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加快布局保險業 京東金融深耕金融服務
2017年伊始,互聯網巨頭們在保險行業就已動作頻頻。2月初,國內首家互聯網壽險公司和泰人壽準備開業,2月中旬,劉強東在京東集團開年大會上明確表示正在申請保險牌照,加快布局保險業。

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新增互聯網保險保單61.65億件,占全部新增保單件數的64.59%。在2月5日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所提到的九類保險中,互聯網保險作為其中之一項首次現身。在“資本寒冬”“創業遇冷”的大環境下,互聯網保險行業依然如火如荼。
輸出海量數據,京東金融要深耕金融服務。京東金融CEO陳生強日前低調赴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內部組織的一場會議進行演講,不料卻引起了保險行業極大的關注。陳生強向業界透露的,正是上述所謂金融科技模式的落腳點。他認為:“保險加上數據、科技以及新的風險定價技術,這才是保險業接下來重回快速增長通道的核心。通過技術去實現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收入的提高,才應該是保險+互聯網正確的打開方式!
確實,作為用12年時間打入《財富》500強,擁有1億用戶、20萬企業用戶,積攢了從消費者到供應鏈海量數據的京東來說,數據和用戶才是最大的殺手锏。而從2013年開始發展的京東金融不僅擁有京東電商生態下的數據,在金融層面也積累了足以媲美電商的數據資源。
在消費場景層面,保險+白條是一個典型的合作,讓用戶能夠通過分期的方式購買保險,既降低了高價格產品的購買門檻,又提升了用戶體驗;另外一個,是可以通過保險積分+鋼镚+京東商城或眾籌的方式,為保險公司搭建自己的積分商城及用戶服務體系。
再如技術層面,風險管理和風險定價能力是金融科技的一個核心輸出能力。京東金融已經推出的京東保險云就可以輸出基于數據和技術的風控能力,能針對保險企業在各場景中的業務快速完成風控模型的部署,也能夠實現保險理賠流程的對接。
此外,對用戶的運營能力也是互聯網公司相對于傳統機構的天然優勢。京東金融擁有30萬的鄉村推廣員,覆蓋全國1500個縣,30萬個行政村,此外還在建立金融小站,向農村地區提供金融理財、取款貸款等多種服務。京東金融的大當家陳生強近來在多個場合提到,“金融科技”就是要遵從金融本質,以數據為基礎,以技術為手段,為金融行業服務,從而幫助金融行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收入。
2017年,互聯網保險已蓄勢待發,有多少傳統企業可以擁抱金融科技,完成蛻變,又有多少互聯網企業能抓住市場的真正需求,順利著陸?我們期待互聯網保險黃金時代的到來。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