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之后是什么意思? 宦官和太監有啥區別?

發布時間:2023-07-07 09:34:34
編輯:
來源:蘇北網
字體:

宦官之后是什么意思?

宦官之后的意思是指太監的后代。宦官在先秦和西漢時期并非全是閹人,因此,宦官也是可能有后代存在的。

宦官之后指的就是宦官的后代,宦官(俗稱“太監”)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宦官的后代有以下兩種:

1、有些宦官在被閹割之前也有一些子嗣,他們的子嗣就被稱為宦官之后,當然這是少部分情況,大部分的宦官都是從小就被帶入皇宮中做太監了,所以大部分的宦官之后都是第二種情況。

2、還有一些宦官會收養一些兒子、女兒,他們的子嗣也被稱為宦官之后,比如,東漢末年的曹操就是宦官之后,其祖父曹騰就是宦官。

宦官和太監有啥區別?

“宦官”在古代是伺候皇帝及后宮的人,在清朝,“宦官”和“太監”是畫等號的,都是閹人,二者在外延上一致。但縱觀中國歷史,二者卻不完全是一回事。

據記載,先秦和西漢時期的宦官并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才全部用閹人。據《后漢書·宦者列傳序》:“宦官悉用閹人,不復雜調它士。”這是由于在皇宮內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后、妃以及宮女等,女眷較多,如果允許男侍出入,難免會發生穢亂宮帷的事,所以絕不允許其他成年男在宮內當差。

“太監”一詞則產生于遼代。據《遼史·百官志》載,遼代南面官諸“監”

職名中,有“太監”之稱,但在具體稱呼上,僅稱監,如太府監。元代的太府和各監,多有“太監”一官(如儀文監、典牧監、典室監、太府監等均設太監)。明代諸監不設此官,但在宦官所領的二十四衙門,各專設掌印太監等,在宮廷內專門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明中葉以后,太監的權力擴大,出現了劉瑾、魏忠賢那樣的奸臣太監。

可見“太監”在遼元時期是官僚機構的長官,與專門服侍皇宮大內的宦官有很大區別。明朝時不再設立“監”這一官僚機構(用別的名稱替代),而專指宦官所領的二十四衙門的長官。這說明“宦官”和“太監”扯上關系,是在明朝。“宦官”和“太監”的區別在于,太監專指宦官的首領。

清朝時,宦官和太監已然沒有區別了。只要在宮廷服侍的閹人皆可稱太監。“宦官”和“太監”的存在,是中國王權腐朽和殘忍的標志。辛亥革命后,太監這一不合理的現象,才最終徹底消失。

標簽: 宦官之后 宦官之后是什么意思 宦官和

   原標題:宦官之后是什么意思? 宦官和太監有啥區別?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