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網收費:創新來自知識的無阻力的傳播和交換

發布時間:2021-12-14 09:56:12
編輯:
來源:每日商報
字體:

這幾天,關于中國知網版權費的事情已經在網上沸沸揚揚,一位89歲的老教授經過了8年維權,最終等來了中國知網的認錯,追討到了本該屬于自己的版權費。

筆者也在知網上查了一下,發現通過各家雜志等收錄在知網上的稿子有三百多篇,單篇下載量高的有500次,這些文章雖然不是什么真知灼見,但能被更多的讀者閱讀和引用,作為作者我很高興,讓我反感的是,知網為此向讀者收費,但卻不用向作者支付一分錢,甚至作者本人使用也要向它付錢。

我這里不想接著聲討知網,而是說另一個事情,就是創新。

創新究竟是怎么來的?思想觀念日益平凡的交換帶來了現代世界速度日益加快的創新。也就是說,創新來自知識的無阻力的傳播和交換。

現代世界的奧妙在于它實現了規模極其龐大的相互聯系,思想和知識跟來自全球各地的其他思想知識交匯,“血統”也變得越來越繁雜。經濟學家保羅·羅默就說過:人類的進步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人們積累了重新搭配原有發明、提高生活水平的配方。沒有一個發明是不受到其他發明的啟發。今天的創新速度,其實就是來自分享知識的速度。19世紀之后,發明的速度在不斷加快,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分享變得容易得多,交通和通信技術更快更遠地傳播了信息,報紙、期刊和電話、電報、電視的出現讓知識長了翅膀。

在今天,知識的傳播有了互聯網,變得越來越方便,知識的共享更是帶來了層出不窮的創新。知網本來是搭建一個共享知識的平臺,這是很棒的一個主意,然而這個很棒的主意卻變成了一門生意,也就是收費。收費這個門檻很顯然使得知識的流通增加了摩擦力。假設我是一個學生,本來想寫一篇論文,我會閱讀上百篇文章,但是在收費的前提下,我可能僅僅付費閱讀了十來篇文章,這樣我的論文觀點就會很不全面,想法也會缺乏新穎。

大多數人的思想和知識,其實都很愿意和別人分享,當聽到別人居然拿自己的東西來收費,自然會很氣憤。例如我認識的一個知名經濟學家,他在《產業經濟評論》上寫了一篇關于元宇宙的論文,當他得知自己的論文在知網上下載要5元錢的時候,他直接在自己的朋友圈宣布免費給任何需要的讀者。

其實,我們的確需要一個類似“知網”的平臺,來加速知識的流通和共享,但是從上面獲得知識應該是免費的,這個平臺應該是公益性的,如同一個公共圖書館,讓人們能夠方便地分享和查閱各種文獻、論文和文章。至于賺錢,它完全可以提供一些額外服務,例如出售相關圖書、雜志、文化周邊產品等等。而目前知網的這種模式,實在讓每一個讀書人喜歡不起來。(岑嶸 本報評論員)

   原標題:知網收費:創新來自知識的無阻力的傳播和交換

>更多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