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發行制度將優化 從嚴審查從嚴把關
證監會最新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及申請企業情況”顯示,截至2月23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689家,其中,已過會33家,未過會656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621家,中止審查企業35家。

業內人士指出,在考慮市場承受力的基礎上,IPO常態化正穩步推進。同時,證監會堅持從嚴審核,強化中介機構責任,防范“病從口入”。今年首月IPO過會率為82%,低于去年93%的平均值。
新股發行制度將優化
廣證恒生的統計顯示,1月1日至2月12日共有49家企業上會,7家未通過審核,上會企業數量為三年同比最高。從2014年4月至2017年2月20日的申報企業排隊時間來看,排隊時間從去年年底開始下降。2016年平均排隊時間為1.88年,2017年截至2月20日的平均排隊時間為1.78年。
業內普遍預期,下一步,在嚴格監管和嚴格審核的前提下,預計新股發行制度將進一步優化,股權融資力度也將加大。一方面,再融資條件提高,IPO節奏加快,市場整體融資結構優化,承受能力在合理范圍之內。另一方面,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較大,實行“即報即審、審過即發”。
同時,監管層加強審核,嚴防“病從口入”。今年首月,IPO過會率為82%,低于去年93%的平均值。
廣證恒生梳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12日未能成功通過首發審核的25家企業發現,發審委對規范經營、財務與會計、信息披露三大方面的問題頻頻發問。根據發審會審核結果公告中對每個企業提出的問題個數的統計發現,財務與會計和規范運營問題最受關注,信息披露次之。
從嚴審查從嚴把關
東吳證券認為,從審核的角度,公司在不同方面存多個瑕疵,核準與否實質上體現了審核中對多個瑕疵綜合影響的容忍度。一些關鍵性問題,如持續盈利能力的重大不確定性,只要存在就很難被容忍,但更多的情況下,被否決往往并不是存在一擊致命的問題,而是多個瑕疵綜合影響的結果。一個前景廣闊、業績優良的公司,審核中對相關瑕疵的容忍度肯定會高很多。
證監會表示,在發行審核過程中,將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監管職責,重點關注在審企業是否存在“帶病申報”的問題,嚴格遵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強化問核工作力度,從嚴審查、從嚴把關,堅決把不符合發行條件的企業擋在IPO大門之外。尤其是對于明顯不符合發行條件或信息披露存在重大瑕疵,保薦機構不審慎履行保薦工作職責,不積極采取措施主動撤回申請,仍然隱瞞掩蓋、心存僥幸、帶病申報、意圖博弈過關的,將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依法嚴肅追究有關機構和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