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平臺大標新出路 借道私募基金合法合規?
網貸進入合規倒計時,各家平臺正在對標監管規定進行緊急整改,一些曾經發行數百萬、數千萬甚至上億大標資產的平臺,如今在單個平臺“個人上限20萬、機構上限100萬”的規定之下,仿佛遭遇了一道緊箍咒,如何尋找大標解救之道?一些平臺玩起了變變變,將大標資產轉移至金交所,進行拆分后再回到平臺上銷售,以在形式上看來符合監管規定。
“但是通過現象看本質,這還是大標資產,從大方向上來看這種方式存疑。”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認為,從穿透監管來看仍繞回到老路上來了。
北京堪稱網貸整改最嚴,最近已發文嚴禁網貸平臺發行對接金交所、融資租賃公司、典當行、保理公司、小貸公司、擔保公司等第三方平臺的產品。廣州也曾在兩年前有類似的規定,那么其他地區留下的監管空白將會怎樣呢?
棲身金交所
“其他P2P平臺都在金交所上發,我們為什么不可以呢?”深圳一家網貸平臺的董事長停止了平臺直接發大標資產,但早已布局了金交所的渠道。
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對借款上限作出規定,個人在同一平臺上借款不超過20萬元,機構不得超過100萬元;個人在不同平臺上借款不超過100萬元,機構不超過500萬元。
此前,網貸平臺的大標情況如何呢?一些大平臺往往都是通過發大標來實現規模快速增長,一個平臺發售幾百萬借款標是平常事,幾千萬、上億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最多稍稍拆分為幾個標而已。拼客戶數、拼規模、爭奪資金是平臺競爭的重要手法?;ヂ摼W行業競爭的通則,唯有成為數一數二的佼佼者,才能立于不敗之地?;ヂ摼W金融行業同樣如此。
上述《暫行辦法》落地,資產限額、囿于小額借貸怎么辦呢?網貸平臺開始各顯神通,華南某P2P平臺創始人對本報記者介紹稱,普遍采用金交所渠道,如另外成立公司,將大額項目轉入該公司,然后通過金交所,將大額資產拆分成合規小額標的,再放到平臺上去賣。
“嚴格來講,轉戰金交所風險也加大,代銷的資產有可能是地雷,再說大額資產本身就是高風險。”該創始人稱。
入股金交所,對于當下一些網貸平臺來說是最牛的“武器”,因為大平臺很多已是金交所的股東。陸金所是深圳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重慶金融資產交易所的股東;螞蟻金服為浙江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的創始股東,并入股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開鑫貸入股江蘇開金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中心。
上述深圳平臺董事長稱,目前在跟地方政府接觸,考慮聯合其他平臺一起入股當地金交所。一旦擁有了金交所的股份,才算真正打通了大額資產的通道,而不僅僅是產品代銷,這是一些大平臺的“宏偉規劃”。
目前,全國各地金交所魚龍混雜,絕大部分是市級以下發放的牌照,目前省一級發放的牌照已經很少了。同時,金交所的風險也開始暴露,“僑興債”違約事件,暴露了金交所與網貸平臺之間的合作問題,雖然浙江財險先行買單,但是這種模式同樣隱藏了大風險。
合規灰色地帶
網貸平臺們都在為“合規”傷透了腦筋,那么,大額資產除了借道金交所,還有什么路子可以走呢?
上述深圳平臺的董事長認為,還有私募基金這條路可以走,也是一個完全合規合法的途徑。但線下私募所面對的必須是高凈值的客戶,怎么讓高凈值的客戶能夠和現有規則融合到一起,把線下的募集做起來,在合法的前提下,把大標再繼續做下去,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但線下私募的做法普通網貸機構也望塵莫及,首先要擁有私募牌照,接近證監會的監管。同時大額資產線下私募的做法雖然合規合法,但是有種種嚴格的限制。
私募的做法也與網貸做法大相徑庭,此前網貸平臺上的大額資產,對應著許許多多的投資人,對投資金額也幾乎沒有門檻。但是私募的做法將受到諸多約束。
《基金法》第八十八條規定,非公開募集基金應當向合格投資者募集,合格投資者累計不得超過200人。而對“合格投資者”的定義,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于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于100萬元且符合下列相關標準的單位和個人: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單位;個人金融資產不低于300萬元或最近3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萬元。
可見,私募的種種約束,對網貸平臺是大的考驗?,F實當中,一些平臺并沒有私募牌照,照樣將大標資產轉移到線下進行,稱之為線下理財產品。
無論是繞道金交所還是線下私募做法,網貸平臺都是為了繼續走大標資產之路,以保持規模的持續性。
網貸之家首席研究員、盈燦咨詢總經理馬駿認為,這些做法與此前網貸平臺的做法已截然不同,“從法律上來看是合規的,大標資產募集形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但是,方頌認為大標資產通過種種繞道,達到了合規目的,“但是本質上并沒有改變,還是大標,只不過通過第三方機構進行了拆分,而且第三方機構還與平臺具有關聯性。”在他看來,監管規定網貸平臺的定位是信息中介,“小額分散”的原則,但如今大額資產通過改頭換面再次卷土重來,與網貸平臺的定位相沖突。
在金融行業里,新興的網貸平臺到底充當什么角色呢?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認為,傳統金融機構是國家金融體系的主動脈,螞蟻金服等后來者是毛細血管,都是整個金融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共同豐富完善金融服務的功能。
方頌稱,網貸行業是金融有益的補充,在銀行覆蓋不到的地方進行金融服務,如針對小企業融資難、個人貸款難的人群,而不是與銀行去做一樣的事情,去搶大額借款,“網貸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通過金融科技創新,實現線上審批,線上供應鏈金融,純線上不見面借貸等。”
目前,北京已經嚴禁網貸平臺代銷金交所、小貸公司等第三方機構的資產。廣州在兩年前也曾有過類似的規定。那么其他地方呢?是跟隨北京出臺此類政策,還是對網貸平臺大額資產進行穿透式監管?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嚴格規范各種交易環節,既不抑制網貸平臺的創新,也過濾了風險。但這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對此,網貸平臺方面又是怎樣看的呢?“我對P2P行業僅做小額貸款是灰心的,不抱太大的期望。也可能有個別機構會在這個行業打下一片天地,但是幾千家機構在小額貸款里面爭,到最后大部分會死掉。”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稱。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