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義務教育是時候了?可消釋“普職分流”政策帶來的沖擊

發布時間:2023-03-16 09:40:55
編輯: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字體:

關于義務教育是否該延長的討論,越來越激烈。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建議,逐步擴大12年教育的普及率,要適時修改相關法律,實施12年義務教育。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陳眾議認為,目前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已經不適應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不僅可以緩解小學和初中教學內卷問題,還可消釋“普職分流”政策帶來的沖擊。

據了解,我國推廣九年義務教育,還是在1986年,距今已經27年。而近三十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么,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是時候了嗎?

延長義務教育背后

“目前的九年制義務教育自1986年起已有近四十年歷史,而我國的GDP從當時的1萬億元增加到了2022年的120萬億元,不僅完全有條件將義務教育延長至十二年,而且時不我待,因為這事關提高全民素質”。陳眾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延長義務教育年限背后,是延長國民受教育年限,提高國民素質,進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期待。

“當今世界,比較有持久發展能力的國家,能在經歷災難后重整旗鼓的國家,都是國民受教育時間比較長、國民素質比較高的國家。”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主任袁振國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署對146個國家1950~2010年的相關數據分析發現,人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由此轉化而來的經濟總量至少增加2%。世界銀行相關研究也表明,勞動力人均受教育時間每增加1年,國內生產總值就會增加9%。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及其團隊的研究同樣顯示,對制造業企業的計量模型分析表明,如果企業職工全部由初中以下學歷改變為高中學歷,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將提高24%;如果全部改變為大專學歷,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可以再提高75%;由大專到本科,勞動生產率可以再提高66% 。

國際上一般把15~64歲列為勞動年齡人口,我國的規定則是16~60歲的男子和16~55歲的女子,為勞動年齡人口。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指出,“十四五”時期,要把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3.5年,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舉全國之力努力辦好義務教育,教育水平迅速上升,目前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了10.9年。”袁振國說。

但在他看來,延長國民的受教育年限并不容易。袁振國表示,通常一個國家國民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需要8~10年時間,不是靠一屆政府、一時教育投入的增加就可以做到的,需要靠基礎教育的長期積累。

在專家看來,將義務教育延長至12年,當前還存在“普職分流”的問題。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高中階段實行‘普職分流’的辦學模式下,是不可能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因為需要通過中考確定是進普高還是中職,普高、中職之間也存在辦學質量和特色的明顯差異。”

在他看來,由于義務教育具有均衡、強制、免費、義務等基本特點,我國要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首先要解決普職分流的問題,即要把所有高中建設為綜合高中,并實現綜合高中的均衡發展。

此外,也有業內專家擔憂,如果將高中納入義務教育,是否會造成職業技術類院校的凋敝。

壓縮學制是出路?

除了“普職分流”這一難點,也有學者提出,因為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牽涉到個人權利選擇的問題,義務教育延長至12年,年限可能會太長。

相關資料顯示,目前世界義務教育平均年限為9.24年,其中,中高收入國家為9.5年。日本、新加坡、芬蘭、丹麥、瑞典、愛爾蘭、匈牙利等國家目前普遍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

因此,不少人建議壓縮學制、取消中考和“普職分流”,然后將高中納入義務教育。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徐曉提出,適當縮短義務教育學制,實施“5+3+2”十年制義務教育模式,把小學六年制改為五年制,保留初中三年制,普通高中三年制改為二年制。

全國政協委員阮詩瑋也建議,將“633”學制改為“523”,也就是小學五年,初中兩年,高中三年,并且將義務教育改成十年制,取消中考分流,大多數初中生畢業后可以直接進入普高。

但在教育界專家看來,壓縮學制并非好的選擇。

中國教育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現行的“633”學制,與兒童發展階段性非常契合,這一學制是國際上通行的,也是經過眾多教育專家、兒童心理學家驗證的。

“有人說將學制縮短到10年,早點畢業,更能適應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我不認同這樣的觀點,學制設計的主要依據一定是兒童認知和心理發展的狀況。”儲朝暉說。

熊丙奇則認為,縮短學制的建議,是基于當前基礎教育存在應試傾向,很多高中在高二時就上完高三的課,初中在初二上完初三的課,照此邏輯,很容易得出“5+3+2”或者“5+2+3”這種總共10年的學制。

“高二上完高三的課、初二上完初三的課,本來就不合理,屬于違規辦學,且不論趕進度進行提前教學,還存在只重視知識教育,邊緣化其他教育的傾向。”熊丙奇說,把國際通行的12年基礎教育學制,壓縮為10年,會嚴重影響我國基礎教育質量,而且受應試傾向影響,會出現更嚴重的超前教育。

袁振國則認為,義務教育應該向學前一年延長。他說,“義務教育向學前延伸一年,收益較大,投入較少。學前一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可利用現有幼兒園的辦學資源,或者采取在小學開設學前班,這樣可以有效利用幼兒園和小學學校的閑置資源,節省辦學成本、提高辦學效率。”

先從免費開始

事實上,提升公民的受教育年限,不止延長義務教育年限一種手段,相比具有強制性的義務教育,不少業內人士建議先從免費開始。

義務教育又稱強迫教育和免費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公益性、普及性等特點。袁振國說,義務教育既有免費還有強制的含義。高中階段實施義務教育除了成本高、資源投入大外,還存在高中階段實施強迫教育的法律問題。

他說,初中畢業后是否可以不急于接受高中教育,上了高中可不可以退學,應該是可以有多種選擇的,如果確定為義務教育,就必須完成,就成為政府和家庭的法律責任。因此,現在很多發達國家只講九年義務教育,盡管高中是免費的,但并不是強迫的。

儲朝暉則表示,世界上有很多國家曾經延長過義務教育的時間,但是后來又都縮短了。他說,“不是因為這些國家沒錢了,而是因為延長義務教育的時間,與兒童的天性不相適合。”

“新加坡2000年才實施義務教育,且只有6年,但并不妨礙新加坡教育水平世界一流,國民教育程度超過大多數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國家。”儲朝暉補充說,提高國民教育程度,不能只依靠法律來解決問題。

熊丙奇認為,現階段不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不等于不可以實行免費教育。

據了解,陜西省從2016年秋季起全面實施13年免費教育,包括學前1年、小學初中9年和高中3年。2012年,內蒙古對高中階段的所有學生全面實施“兩免”政策(免學費和免費提供教科書),實現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12年免費教育。西藏則從2012年秋季學期開始,全面實現15年免費教育,即學前3年、小學6年、初中3年和高中3年全免費。

“對于高中教育,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免費,但不一定要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熊丙奇說。

標簽: 十二年義務教育 延長義務教育 普職分流 義務教育

   原標題:十二年義務教育是時候了?可消釋“普職分流”政策帶來的沖擊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