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消息!新疆精河的鄉村振興三部曲:產品“走出去”,產業“強起來”,發展“可持續”

發布時間:2023-09-20 11:04:51
編輯: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

“咱家的鮮果出息了!”立秋剛過,上千盒精河枸杞,從博樂阿拉山口機場出發,歷經5000公里飛行,抵達三亞,當天售罄。這讓精河縣八家戶農九隊的村民王海英大喜過望。這位55歲種了半輩子枸杞的果農,從沒想到,自家枸杞鮮果能走出新疆,像干果一樣被端上天南地北的餐桌。

處于天山北麓,精河縣擁有200多年悠久的枸杞栽培歷史,年均2700個小時的超長日照,帶來了肉厚多汁、甘甜可口的枸杞,既可鮮果食用,又可干果銷售。2012年,精河枸杞榮獲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識認證,2021年又被納入歐盟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然而采摘難、品控難,以及較遠的物流距離,成了“鮮果出天山”的障礙。同時,銷售渠道窄、覆蓋區域少、產品附加價值低、經營模式單一等現實問題,也讓精河枸杞“酒香困深巷”。

2023年,京東云奔赴“中國枸杞之鄉”,在當地政府引領下,奏響了產品“走出去”,產業“強起來”,發展“可持續”的鄉村振興三部曲。

走出去:夯實產品化疆果出天山

“果品走出去,要抓住‘產品化’這個牛鼻子”。京東科技解決方案中心副總裁徐偉光表示,靶向助力特色產業突圍,絕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農特上行,也不僅僅是暢通渠道。對于精河枸杞而言,好吃是硬道理。而讓它從一地一隅的家鄉好物,變成各地消費者的“心頭好”,成為全國長期流通的商品,要歷經“產品化”的淬煉新生。

京東云在調研時發現,精河枸杞的獨特的口感、大小、長達5個月的果期、10萬畝的種植規模,都有產品化的基礎。產品化意味著統一的標準化。京東云攜手精河政府,從種植到采摘,制定嚴格的品控標準,從冷卻保鮮到物流運輸,采取統一的流程規范,從包裝設計到電商上行,恪守行業認可的規章工藝,為枸杞的集采集銷和全國消費者的便捷購買,奠定了品質基礎。經過供應鏈品控和流程的優化,鮮果遠程運輸的壞果率降低了30%。

夯實產品化,疆果出天山。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董筱丹副教授此前在調研中發現,過去農產品從生產端到銷售端,每個環節都是一個“豎井”,各環節之間信息不通,導致具有交易優勢的環節在整個價值鏈中占據了更多收益,形成“兩頭叫,中間笑”的格局。

著眼產銷協同,京東云助力新疆精河縣政府上線了產業供銷平臺。這個平臺,以京東云產業協同平臺為底座,匯集了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等企業生態,提供運行監測、分析研判、治理調控、企業服務、智能采購等全渠道產業服務,可實現枸杞等特色產業“產供銷”一體化高質量運營。這一產銷兩端的“雙向奔赴”和精準高效“直聯”,以供應鏈管理實現了更高效的流通,甫一上線,就為當地果農帶來了江蘇沿海集團500噸的采購單。

線上,數智平臺為疆果開拓“云上高速”。線下,數智供應鏈的觸角,則延伸到了北京最大的“菜籃子”。今年6月,京東云找到北京最大的生鮮批發市場新發地,以寄賣的形式,試水鮮果市場。2000盒枸杞,在短短數小時內銷售一空。三亞的社區團購,還因“果好不愁賣”,大量消費者表示要繼續追單。

來自大型農貿市場的“田野調查”,結合京東云產業協同平臺所沉淀的2.7億產業數據、300多個產業模型,4000多個產業標簽,催生了一份涵蓋產品痛點、市場前景、生鮮運輸、定價策略、品牌推廣等在內的詳實報告。該報告提供給精河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不僅展示了京東云基于產業大數據的產品化包裝思路和數智供應鏈的核心能力優勢,也為疆果出天山以及產業政策制定、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抓手。

精河縣農業農村局農經中心主任王運海介紹,今年5月,精河縣與京東科技集團達成合作,共同搭建了京東云新疆(精河)枸杞產業供應鏈運營中心,上線京東精河特產館,以“產品化”激活“產業化”,讓枸杞鮮果暢達全國各地。他說,“目前枸杞鮮果的訂單很多,供不應求,回頭客較多。接下來,我們將重點夯實產品化,在加工溯源方面持續用力,把握好品控質量,持續打響精河枸杞品牌。”

強起來:“以三產聚二產促一產”

傳統電商助農,普遍存在下鄉易、助農難,有生意、無生態”的問題。鄉村被壓縮在產業鏈最上游、利潤最薄弱的生產環節,向流通和加工環節難以突破,最終留在鄉村的收益十分有限。實現鄉村振興,要讓產品“走出去”,產業“強起來”,人才“留下來”。在精河,京東云“以三產聚二產促一產”服務路徑,服務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站在全供應鏈環節上,推動“一二三產”融合共生。

三產切入,讓果香飄起來。全面梳理精河枸杞產區、產業、產品資源稟賦,京東云服務精河搭建了數字化營銷服務體系,一手拓銷路,一手建品牌。引入直播機構,線上開通京東特產館,線下對接大型市場、社區團購等渠道,助力特產“走得出”。開展品牌營銷活動,叫響“精河枸杞”區域品牌,實現“初級產品”向“品牌商品”轉變。對此,精河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張昊表示,“農業區域公共品牌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精河縣政府將聚合專業力量,確保建設好、推廣好、管理好、保護好‘精河枸杞’這塊金字招牌。”

聚集二產,讓附加值升起來。“區域公共品牌”先行叫響知名度,也為第二產業發展聚攏人氣。通過深加工的形式,精河枸杞打破季節性束縛,變身為枸杞液、枸杞啤酒等“創新產品”。在產業協同平臺的撮合下,2家龍頭企業,11家企業和25家合作社,攜手提升枸杞加工能力,對地方產業實施延鏈補鏈。9月初,精河縣的首個區域公共品牌單品“NFC枸杞鮮果原漿”上線,京東云的C2M能力為新品生產、營銷提供了產業數據指導,枸杞鮮果原漿以NFC榨取和更便捷的30ml小袋包裝形式上線,“一袋就是一天的營養攝取”,受到上班族熱烈追捧。“我們備的庫存,第一天就被消耗了一半”,“精河枸杞”產品運營說。

反哺一產,讓農民富起來。精河當地占地300畝的京東智慧農場,進一步規范種植資源、繁育、標準化基地,由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構建的智能農業管理體系,助力果園從傳統走向“云端”,讓農戶從“看天吃飯”到靠“數智增收”,從而構建高品質農產品-消費升級-農民增收的“正循環”。產業結構的升級也帶來了上游鏈條的變化。精河縣八家戶是有名的“枸杞村”,在八家戶,以往杞農通過枸杞晾曬的方式進行銷售,費時費力。八家戶農九隊村民王海英說“以前都是賣曬干的枸杞,需要自己晾曬要操不少心。現在企業上門來收購鮮果,既不用我們來回奔波,利潤還比賣干果高。”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一環,尤其是發揮數字技術的獨特優勢,推進第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是接下來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主任、首席經濟學家湯繼強表示,京東云數智供應鏈,以實助實、扎實服務鄉村振興。“以三產聚二產促一產”的獨特的方式,以科技賦能鄉村振興,開創了共同富裕的創新路徑。

可持續:培育產業生態疏通源頭活水

培育產業生態,推進產業鏈協同進化,是精河枸杞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源頭活水。

作為“一帶一路”經濟帶沿邊城市及天山北坡經濟帶城市,精河縣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如何“有位”為“有為”?如何實現互利共贏促進經濟發展?為此,精河暢通了“政府搭臺、國企領導、民企參與、村鎮服務、合作社領種、農民增收”的全流程。2022年,《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枸杞產業促進條例》,制定實施方案,推動枸杞全產業鏈發展工作走深走實。

在產業生態位中,京東云立足城市數字經濟服務者的定位,將京東在電子商務領域、產業運營經驗、資源等優勢和數智供應鏈技術能力聚合起來,助力產業鏈企業協同發展,推動產業鏈多元主體協同創新。以聚合生產、銷售、運營的數智供應鏈能力,協同鏈主農牧投公司,牽引上下游“雁陣”企業,拓寬市場資源和支持政策,實現收入、發展雙提升。

退休警官董毅,3年前成立了“枸杞紅了”宣傳隊,利用閑暇時間,拍攝短視頻,義務宣傳精河枸杞,得知京東云在當地開展直播培訓的消息后,迅速組織了20人的培訓隊伍參與其中,期待為農戶、企業輸送主播人才。他知道,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精河枸杞才能構建起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

天山果業總經理張勤對此深以為然。在“精河枸杞”公共品牌發布會上,天山果業和杞明星、精杞神三家精河本地枸杞企業,被授予了“精河枸杞”區域公共品牌使用權。他表示,“我們與京東攜手,由‘單打獨斗’走向‘協同發展’,將為企業帶來強力支撐。”

未來,京東云還將充分發揮數智供應鏈技術優勢,持續輸出供應鏈、物流、技術、金融、服務五大核心能力。打造精河枸杞全產業鏈,從枸杞的種植資源、繁育、綠色標準化基地、培育龍頭企業以及品牌營銷等方面,延長產業鏈條,推進枸杞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提質增效,打造精河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紅色名片”。

不僅僅是在精河,山東萊州的預制菜,通過京東云具備了“C2M”反向定制思維,新品上市周期比以往縮短67%;云南元陽的普洱茶,在京東云助力下住進了陳化中心的數字茶倉,實現“管-產-存-流-銷-運營”的一條龍保姆式服務;南昌青山湖的針紡,京東云搭建了B2P服務平臺,促進供需握手,讓銷路不再是難題……今年6月,京東鄉村振興“奔富計劃”提前實現萬億產值目標,未來還將帶動超1億農民增收。京東云作為京東集團對外輸出技術與服務的核心品牌,深度服務100座城市,奔赴鄉村振興最前沿,僅京東云產業協同平臺,就已在浙江、山東、四川、吉林、江蘇等10多個省份超20個特色產業帶落地,服務“一帶一業”多點開花。

 

標簽: 京東 壞果 中國式現代化 智能農業 精河

   原標題:環球消息!新疆精河的鄉村振興三部曲:產品“走出去”,產業“強起來”,發展“可持續”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