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越來越干凈!

發布時間:2023-06-21 15:14:23
編輯:
來源:大江資訊news
字體:

“以‘席地而坐’標準創建‘全國最干凈城市’!”2022年5月,蕪湖市委、市政府揭牌成立市干凈辦,出臺《關于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全面打造“最干凈城市”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4年)》。這既是為民辦實事的具體實踐,也是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設人民城市的一項惠民工程。

▲陳劍/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一次次實際行動中,在一次次微小的改變中,蕪湖離“最干凈城市”的目標越來越近——一年來,全市評選出7個“最干凈街道”和140個“最干凈”公共場所,城市干凈指數由78.34分提高到90.34分。環衛“橙”、園林“綠”、志愿“紅”,城管“藍”為美麗蕪湖繪就一道道別致風景。

這座宜居宜業、精致繁華的城市,必將繼續敞開她的懷抱,讓來者心動、觀者心悅、居者心怡。

01

更多發展成果,惠及全體市民

打造“最干凈城市”,看似只是針對公共環境,實際是推動城市品質的整體提升,最終增強了城市的競爭力、吸引力,提高了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

2022年以來,蕪湖建立“行走蕪湖”“馬路辦公”、城市夜查等機制,一般問題現場交辦、復雜問題現場調度、突出問題重點交辦。

在一次次的腳步丈量和傾聽民意中,這座城市也不斷發生改變——

因為網友“天馬”的一次留言,531處烤鴨攤點鋪設了PVC防油地墊,克服了油污飛濺的問題。

酷暑天氣,群眾在馬路上騎行或走路,最怕等紅綠燈時暴曬。于是,蕪湖建成了114座景觀式遮陽(雨)棚,每位行人都能在里面避陽擋雨。

64座“蕪小園·口袋公園”建成開放,28座人民城市驛站讓奔波的人們喝口水、歇歇腳。

…………

▲蕪小園?利民園。陳劍/攝

越來越多的城市之美,就藏在這不經意的“遇見”中。于是我們發現,繽紛色彩持續扮靚江城,美麗景致“推窗可見”。2022年,全市新增公園綠地面積27.03萬平方米、排查整改公廁410處、整治修復窨井蓋819個、修復破損側石1552處、清理積存油漬1028處等。

“十四五”以來,蕪湖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奮力推動省域副中心建設取得更大成效,全力打造安徽經濟增長第二極。同時,聚焦群眾關注關切的“身邊事”“心頭事”,下大決心和氣力一件一件解決、持之以恒解決,讓更多的“最干凈”“最安全”“最有序”“最文明”出現在群眾身邊,推動發展成果惠及全體市民

于方寸之間,才能以小見大;久久為功治理城市,方能有每位市民的詩和遠方。

▲陳劍/攝

02

要“最干凈”,先整治“最不干凈”

城市中隨處可見的“不干凈”,傳統做法是巡查、交辦、督查、通報等等。但這樣容易年年改、年年有、反復改、改反復,形成事實上的“臟亂差”。

所以,想讓全市“最干凈”,最該發力整治的就是“最不干凈”場所

2022年以來,蕪湖開展“最不干凈”公共場所評選,分兩期對四類公共場所進行公告,把500座公廁、57座菜場、30條商業街、72條背街巷“曬”在群眾面前,公開負面清單、明確推選步驟、邀請群眾參與。

被評上“最不干凈”的公共場所,不僅要在出入口醒目位置放置“最不干凈”等標牌,整改結束后,還要在出入口位置設立意見箱,由所在區域群眾發表意見。根據意見反饋情況,市干凈辦會同主管部門進行核查,決定是否摘牌。

可以想象,當市民走進家門口的菜市場,迎面看見一個“最不干凈”牌匾,將會給他們帶來怎樣的沖擊力。而這樣的負面沖擊力,正是督促相關管理部門“向前沖”的動力。

與此同時,蕪湖還打造了全國最干凈城市約談機制,倒逼環境治理“比學趕超”。如果當月干凈指數測評排名靠后,縣(市)區相關負責人要被約談。一年來,共召開約談會11次,累計約談區政府6次、分管負責同志6人,約談街道7次、主要負責同志7人。

怎樣幫助排名靠后的街道爭先進位?為了切實解決基層“看得見、管不著、干不了”等問題,市干凈辦創新建立“一街一策”幫扶機制。通過駐點幫扶、交叉幫扶、會診幫扶、提級幫扶等形式,由每月干凈指數測評排名第一的街道對排名末位的街道進行幫扶。目前,已完成4期幫扶行動,第5期幫扶行動正在開展中。前四期行動共派出幫扶人員25人、摸排發現問題997個,已全部整改,協調解決了被幫扶街道提交的60個困難問題。

向“最不干凈”開刀,用“最干凈”幫扶“最不干凈”,彰顯了蕪湖的力度與決心。全市上下“你追我趕”,讓“尖子生”保持名次、“中游生”更加上進、“落后生”努力追趕,最終城市里的“最不干凈”將無處藏身,而“最干凈”會越來越多。

▲口袋公園·中江小游園。陳潔/攝

03

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都是受益者

讓城市干凈到可以“席地而坐”,人人既是參與者,又是受益者。

為了打造“最干凈城市”,蕪湖開展“您留言我來辦”系列活動,“蕪湖大司馬”等網絡大V、自媒體負責人被聘請為“最干凈城市”監督員。此外,蕪湖把監督評價權交給群眾,每月開展干凈指數測評和排名,測評結果向社會公布、接受群眾評判、加強約談曝光。

▲口袋公園。陳潔/攝

城市干不干凈,群眾說了算。通過“我愛蕪湖、我要干凈、我來拍照”有獎舉報活動,鼓勵廣大市民對一切不干凈、不文明行為進行舉報。目前,累計收到有效舉報17043條、處置16979件,整改率99.62%,授予27名熱心群眾“干凈衛士”稱號、20位熱心群眾“熱心市民獎”。

群眾廣泛參與,是蕪湖打造“最干凈城市”關鍵所在。聚焦流動攤販、占道經營等現象,市干凈辦將群眾反映多次的“不干凈”問題,按照“不愿改、改不好、推諉改”進行分類,再分季度列入“老不改”問題。

▲陳劍/攝

同時,設立了“群眾驗收官”深度參與監督整治“老不改”問題。針對第一季公布的40處“老不改”問題點位,9位熱心市民、投訴群眾代表積極參與驗收。在第一季、第二季“老不改”問題清單中,列入了占道經營類問題58處;投訴總量由2022年的1158次降至2023年的55次,下降率95.25%;月均投訴量由2022年的96.5次降至2023年的10.4次,下降率89.2%。此外,主城區規范設置夜市攤點群37處,吸納攤販1200余人,既保障民生就業,又規范市容秩序。

▲陳劍/攝

放眼蕪湖的大街小巷,許多人正在為“最干凈城市”默默努力。每天清晨,“環衛橙”迎著朝陽開始工作,為的是主城區525條道路一塵不染;“城管藍”巧心用好“繡花功夫”,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背面之臟、背街之亂、背后之差;“園林綠”為城市“增花添彩”,全市一年來更換“小老樹”863棵,完成36.2公里綠道建設;志愿“紅”帶頭參與最干凈城市建設,傳遞這座城市的文明與溫度。

還有一些小事,吸引了滿城熱情。比如,蕪湖發出公園道路座椅公益捐贈的倡議,不到兩周時間內就收到自愿捐贈的712把“休閑座椅”,而且不斷有人要求參與。“中國好人”高述紅、小燕子幼兒園、市供電公司等55家志愿服務組織(團隊)主動認領神山公園、銀湖中路等相關區域,做好衛生維護、規范非機動車停放、勸導不文明行為等志愿服務工作,努力營造良好的城市環境。

可以說,在蕪湖打造“最干凈城市”的過程中,處處都有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聲音和身影。這些聲音和身影中,有我們心向往之的城市模樣,有這座城市的美好未來,更有每位群眾的共識與心聲——蕪湖就是我的家!

舉大事,動眾情,必協眾心而后濟。

人人從身邊小事做起,人人參與城市治理,我們終將“席地而坐”,共享精致繁華、近悅遠來的蕪湖!

▍記者:潘曄

▍編輯:邢嘉

聲明: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標簽:

   原標題:蕪湖,越來越干凈!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