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更新去庫存新政 房地產有望“穩”著陸
房地產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決策層一直寄望其健康穩定發展,即不要大起大落,但往往事與愿違。不過,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傳遞的信息和當前的市場發展情況來看,促進房地產“穩”的有利因素更多,這意味著今年房地產“穩”的目標有望實現。

首先,從經濟增長目標看,今年小幅下調至6.5%左右,這是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條件。從貨運、電力等先行指標的明顯回升勢頭看,今年整體經濟增長6.5%的目標是有保障的。與經濟趨淡時要靠房地產拉動相比,經濟趨好時穩定發展房地產是好事,有利于引導和穩定預期。
其次,從貨幣政策看,今年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目標下調至12%左右,相對于去年13%的增長目標和11.3%的實際增長來看更加合理,這意味著今年貨幣政策不會過于收緊,用央行副行長易綱的話說是“適度中性”,這樣對房地產行業而言資金就不會非常緊,整個社會有錢了,房地產業自然不會缺少資金。
第三,從政策導向看,推進新型城鎮化,支持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購房需求,有利于去庫存,有利于經濟發展;分類調控、因城施策包括長效機制都是為了穩定市場;推進棚戶區改造、加大公租房建設力度等是為了穩投資、惠民生。另外,今年強調的釋放新需求,滿足旅游、養老需求的旅游地產、老年住區、特色小鎮等,也是與穩增長、惠民生關系密切的內容。
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要降低企業特別是國企杠桿率,這將促使此前大量拿地的激進房企調整策略,控制風險,保持現金流穩定。而增值稅稅率由四檔簡并至三檔,房地產行業稅負下降了,將間接使得房價有所下降。此外,備受關注的房地產稅,今年沒有將立法草案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安排,對房地產行業來說也是個穩定市場預期的信號。
當然,不利因素也同樣存在,涉及到推進工作中的難點。比如棚戶區改造并不容易;農民工購房支付能力有限,需要配套的信貸政策支持;政府工作報告中雖原則性講到“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但農民宅基地及房產作為資產進行流轉有利于購房需求釋放并沒有展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房地產的內容文字更加溫和,不過“堅持住房居住屬性”實際上也包含了抑制投資投機的意思。關于房地產的更多內容是從怎樣推進實際工作,促進市場平穩發展,防止大起大落來考慮。
當然,目前來看,“大起”并不具備條件,因為20多個熱點城市已經采取措施,短期內限購、限貸、限價等仍將延續,再加上熱點城市增加土地供應,市場也會慢慢趨于穩定。而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鼓勵政策今年還會堅持完善更新,也有利于市場穩定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要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毫無疑問需要穩定的經濟形勢。如果說去年的穩增長偏重經濟本身的“穩”,那么今年的穩中求進更偏重于整個社會經濟的“穩”。從這個高度看,今年的房地產市場會比去年穩定,不會像過去那樣大起大落。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