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蜀道是怎樣的景區?劍門蜀道景區內都有哪些景觀?

發布時間:2023-05-26 14:00:04
編輯:
來源:路途網
字體:

劍門蜀道是怎樣的景區?

劍門蜀道是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劍門關為核心,北起陜西寧強,南到成都,全長450公里。劍門蜀道沿線三國文化深厚,龐統、蔣琬、姜維、鄧艾、馬超、鮑三娘等在此留下了精彩的故事;劍門蜀道沿線古跡眾多,三星堆遺址、德陽文廟、昭化古城、七曲山大廟、皇澤寺、千佛崖等都是重要文物;劍門蜀道沿線美景密布,富樂山四季花似錦,翠云廊古柏三百里,明月峽“飛梁架絕嶺”。因1000年前詩仙李白的“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得以名揚天下。數百里古蜀道上,峰巒疊嶂,峭壁摩云,雄奇險峻,壯麗多姿,構成了川陜交通的一大屏障。

劍門古蜀道,以劍閣古城為中心,向北至朝天區朝天鎮朝天峽(又名明月峽),南至綿陽市梓潼縣演武鎮,全程二百余公里。始于西周,使用至清末,延至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民間尚使用。蜀道,它是古代陜西長安通往四川成都的陸上交通要道。古稱陜西為秦,四川為蜀,歷史文獻將此道稱為“秦蜀古道”,簡稱“蜀道”。劍門古蜀道,是蜀道之南劍門關一帶的古道,因穿越天險劍門,故名“劍門古蜀道”。

劍門蜀道景區內都有哪些景觀?

劍門蜀道風景區,它是國務院首批批準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于綿陽、廣元市境內。劍門關距廣元較近,因此,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主要是指廣元經劍門關、劍閣到綿陽這一線的風景名勝。范圍再擴大一些,則可以把江油、平武的風景名勝也包括在內。是在連綿不斷的秦嶺、巴山、岷山之間,以“蜀道”為主干的帶狀風景名勝區。 蜀道北起陜西漢中寧強縣,南到四川成都,全長450公里,入川經廣元、劍閣、梓潼、綿陽、德陽等地。沿線地勢險要,山巒疊翠,風光峻麗,關隘眾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形容。景區范圍廣大,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觀豐富,沿蜀道分布著眾多的名勝古跡,主要有古棧道、三國古戰場遺跡、武則天廟皇澤寺、唐宋石刻千佛巖、劍門關、古驛道翠云廊、七曲山大廟、李白故里等。

七曲山大廟

位于綿陽市梓潼縣城北郊的七曲山大廟風景區,是川西北地區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位于梓潼城北10公里的川陜公路邊,是全國文昌帝君的發祥地,故又稱“帝鄉”。 這里,山勢雄奇,峰回路轉,巍巍廟宇,依崖而立,喬木垂蔭,風光秀麗,素有“蜀道明珠”之稱。唐代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描述的“五丁開山”的故事就發生在此。

驛和鋪

從劍門蜀道沿途地名上看路政管理是十分完善的。驛道最初叫“官道”、“馬路”,是古時從西安至成都的陸上唯一通道,原為過往官員、使書等送軍政書籍使用,后來也逐漸成為民間商旅活動的交通大道,建立驛道管理服務機構也就成為歷代統治者的當務之急。

成都到西安沿途有不少某某鋪、某某驛命名的地方,如漢陽鋪、抄手鋪、劍門驛、龍泉驛等。經統計,廣元與陜西接界處至綿陽這一段古道上有56鋪、14驛站,形成劍門蜀道一套完整的交通、軍事、治安、郵傳一元化體系。鋪、驛是供官差途中換馬、暫住、休息的地方,是國家設立的管理驛道和保證運輸的專門機構。據《劍閣歷史年表》記載,不同的歷史時期,驛、鋪的設置規模各不相同。以清代為例,一般每10里設一鋪,40里設一驛,每鋪、驛設有司兵2—5人、驛馬12—16匹、馬夫2—6人、扛夫10—20名。鋪、驛站還設有驛丞、管理、文書、獸醫、公館、廚師等,既解決護樹、護路問題,又解決往來行人吃、住、行的問題,在當時已經是十分完善先進了。

標簽: 劍門蜀道景區 劍門蜀道景區的介紹

   原標題:劍門蜀道是怎樣的景區?劍門蜀道景區內都有哪些景觀?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