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動態丨普華永道發布《2023年數字化汽車報告》

發布時間:2023-04-23 10:25:52
編輯:
來源:懂車帝
字體:


【資料圖】

4月21日,普華永道發布《2023年數字化汽車報告》,今年的報告圍繞汽車行業四大發展趨勢CASE(Connected智能互聯、Automated無人駕駛、Smart Mobility智能出行、Electric電動化),對3000名來自德國、美國和中國的消費者進行了調研。

普華永道中國汽車行業主管合伙人金軍表示,消費者的出行偏好不斷變化。在智能互聯和無人駕駛方面,中國消費者對智能互聯功能依然抱有極高的熱情和開放態度,而自動駕駛仍面臨技術飛躍及商業化應用的挑戰。從動力系統的偏好來看,電動化勢不可擋,相較于德國和美國的消費者,中國消費者更喜歡純電動汽車。

在汽車互聯服務(Connected)方面,消費者最優先考慮的是安全+導航,并且智能手機車內投射越來越重要。相比于德國和美國消費者,中國消費者對智能互聯重視及接受程度更高,可以更全面地感知智能互聯功能帶來的便捷,因此,若主機廠可以提供功能完善、服務流暢的全套互聯功能,中國消費者也愿意支付更高的費用。德美受訪者表示針對互聯服務的可接受價格約為20歐元/月的費用,在中國則是其兩倍(40歐元/月)。

在無人駕駛(Automated)方面,各國消費者對按需功能的高度期待也超出專家的意料,中國消費者尤其希望在擁堵自動駕駛輔助、停車導航以及延長續航里程方面實現突破。雖然中國消費者對于L4、L5級別自動駕駛的接受程度遠高于德國和美國,仍有一半以上的受訪者不愿意為無人駕駛出租車支付溢價。

在智能出行(Smart Mobility)方面,多種擁車模式的組合更能適應消費者不同時期的出行需求。消費者迎接新模式的態度超乎想象。購買新車是各國消費者的首要選擇;雖然訂閱模式近幾年在中國市場規模較小,但通過本次調研發現,愿意嘗試訂閱模式的中國消費者比例大幅提升,也對線上購車持更開放的態度。私家車出行仍是各地區消費者的首選,但與此同時,公共交通及共享出行模式的比重也有所增加。設施便利及停車場出入便捷是中國消費者選擇可持續出行模式的最主要考慮因素。同時,中國消費者也愿意為了減少碳排放選擇公共交通出行。

在電動化(Electric)方面,在美國和德國,汽油是最受歡迎的發動機類型,其次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中國消費者表現出相反的偏好,純電動汽車是最受歡迎的,領先于混合動力和燃油機。德國人對BEV汽車仍持猶豫態度,僅35%的人表示考慮購買;美國的接受程度更高,達50%;中國對BEV的接受度超過90%。

電動汽車快速發展帶來了圍繞其價值鏈的價值挖掘機會,其中充電及電池是尤為關鍵的價值鏈條。“充電價值鏈從能源供給開始,貫穿充電站設立、充電設施制造、充電設施安裝與維護、充電站運營、雙向充電、電動出行服務提供商,結束于能源系統整合。電池價值鏈始于蓄電池生產,經歷電池裝車、車輛/電池使用、雙向充電、電池更換、電池二次利用,終結于電池回收。兩條價值鏈交匯于雙向充電,是充電及電池價值鏈中重要的價值挖掘點。”普華永道思略特中國汽車行業合伙人蔣逸明說。

普華永道全球汽車行業首席合伙人哈羅德·偉默表示,汽車行業參與者在互聯、電動、自動和智慧出行方面面臨著戰略挑戰。為應對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偏好,汽車行業參與者需要完善其用戶界面,為不同的客戶需求創造差異化的體驗。對汽車銷售模式進行重新思考,并加快提升商業模式。未來,建立超越核心業務的生態系統將是主機廠成功的關鍵。(經濟日報記者 李盛丹歌)

來源:經濟日報

標簽:

   原標題:世界微動態丨普華永道發布《2023年數字化汽車報告》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