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創新活力的三個維度

發布時間:2023-08-25 13:30:17
編輯:
來源:廣州日報
字體:

激活“三大動力”

再造關鍵新優勢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近期召開的中共廣州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強調,要激發創新動力活力,牢牢把握創新第一動力,突出戰略性抓科技創新、系統性抓創新生態、創造性抓工作落實。結合具體實際,筆者認為,可通過“三抓三增”三個維度,激活廣州創新活力。


【資料圖】

前瞻性抓科技創新

——增強發展動力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強科技發展預見力。一是要開展技術預見,發展關鍵核心技術。技術預見是預測未來的新興關鍵核心技術發展方向,并分析其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以幫助特定國家和地區制訂科技發展戰略,在未來國際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從方法論的層面,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開展國際合作,將技術預見的理論和方法與戰略決策、管理決策的理論和方法結合起來。從宏觀政策層面,要將技術預見融入到科技政策和科技規劃制訂過程。從技術領域層面,要聚焦核心基礎零部件、核心基礎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關鍵基礎工業軟件等領域。

二是建設數字孿生城市,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技術預見的賦能作用。在大數據背景下,數據驅動的科學研究第四范式的優勢不斷凸顯。科學技術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大科學、定量化研究特點,正在由傳統的假設驅動向基于科學大數據進行探索的科學方法轉變。科技創新越來越依賴于超級計算系統、高可信度的科學數據以及對科學數據的綜合分析和挖掘,科學研究已快速推進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數據時代。建設數字孿生城市,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本身就是在建設一個巨大的數據平臺和計算平臺,將為技術預見、市場預見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撐、算法支撐和大數據支撐。

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增強重大成果培育力。一是要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原始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從0到1”的創新,其特征可概括為奠基性、顛覆性和引領性,其成果能深刻改變學科領域、技術進步或產業發展的整體面貌和格局。從科學研究的角度看,原始創新具有科學范式創新意義。從技術進步的角度看,原始創新本質屬于革命性和“破壞性創新”,通過相關高價值技術族群發生耦合反應,以形成具有技術替代性的效應。從產業發展角度看,原始創新是指以企業為主導而產生的能夠形成引領性、突破性、開創性的高水平創新。從創新管理的角度來看,原始創新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密切結合地方產業發展實際,穩步推進,重點突破。例如,要完善重大攻關項目揭榜掛帥機制,以及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發展機制,以科研機制創新推進原始創新,以原始創新促進產業創新,以產業創新提升城市競爭力。

二是要增強重大科研成果的培育和轉化能力。重大科技成果是指人們在科學技術活動中通過復雜的智力勞動和生產活動所得出的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知識產品,具有重要的戰略性、經濟性和帶動性。要鼓勵龍頭企業以培育國家級科技獎勵為目標,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成果的培育和轉化工作。首先,加強產學研用金等不同創新主體間的有效協同,加強知識的交流分享,有效推動企業、科研院所、創投基金、中介服務、使用單位等機構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資源互補,從而促進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形成全鏈條的創新路徑。其次,立足大灣區、面向全世界,鼓勵開放合作,構建多層次、多維度的創新合作網絡,充分運用各創新主體的科技優勢,集聚全球優質創新資源,以市場為導向,瞄準市場需求,創造市場需求,做大市場規模,加快技術成果向市場轉化和推廣。

戰略性抓產業創新

——增強發展潛力

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一是以重大前沿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前瞻布局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產業。廣州在穩步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三大新興支柱產業,著力推進智能裝備與機器人、軌道交通、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與精細化工、數字創意等五大新興優勢產業的同時,積極培育量子科技、區塊鏈、納米科技等未來產業,基礎良好,前景可期。二是要積極謀劃與穩中求進相結合。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既有巨大潛在的經濟性,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以實現商業化、大眾化和規模化目標為原則,不斷凝練產業方向,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穩中推進,不斷取得新突破。

優化戰略性創新型企業布局,提升產業競爭力。一是要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為重點,完善創新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的培育層次結構和專業結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是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力量。培育一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使其在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新穎化有所建樹,需要時間的沉淀。因此,一要科學規劃,完善培育機制,激發企業家建設專精特新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要挖掘潛力,對具有品牌優勢、規模優勢的企業,要重點扶持,加快其成長速度。三要政府引導,多方協作,發揮社會中介的力量,共同推進廣州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培育工作。

二是要鼓勵企業開展邊緣性創新,提高產業創新力。供應鏈上下游對接企業之間的合作與創新,圍繞交付的質量、速度和成本開展,是企業雙方或多方之間自愿交換知識而互相促進的一種“小創新”,我們稱之為企業邊緣創新。如,格力電器通過長期建立優質、優價、優供和互助的“三優一互”供應鏈管理模式,促進了格力電器和供應商在技術創新、工藝創新、標準創新、質量創新和管理創新方面的合作和互相成就。多年來,這種合作模式不僅促進了企業自身的發展,一些相關供應商也因此成長為上市公司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廣州建設和發展21條產業鏈,既要重視支持產業鏈做大做強,也要鼓勵和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各個產業鏈之間對接企業之間的邊緣性創新,促進產業降本提質增效。這些創新將匯聚成巨大的力量,從整體上挖掘潛力,提升城市的產業創新力。

系統性抓生態創新

——增強發展活力

構建城市創新生態系統,優化數據賦能的營商環境。一是強化政府引導。城市創新生態系統建設,要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大學、科研機構,法律、工商和金融等中介服務機構為關鍵要素,文化環境為支持,科技園區為重要載體。要充分發揮政府在創新生態體系建設中的規劃、引導和統籌作用。要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弘揚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家的榮譽感和社會價值感,激勵他們想創新、敢創新、能創新。

二是強化創新驅動。要通過制度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促進組織之間的協作,深入整合人力、技術、信息、資本等創新要素,形成以龍頭企業為重點、戰略性產業鏈為主線、優勢產業集群為基本面、創新協同為網絡、城市基礎設施為載體的城市創新生態系統。

三是強化數據賦能。要充分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以低成本、高效率、優質量、大通量、高互信的在線鏈接和廣泛協作建設城市創新生態系統,為網絡中各個主體帶來價值創造。廣州以一圖統攬、一網通辦為愿景建設數字孿生城市成效明顯,有效地提升了服務企業能力,優化了營商環境。

建設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強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活力。一是著力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中的鏈主作用,開展協同創新。例如,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基礎良好,可以探索以醫學檢驗機構的數據為支撐,賦能醫藥企業開發新藥,賦能臨床醫院精準醫療,形成數據賦能的醫學醫療產業新生態。

二是大力支持產業建大平臺、干大項目、出大成果。充分發揮廣州國家重點大學和國家級科研機構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推進協同創新、開放創新和產學研合作,以共建或獨立建設的方式,鼓勵企業建設國家級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大平臺,以此匯聚優秀人才,承擔重大項目,產出重大科技成果,有力促進廣州高質量發展。

(作者張振剛系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二級教授、廣州數字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標簽: 激活 創新 活力 三個維度

   原標題:激活創新活力的三個維度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