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侵犯個人信息案例 如何提高個人信息的自我防范意識?

發布時間:2023-05-22 09:26:26
編輯:
來源:法務網
字體:

一、網絡可以查詢個人身份信息?

私自查詢個人信息的行為是違法的,情節嚴重的構成犯罪。因為“公民個人信息”是屬于隱私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系方式、住址、賬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如果有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是會判刑且受到相對罰金的。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如果還存在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也會受到相應的刑罰,如果是單位犯,會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是指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本身以及單位的工作人員(自然人)。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聯系方式、住址、賬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二、如何保護網絡上的個人信息

(一)增強個人信息安全,提升自我防范意識。

(二) 樹立網安意識,莫念無名之利。

(三)保護個人信息,享受美好人生。

(四)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人人有責。

(五)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大局。

(六)提升自我防護意識,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七)智造新安全,安享新生活。

(八)同撐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傘,共筑個人信息隱患防火墻。

(九)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共建美好幸福家園。

(十)文明上網引領時尚,強化安全成就夢想。

(十一)加強個人信息安全防護,提升自我保護意識。

(十二)保護個人資料,尊重他人私隱。

(十三)處理資料要謹慎,安全第一最穩陣。

(十四)個人資料保護好,安全使用無煩惱。

(十五)個人資料要小心,資訊安全勿輕心。

(十六)互聯網上路路通,個人資料勿放松。

三、網絡侵犯個人信息案例

近日,讀者向本報反映,多家網站花5元錢就能查詢身份證真假,只要有一個身份證號碼,不僅能顯示其發證地,還能顯示照片等信息。前天,北京市110報警臺民警表示,目前公安機關授權的公民身份信息查詢系統已不再對個人開放,進行收費查詢的商業網站都是不合法的。“網站信息據官方系統”前天,記者登錄一家名為“絕牛網”的網站。首頁顯示,如果提供身份證號碼,系統將自動免費解讀,記者輸入多張身份證號碼后,顯示出來的生日、性別、發證機關等信息,均為準確的。網站稱,想進行“身份證核查比對”,必須輸入身份證號碼以及姓名,支付5元查詢費用后,系統可顯示出該身份證對應的照片。支付方式可通過手機短信或支付寶繳納。隨后,記者發送指定內容到指定的號碼后,系統顯示無法查詢。但多名網友表示,曾經支付成功,并得到身份證的照片。該網站客服人員表示,手機支付經常不穩定。她說,網站信息是真實的,依據的是“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律師稱侵犯隱私權記者在網上搜索到多家類似的網站,均稱提供身份證查詢服務,收費大體相同。據了解,公安部曾于2001年成立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事業單位,負責建設、管理和運營“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為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提供身份信息核查、人口數據統計等全國公民身份信息服務。前天,記者致電110報警臺,民警表示經公安部授權的網站,個人已不能查詢身份證信息,目前商業網站如果提供該服務都是假冒的。北京市易行律師事務所律師鄭環宇表示,網站如果未得到公安部門授權進行,則涉嫌侵犯公民的隱私權。網站收費后,若提供真實信息,仍屬于侵權,若提供的信息是錯誤的,甚至交錢后不予查詢,則可能涉嫌詐騙。鄭環宇稱,更嚴重的是,這些信息可能為其他違法犯罪提供條件,假如不法分子利用姓名、照片等信息偽造證件。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詳細介紹關于網站可以查詢個人身份信息的相關知識,根據上文的介紹,我們可以得知對于在網絡上私自無權提取他人個人信息是一種違法行為。如果您還有其他的法律問題,歡迎咨詢網站律師,我們會有專業的律師為您解答疑惑。

標簽: 個人信息 保護隱私 網絡查詢 信息安全

   原標題:網絡侵犯個人信息案例 如何提高個人信息的自我防范意識?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