售超過18億元,名列全國飲料釀酒行業的首位;
1996年,健力寶的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大關,這一數字是當時排名行業第二的娃哈哈的兩倍多;
巔峰時期,健力寶貢獻了三水市近50%的稅收(上億元),時任市委書記曾說:三水人每發100元,就有46元來自健力寶;
1997年,造價8個億(原計劃投資10億)、38層高的廣州健力寶大廈落成,健力寶總部從三水縣遷到了廣州。
正是總部遷到廣州一事,成為李經緯與廣東三水市政府關系嚴重惡化的導火索。據當時媒體報道,1997年秋天,健力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方案行將通過,在此方案中,包括了經營層的股權分配。然而,三水市政府以李經緯團隊“沒有香港暫居證,因而不得購買H股原始股票”為理由,拒絕批準這個方案。李經緯一怒之下,放棄上市。從此,矛盾變得公開化。
重歸國資
1999年,健力寶集團提出在公司內部實行員工股份合作制的方案,由管理層自籌資金買下三水市政府所持有的股份,李經緯開出的價格是4.5億元,將在3年內分期付清。三水市政府斷然拒絕,理由據稱是“風險很大,有用健力寶資金來買健力寶之嫌”。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