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區分購買是關鍵!
很多人都知道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但很多人分不清兩者的區別,那它們具體有哪些不同?
處方藥是指在購買和使用過程中必須有執業醫師或者執業助理醫師出具處方的一類藥品。患者在購買這類藥品時,需要憑借醫師處方或者在醫師的指導下購買使用,它具有一定潛在的危險性和毒性,并且在時間、用藥方法、用量等都有規定和要求;而非處方藥是指通過國家相關部門批準、不需要提供醫師處方,可以自行購買的一類藥品,一般是患者對自身的臨床癥狀做出判斷后,在用藥安全的前提下購買。兩相對比,處方藥毒副作用比較高,容易產生藥物依賴性;而非處方藥因為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安全性高,并且用藥時間可根據自身情況相應調整。
如何區分處方藥與非處方藥?
非處方藥標有OTC(Over The Counter),紅色的標志是甲類處方藥,綠色的標志是乙類處方藥,乙類比起甲類更安全,而沒有標注OTC的藥即為非處方藥;
非處方藥主要治療的是一些常見疾病,比如感冒、發燒等,而處方藥治療的疾病相比會比較嚴重;
非處方藥用量少、服用時間短,而處方藥用量多需要長期服用,可能需要幾個療程才能治愈;
而電視上經常出現的廣告藥品,都是非處方藥。
購買藥物之后,要注意些什么呢?
購買非處方藥物后,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注意藥品標簽內容以及有效期,注意使用時間、療程、適用人群、使用次數、使用量、禁忌等;而購買非處方藥時,要向醫師和藥師咨詢,不能依靠自己的經驗盲目用藥,要仔細閱讀說明書,不要因為病情加重或緩輕自行加量多服或者是減量少服。非處方藥毒副作用較大,加量之后可能會對機體造成損傷,或者減量后因沒有效殺死病菌使病菌產生耐藥性,而不利于治療。
我們要合理用藥、遵循醫囑,才能更好的發揮藥物療效,要避免因藥物使用不當而造成的身體損害和經濟損失。
>更多相關文章
-
無相關信息
熱門推薦
酷圖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