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網收費:創新來自知識的無阻力的傳播和交換
這幾天,關于中國知網版權費的事情已經在網上沸沸揚揚,一位89歲的老教授經過了8年維權,最終等來了中國知網的認錯,追討到了本該屬于自己的版權費。
筆者也在知網上查了一下,發現通過各家雜志等收錄在知網上的稿子有三百多篇,單篇下載量高的有500次,這些文章雖然不是什么真知灼見,但能被更多的讀者閱讀和引用,作為作者我很高興,讓我反感的是,知網為此向讀者收費,但卻不用向作者支付一分錢,甚至作者本人使用也要向它付錢。
我這里不想接著聲討知網,而是說另一個事情,就是創新。
創新究竟是怎么來的?思想觀念日益平凡的交換帶來了現代世界速度日益加快的創新。也就是說,創新來自知識的無阻力的傳播和交換。
現代世界的奧妙在于它實現了規模極其龐大的相互聯系,思想和知識跟來自全球各地的其他思想知識交匯,“血統”也變得越來越繁雜。經濟學家保羅·羅默就說過:人類的進步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人們積累了重新搭配原有發明、提高生活水平的配方。沒有一個發明是不受到其他發明的啟發。今天的創新速度,其實就是來自分享知識的速度。19世紀之后,發明的速度在不斷加快,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分享變得容易得多,交通和通信技術更快更遠地傳播了信息,報紙、期刊和電話、電報、電視的出現讓知識長了翅膀。
在今天,知識的傳播有了互聯網,變得越來越方便,知識的共享更是帶來了層出不窮的創新。知網本來是搭建一個共享知識的平臺,這是很棒的一個主意,然而這個很棒的主意卻變成了一門生意,也就是收費。收費這個門檻很顯然使得知識的流通增加了摩擦力。假設我是一個學生,本來想寫一篇論文,我會閱讀上百篇文章,但是在收費的前提下,我可能僅僅付費閱讀了十來篇文章,這樣我的論文觀點就會很不全面,想法也會缺乏新穎。
大多數人的思想和知識,其實都很愿意和別人分享,當聽到別人居然拿自己的東西來收費,自然會很氣憤。例如我認識的一個知名經濟學家,他在《產業經濟評論》上寫了一篇關于元宇宙的論文,當他得知自己的論文在知網上下載要5元錢的時候,他直接在自己的朋友圈宣布免費給任何需要的讀者。
其實,我們的確需要一個類似“知網”的平臺,來加速知識的流通和共享,但是從上面獲得知識應該是免費的,這個平臺應該是公益性的,如同一個公共圖書館,讓人們能夠方便地分享和查閱各種文獻、論文和文章。至于賺錢,它完全可以提供一些額外服務,例如出售相關圖書、雜志、文化周邊產品等等。而目前知網的這種模式,實在讓每一個讀書人喜歡不起來。(岑嶸 本報評論員)
-
無相關信息
- 知網收費:創新來自知識的無阻力的傳播和交
- 鋰電、動力電池等指數下跌 基金年度收益排
- 嵐圖汽車再擴容 重慶新能源汽車上演商圈“
- 中國央行公開市場今日進行100億元人民幣七
- 中國央行公開市場七天逆回購中標利率為2.20
- 中國央行: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 中國央行公開市場今日資金投放量持平到期量
- 香港恒生指數周二開盤下跌1.1%,報23693.73點
-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目前通過其信托基金
- Bryn Mawr Trust固定收益部門主管Jim Ba
- Cambridge Global Payments首席市場策略
- 馬來西亞衛生部:馬來西亞衛生部有條件批準
- 激素替代療法研發商Biote Holdings將通過S
- 到2025年 元宇宙在社交、游戲等領域市場空
- 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 百度宣布將發布元宇宙
- 元宇宙概念持續拉升 美盛文化、天下秀等10
- 西山科技完成過億元D輪融資 將用于新產品
- “茅五”突然碰杯 都要漲價了?
- 商城縣上石橋高中推行養成教育 成農村高中
- 洛寧縣溝門村:一條“致富路”引發山鄉“蝶
- 凱旺科技今日開啟申購 不存在重大流動性風
- 無錫市場監管局約談星巴克 將依法嚴肅查處
- 蘋果手表心電圖功能正式上線
- 美國白宮:拜登和美國民主黨參議員曼欽未來
- 阿根廷經濟部長古斯曼:阿根廷尋求2022年實
- 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預計會發放現金幫助
- 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已經告知G7,必須提
- 華林證券:截至目前,公司不存在相關媒體報
- 耐克起訴阿迪達斯抄襲 侵犯了耐克的六項專
- 阿根廷新增351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