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數據孤島”現象 巧借“數據腦”抵御“黑天鵝”

發布時間:2021-11-08 13:36:50
編輯:
來源:文匯報
字體:

花露水,每逢夏季家家戶戶都會用到的防蚊必備品。但在上海,卻有這樣一家企業,恰恰因其中某種關鍵材料緊缺而差點導致產品“斷供”。幸運的是,該企業最終從相關部門數據庫中匹配到了這一特殊材料的供應商,并迅速恢復生產線,避免了一場可能引發的產品危機。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陳方若分享的這一生動案例,映射出當前全球供應鏈體系在應對突發危機時的脆弱性。他認為,想要讓供應鏈更具韌性,就要充分發揮好數據的作用。 “關鍵在于實現數據可視化,只有企業能在后臺直連更多供應商,才能提升資源配置敏捷度。”

回溯百年前,當時的產業大多體現為“垂直型”,這也能讓下游企業對產業鏈各環節“一目了然”。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國各地區都無一例外參與到了世界產業分工中,供應鏈體系更復雜,但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更脆弱。實踐中,由于這一分工特征,不少跨國企業更熟悉他們的一級供應商,但對二級、三級供應商并不能完全掌握。一旦發生包括疫情在內的“黑天鵝”事件,抵御能力就會變脆弱。

陳方若進一步指出,在此之前,自然災害等突發危機大多仍限于局部地區,對產業鏈的影響也僅體現在供需中的某一端。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卻是真正的“黑天鵝”事件,深度影響了供需兩端。特別是,供應鏈波動有其特點,其在源頭時并不明顯,但一旦傳導至遠處,波動就會變大,造成的影響也更廣泛。這在管理學中稱為“長鞭效應”。

讓企業配置“多層供應商”,進一步實現數據開放共享,有利于構建更彈性的全球供應鏈體系。然而,這對不少跨國企業而言,卻并不簡單。能歷經百年仍在強手如林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大多數跨國企業往往都積攢了一整套標準體系。為了使其產品服務在全球范圍內保持一致,他們往往對供應商有著相對嚴格的篩選流程。也因此,想尋覓合格供應商并非一朝一夕可實現,而需要長達數十年的資源累積。

人力無法完成的事,或許數據可以做到。在成千上萬條數據中,借由關鍵詞檢索匹配到相關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這對擁有“自學習”功能的“數據大腦”而言并不難。

陳方若指出,實踐中,這一方案仍有兩大堵點待解決。其一,打破“數據孤島”現象,讓企業各自為政的“數據中臺”可順暢流通;其二,扭轉“數據是競爭力”的刻板印象。 “許多中小企業數據合作意識還不強。”陳方若解釋說,讓企業愿意分享數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其中還需要協調機制的創新,由此構建更完整的數據庫,讓更多市場主體從中受益。

   原標題:打破“數據孤島”現象 巧借“數據腦”抵御“黑天鵝”

>更多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