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熱門:川觀深度丨全國首趟“內陸綜保區通關一體化”專列抵蓉,將帶來什么?

發布時間:2023-03-30 08:05:40
編輯:
來源:四川在線
字體:

四川在線記者 陳昊

3月29日,一列滿載50柜進口氯化鉀的中歐班列抵達成都國際鐵路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此趟班列從俄羅斯始發,是全國首趟以“通關一體化”方式在內陸綜合保稅區完成貨物報關、關稅繳納、實貨放行的大宗商品專列,為進出口貨物運輸通關改革提供了新樣本。

“內陸綜保區通關一體化”專列落地成都國際鐵路港,帶來哪些便利?下一步如何推廣?

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

為企業帶來什么?

節約通關時間1天以上 每年省去上千萬元物流成本

本次回程專列運載1300噸氯化鉀,用時11天運達位于成都青白江的成都國際鐵路港。

此次班列貨主方中龍順通(成都)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偉告訴四川在線記者,內陸綜保區通關一體化模式“至少為公司節約24小時以上的通關時間。”

據介紹,內陸綜保區通關一體化模式,是指進出口貨物在沿海、沿邊等第一入境口岸開展綜保區一體化申報,相應的檢驗檢疫在指定區域辦理,貨物實現鐵路中心站與綜保區的直通直轉。

成都國際鐵路港綜保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以當天運抵的首列專列舉例:此前進口貨物運抵成都鐵路中心站,須經過鐵路口岸落箱、短駁后進行報關清關后,才能到達綜保區,整個鏈路環節多、手續雜、耗時長;內陸綜保區通關一體化模式落地后,貨物運達成都鐵路中心站后,繞過鐵路口岸,直接進入綜保區完成報關清關等手續,省去了在鐵路口岸短駁、落箱作業的環節。

時間縮短了,企業物流成本也相應降低了。張偉為四川在線記者算了一筆賬:新模式運行后,公司進出口的單列列車貨物可節約近3萬元物流成本,按照該公司與成都國際班列長年合作的規模,一年下來可省去物流成本上千萬元。

成都國際鐵路港。

為“鐵路港”帶來什么?

實現港口功能內移 內陸綜保區“無縫銜接”沿邊口岸

當天運抵成都的這趟班列從俄羅斯始發后,經二連浩特口岸入境。

“可以說,‘內陸綜保區通關一體化’模式,讓內陸綜保區與沿邊口岸‘無縫銜接’,實現了港口功能內移。”成都國際鐵路港綜保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模式創新推動了入境口岸與綜保區間的貨物直轉,實現了港口服務功能向成都國際鐵路港內部的延伸。

這項創新模式將為成都國際鐵路港帶來什么?“新模式的落地,是成都國際鐵路港開展‘區港一體化’(綜保區和鐵路港)的成功探索實踐,實現了中心站、口岸和綜保區的一體化運作,在成都國際班列運行十周年來臨之際,將為成都國際鐵路港構筑高能級綜保區、打造陸港型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打下堅實基礎。”該負責人表示,新模式也將助力成都國際鐵路港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高水平開放。

如何保障新模式順利落地?成都國際鐵路港綜保區管委會前期協調成都鐵路中心站優先疏站,督促平臺公司加快提升場站操作效率,全力保障該列貨物的“一站式”轉運。同時,成都海關所屬青白江海關也提前安排專人主動對接通關全流程,并支持企業采用“通關+物流”并聯作業模式,促進該單業務實現通關“零等待”。

下一步如何推廣?

新模式常態化運行 拓展運用到所有成都國際班列

首次運行的“內陸綜保區通關一體化”專列為中歐班列回程班列,去程班列也已計劃開行。屆時,依托成都中歐班列進出口貨物的企業都享受“通關一體化”帶來的便利。

作為成都中歐班列始發地,成都國際鐵路港所在地已集聚自貿區、綜保區、國家級經開區、國家物流樞紐等國家級對外開放戰略平臺。這里擁有四川省獨一無二的國際班列通道優勢,構建了貫通歐亞、輻射全球的國際貿易運輸大動脈。截至今年2月,成都國際鐵路港累計開行國際班列超2萬列(其中中歐班列超1.1萬列),開行量連續多年保持全國前列,輻射境外超100個城市、境內30個城市,集裝箱吞吐能力達150萬標箱。

新模式在成都中歐班列運行后,也將在其他成都國際班列線路推廣。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謀劃將“內陸綜保區通關一體化”模式拓展到中老班列、中越班列、中亞班列等,屆時所有成都國際班列都將運行這種創新便利模式。

今年以來,成都國際鐵路港聚勢賦能推進成都國際陸港重點片區建設,已通過重塑作業流程、提升數智化水平、增強場站服務效能等一系列措施,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下一步,成都國際鐵路港還將加快推進“即到即入”“同倉調撥”等創新改革,持續為成都外向型經濟發展蓄能助力。

成都市青白江區委宣傳部 供圖

標簽:

   原標題:當前熱門:川觀深度丨全國首趟“內陸綜保區通關一體化”專列抵蓉,將帶來什么?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