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評論|擴大沿黃“朋友圈” 共譜高質量發展“協奏曲” 世界通訊

發布時間:2023-04-21 11:44:32
編輯:
來源:閃電新聞
字體:


(資料圖)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奔騰千萬里壯闊迂回,在山東東營匯入渤海。18日下午,由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和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黃河文化國際傳播論壇在此舉行,中外專家學者及各界代表相聚黃河入???,從不同角度獻策黃河文化國際傳播。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黃河在山東與大海相遇,水脈與文脈相融,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瑰寶。近年來,山東在推動文化“兩創”方面進行有益探索,不僅通過專題紀錄片《大河之洲》、舉辦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黃河大集等多種方式,努力讓黃河文化“活起來”;而且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合打造沿黃文化體驗廊道;加強沿黃文物保護利用,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黃河文化博物館,充分激活中華文明的古老底蘊;通過傾力推出沿黃九省(區)手造民俗展、舉辦黃河文化論壇等,不斷擴大沿黃“朋友圈”,共同譜寫新時代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協奏曲”。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九曲黃河綿延數千里,氣勢磅礴,浩浩蕩蕩。奔流向前的黃河,更是賦予齊魯大地多姿多彩的文化旅游資源。目前山東全省僅黃河流域就擁有世界遺產4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6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1處,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118項。坐擁如此豐厚文旅“家底”的山東,在加強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同時,正以黃河文化國際傳播論壇努力讓文化遺產彰顯時代價值。這既是當前“好客山東、好品山東”融合展現的具體手段,也是聚焦高質量發展的山東實踐。同時,還有利于多角度解讀中國式現代化,讓國際社會更好了解現實的中國,讀懂發展的中國,也能夠讓國際社會集中了解黃河文化特色,促進交流借鑒。正如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于運全所說,黃河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的一個代表性標識,充滿了包容、開放、自立、自強精神,這是當下特別需要闡發的文化內核所在。

滴水不成海,獨木難成林,聯動創新、互通共融才能謀取更大發展。為充分發揮黃河文化的重要性及其所蘊含的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山東靠前一步,主動謀劃創新,不僅印發了《山東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2023年省際合作事項清單》等,把黃河戰略實施落實到具體項目上,而且還出臺了《關于促進文旅深度融合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措施,不斷構建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新格局,探索協同發展新路徑,形成高質量發展強大合力,并借助沿黃城市與國際友城的朋友圈日益擴大,努力讓更多國際友人走進黃河、品味黃河文化。

黃河文化延綿不息、歷久彌新,兼容并蓄、多元一體,開放包容、博采眾長,渾厚雄壯、百折不撓。新時代,我們要從黃河文化中汲取精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走好持續發展之路。黃河文化培育了民族精神,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因此,山東乃至沿黃九?。▍^)要借黃河文化論壇召開的東風,進一步挖掘黃河文化這座“富礦”,在傳承民族根脈的時代價值的同時,對黃河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把潛在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文化競爭力和經濟發展優勢。面向未來,期待各界進一步攜手繪就黃河流域的“詩和遠方”,共譜黃河文化國際傳播新篇章,共繪黃河文化新盛景,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文/劉純銀)

閃電評論,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qilushiping@iqilu.com

標簽:

   原標題:閃電評論|擴大沿黃“朋友圈” 共譜高質量發展“協奏曲” 世界通訊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