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純鵬委員:建立種業實驗室 要關心種子的“芯片”

發布時間:2022-03-11 09:58:16
編輯: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字體: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呼吁,種源安全決定著國家糧食安全,要關心種子的“芯片”。

宋純鵬介紹,國際種業發展一般分為四個階段,即馴化選擇1.0時代、常規育種2.0時代、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3.0時代和智能化育種4.0時代。在一些發達國家,種業已進入“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信息技術”的育種“4.0時代”。我國仍處在以雜交選育和分子技術輔助選育為主的“2.0時代”至“3.0時代”之間,在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全基因組選擇、分子設計和人工智能育種等新興交叉領域技術研發方面短板明顯: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缺少重大突破性的理論和方法,關鍵技術與戰略性產品研發水平相對較低,國際競爭力優勢相對較弱。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打好種業翻身仗。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提,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組建國家種業創新戰略科技力量,對實現種業科技自強自立、解決種源要害、打贏種業翻身仗、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意義重大。”宋純鵬認為,謀劃建設國家種業實驗室,是解決我國農業領域“卡脖子”重大科學和技術問題的戰略選擇,迫在眉睫。

目前,河南、湖北、海南等地方政府,先后籌建了相應的種業實驗室,在小麥、水稻、玉米等重要糧食作物開展了深入研究。

宋純鵬建議,國家應依托糧食核心產區的產業優勢、種業科技優勢和平臺優勢,率先組建國家種業實驗室,布局重大課題和產業發展。同時充分考慮不同糧食核心產區需求,建設不同農業區域的分中心或基地。

“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結合,注重源頭創新。”宋純鵬建議,瞄準生物學重大科學問題,聚集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和分子設計、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和遺傳育種等學科的技術,以農業原始創新和技術創新為主體,以重大關鍵技術集成創新為重點,提高綜合研究優勢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能力,真正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宋純鵬建議,強化統籌能力,創新體制機制,借鑒國外成熟的國家實驗室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將吸引、聚集和培養國際一流農業、生命、信息和人工智能等相關人才作為重要任務,積極參與國際人才競爭,千方百計吸引和選拔一流人才,促進我國種業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確保我國糧食供給安全。

標簽: 宋純鵬委員 種業實驗室 關心種子 河南大學

   原標題:宋純鵬委員:建立種業實驗室 要關心種子的“芯片”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