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總量和上市公司數量不匹配 河南需要在這個指標上“破題”

發布時間:2022-07-08 07:49:57
編輯:
來源:河南商報
字體:

河南GDP常年穩居全國第5位,但上市公司數量,卻處在全國第12的位次。

作為區域經濟的“晴雨表”,上市公司數量和質量是展現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

在不少經濟學家看來,河南,需要在這個指標上“破題”。

日前,《河南省推進企業上市五年倍增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外發布,河南的“破題之路”有了具體方向:五年內,每年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20家,實現上市公司總數突破200家。

經濟總量和上市公司數量不匹配,河南需“破題”

一般來說,經濟總量和上市公司數量呈現正相關,比如廣東、江蘇等省份上市公司較多,經濟也非常活躍。

但對河南來說,情況似乎并非如此。

2021年,河南GDP位于全國第5位,但上市公司總數列全國第12位。

范圍縮小至中部六省,河南經濟總量和上市公司數量的不匹配,會有更直觀的體現。

河南GDP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1位,但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截至4月19日,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山西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150家、134家、129家、99家、69家和41家。

中部六省上市企業數量,河南處在第4的位次。

“從對比可以看出,河南的企業存在質量不高、效益不強的問題。”河南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高亞賓直言,“大而不強”、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是河南各行業亟須破解的一道“必答題”。

各地領“指標”:鄭州五年要新增33家上市公司,洛陽需新增13家

顯然,河南已經意識到了上述問題。

在增加上市公司數量方面,河南有了明確的目標,自2022年起五年內,力爭每年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20家,實現我省上市公司總數突破200家。

同時,還給各地定下了“指標”,鄭州市新增33家,洛陽市新增13家,平頂山、新鄉、焦作、南陽市各新增8家,許昌市新增7家,開封、安陽、鶴壁、漯河、三門峽、商丘、信陽、周口市各新增5家,濮陽、駐馬店市各新增4家,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各新增3家。

“破題”路徑上,《方案》提出具體思路:

——加強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建設,遴選一批信息技術、新能源裝備、大數據融合創新、半導體、現代生物醫藥等引領性產業集群企業和“兩高六新”企業、制造業頭雁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納入資源庫。

——推進企業股份制改造。各地要加大“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工作力度,落實企業股份制改造支持政策,力爭全省每年新增股份制公司1000家。

——對有明確上市計劃、已與證券機構簽訂協議的企業,列為省定重點上市后備企業進行重點培育。

——加大上市培育力度。堅持企業自愿和政府引導、普惠扶持和精準培育、梯次推進和動態調整、境內和境外市場相結合,強化企業上市培育,指導企業規范運作、符合上市要求。

——提升“綠色”通道服務質效。各地、各部門要落實企業上市掛牌“綠色”通道制度,建立線上線下協同服務模式,幫助企業對接中介、投資機構和證券交易所。

——加大財政獎補力度。對企業上市實施分階段獎勵,注冊地和主要生產經營地在我省的企業申請在上海、深圳、北京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按照輔導備案登記、中國證監會(證券交易所)受理申報材料兩個節點,由省財政分別給予50萬元、150萬元補助。

對在境外主流資本市場上市并實現融資的企業,省財政給予200萬元補助。

對在境內外并購上市并將注冊地遷回我省的上市公司,省財政給予200萬元補助。

五年實現上市公司數量倍增,市場優勢和產業優勢是河南底氣

上市公司數量五年實現倍增,河南的底氣何在?

河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斌總結兩大原因:

內部環境,河南經濟總量大,不但有市場優勢,還有產業優勢,如食品、新材料、裝備制造等領域,都是比較容易出現頭部企業、高成長性企業的。

外部環境,公司上市機制轉為“注冊制”,發行上市條件變得更加精簡優化,這為河南企業上市提供了利好。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企業數量的增加,對我省的發展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河南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市場主體的高質量發展,上市的企業越多,就證明該地區高質量的市場主體越多,會帶動整個產業發展,助推區域經濟建設。

同時,在招攬人才方面,上市企業會帶來大量的人才,還能帶動資本市場,活躍當地經濟。

對企業來說,上市意味著企業的質量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有利于企業品牌的打造和產品銷量的提高。企業上市后,可以更好地解決融資難題。

中部其余五省,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上市公司“計劃表”

在競逐上市公司數量的“賽道”上,除河南外的中部其余五省也都在發力。

安徽:2022年6月底,安徽發布《安徽省推進企業上市“迎客松行動”計劃》,提出力爭到2026年末,全省上市公司數量較2021年末翻一番,達到300家以上。

湖北:2018年,湖北省啟動“上市公司倍增計劃”,計劃用五年時間讓全省上市企業數量翻番,提出到2022年末,各類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00家左右。

湖南:2019年11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企業上市的若干意見》,提出實施企業上市“破零倍增”計劃。力爭到2025年,全省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00家以上,暫無上市公司的市州要實現“零的突破”。

江西:《關于新時代推動江西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力爭“十四五”期間每年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10家左右;力爭到2025年末,全省境內外上市公司超過135家,A股上市公司達到100家左右。

山西:山西省政府印發的《山西省推進企業上市“倍增”計劃》明確,力爭到“十四五”末,全省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到120家,實現上市公司數量倍增。

中部五省的“計劃表”顯示,近幾年,湖南無疑是最有可能與河南“掰手腕”的追趕對象。但河南能否提質升位,還有待時間的驗證。(頂端新聞·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科)

標簽: 經濟總量和上市公司數量不匹配 鄭州五年要新增33家上市公司 河南破題的底氣在哪 加大財政獎補力度

   原標題:經濟總量和上市公司數量不匹配 河南需要在這個指標上“破題”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