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往普洱 共享生態家園

發布時間:2023-05-25 09:53:01
編輯:
來源:科技頭條
字體:

位于江城縣大樹腳村的野生亞洲象監測塔。 野生亞洲象群常年在思茅區和江城縣交界區域活動。

(資料圖)

普洱是野生亞洲象重要的棲息地,年來,象群數量持續增長,現已監測到10群181頭亞洲象活動于普洱市境內,約占全國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的62%;象群活動范圍擴大到思茅區、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等7個縣(區)的31個鄉(鎮)138個自然村,活動區域內居住著13.49萬戶47.32萬余人口。

普洱創新路徑,促進人象和諧,成為備受矚目的“象”往家園。目前,作為野生亞洲象重要棲息地之一的普洱市正積極協調各方力量,持續推進亞洲象國家公園創建相關工作,努力把普洱這片生態綠洲建成野生亞洲象繁衍生息、人象和諧共生的生態家園。

愛象 開辦“大象食堂”

普洱優越的自然生態,吸引越來越多的野生亞洲象定居普洱。為更好地解決象群在食物短缺季節的“吃飯”問題,2017年,普洱市首次探索建立亞洲象食物源基地,在遠離村民生產生活的區域,種植亞洲象喜食的玉米、芭蕉、甘蔗、紅薯等作物,吸引亞洲象覓食,有效緩解人象沖突。

據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濕地管理科科長周智韜介紹,亞洲象食物源基地這個“大象食堂”由政府租用農戶土地開發建設,聘請當地農戶作為“食堂”管理員,分時段、分季節種植亞洲象喜食農作物。此外,還在周圍配套建設了野外硝塘,讓長期定居在普洱的野生亞洲象吃得開心、住得舒心。

“租用的土地都是因亞洲象侵擾頻繁而撂荒、放棄種植的土地,現在大象到農戶耕地以及進村入寨的情況變少了。”思茅區六順鎮一名“大象食堂”管理員表示,在“大象食堂”內,如果農作物被亞洲象取食,就由保險公司給予農戶相應的保險補償,如果沒有被取食,農戶就可自行收獲莊稼。同時,當地林草部門給予農戶每畝補助200元,鼓勵其恢復種植,彌補因亞洲象肇事帶來的經濟損失。

目前,“大象食堂”分布在思茅、瀾滄、江城3縣(區)境內,這些都是亞洲象活動頻繁的地區。2022年,普洱市建設“大象食堂”7000畝;2023年計劃再擴建5000畝。

懂象 建起“防象學校”

“我們的家也是大象的家”,與大象和諧共生是每個普洱人的自覺行動。

在思茅區第四中學有一門特殊的課程——《認識亞洲象》。任課老師阮愛軍介紹,學校將保護與科普教育的理念貫穿讀本編寫的全過程,旨在有效提升學生對亞洲象的認識,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擴大亞洲象保護的宣傳,為建設人象和諧的環境奠定基礎。

位于亞洲象活動區域的思茅區倚象鎮納吉、蚌弄兩所小學,校園中建有拒馬式防撞護欄,被稱為“防象小學”。據介紹,在野生亞洲象多次闖入校園覓食后,為保護師生安全,避免人象沖突,市區兩級政府幫助學校建成了防象沖撞護欄,并加高了圍墻。實踐證明,防象護欄確實管用。“護欄建成后,大象又來過幾次,但它頂不開這個欄桿。現在我們在學校里,心里踏實多了。”納吉小學的保安陶兆兵說,隔離護欄讓人象有了安全距離,也更好地保護了大象。

年來,普洱全市上下高度重視野生亞洲象保護工作,成立野生亞洲象保護領導小組,定期聽取工作情況匯報。先后印發《普洱市亞洲象保護管理方案》《北移亞洲象群保護與助遷工作制度貫徹意見》等管理制度,開展一系列亞洲象保護與安防宣傳教育進學校、進單位、進社區、進村寨活動,積極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政策以及安全防范知識和技巧,進一步提高群眾愛象、護象的意識。

護象 成為“山里追象人”

跟隨野生亞洲象監測員白學聰,記者爬上了位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康鎮大樹腳村的一座4層10余米高的亞洲象監測塔最頂層。這里視野開闊,遠眺四周,方圓幾個村寨及上千畝田地盡收眼底,田野里,野生亞洲象活動情況一覽無余。監測員站在塔上觀察野象的動態,并及時發布到村民微信群中或“普洱亞洲象預警”App上。

除了建設監測塔觀象避象外,還給野生亞洲象監測員配備了紅外無人機,方便夜間對象群的跟蹤監測。在普洱市,已形成了對野生亞洲象全天候、立體的監測預警體系。

為切實保障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做好保護野生亞洲象的各項工作。普洱市積極探索創新,聘請村民作為亞洲象跟蹤監測員,組建成立專業護象隊伍,配備專職護象隊員20人、社區監測安防人員69人以及分布在亞洲象活動區域內上百名亞洲象預警觀測員,共同對象群進行跟蹤觀測,及時發布亞洲象活動預警信息,他們借助科技力量,配備無人機,對全市野生亞洲象群進行24小時人工和無人機預警監測,監測數據實時上傳到云南普洱野生動物(亞洲象)監測臺,實現監測預警數據共聯共享共用,各地群眾可以實時通過手機App獲取野象活動信息,進行科學避讓,確保人象安全。

鎮曼克老村村民馮元雙說:“以前進山時最擔心突然碰到野生亞洲象,現在村里有了野象監測員,即便是在夜晚也能夠準確定位野象的動態,進山再也不用擔心碰到野象了。”村民只要及時查看野生亞洲象監測員發布的預警信息,調整進山時間,就能與野象“相安無事”,互不影響。

標簽: 生態環境 生態保護 野生亞洲象 象群保護

   原標題:“象”往普洱 共享生態家園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