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帶頭 讓駐馬店黃土地里刨出“金餑餑”

發布時間:2022-04-21 08:17:33
編輯:
來源:河南商報
字體:

“目前駐馬店市優質小麥面積每年不低于400萬畝,平均畝產量在450公斤到500公斤,位于河南省中上游水平,這主要歸功于近年來先后與多位院士進行合作,特別是通過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為鋼研究員進行合作,研究的鄭麥9023促進了我市小麥生產水平的普遍提高。”駐馬店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所長朱統泉介紹說。

實現駐馬店院士工作站從“0”到“1”的突破

走進駐馬店市農業科學院科研試驗田,滿眼的綠意盎然,4月份,小麥等作物進入生長旺季,育種研究室的科研人員正在試驗田進行小麥雜交試驗,通過雜交與選擇完成小麥品種選育,培育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抗逆性、抗倒伏和品質好的小麥新品種,為大面積種植小麥提供優質良種。

2013年,以陳劍平為首席科學家的創新團隊,在駐馬店市農科院建立起河南省小麥抗性遺傳育種院士工作站,重點開展小麥抗性資源材料的引進篩選鑒定和創新利用,實現了駐馬店院士工作站從“0”到“1”的突破,由此開啟駐馬店“院士經濟”的新篇章。

近年來,駐馬店市先后引進“花生院士”張新友、“食用菌院士”李玉、“小麥院士”陳劍平、“番茄院士”李天來、“水產院士”曹文宣等業內領軍人物,在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成效顯著。

以院士引領催化產業能級提升

駐馬店市農科院積極與省院張新友院士團隊加強合作,建立河南省高油酸花生種質資源創制院士工作站,在高油、高油酸花生的新品種選育、示范、推廣方面取得突破。

“目前我市已經累計推廣優質花生新品種1000萬畝以上,增產20多萬噸,增加社會經濟效益10多億元,每年在正陽、汝南、確山等縣推廣起壟種植200萬畝以上,年新增社會經濟效益2億多元,充分調動了農民種植花生的積極性,為當地脫貧攻堅作出了貢獻。”駐馬店市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副所長甄志高說。

如今,“院士經濟”已成為駐馬店產業創新發展的金鑰匙,為駐馬店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花生院士”張新友及其團隊深耕正陽20年,用科技開創了黏土種花生的奇跡,吸引魯花、君樂寶等相繼落戶,培育出了花生天地、正花食品等本地花生精深加工企業32家、花生機械生產企業38家,“正陽花生”品牌和產值均為雙百億,同時也撬動了花生機械裝備百億級產業集群。“食用菌院士”李玉在泌陽縣建立國內首家真菌研究院士工作站,帶動當地產業增收60多億元;“芝麻院士”李培武圍繞芝麻產業全程機械化重點攻關,帶動產值突破100億元。

“引進一個院士,帶來一個團隊,培養一批人才,帶動一個產業”。駐馬店構建“院士+平臺”“院士+項目”“院士+人才”創新體系,以院士引領催化產業能級提升,形成院士領銜的產業集聚效應。通過院士引領的創新創業活動,促進駐馬店市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為農業高質量跨越發展提供強力科技支撐。

(闕楠)

標簽: 院士帶頭 駐馬店市 黃土地里刨出金餑餑 產業創新發展

   原標題:院士帶頭 讓駐馬店黃土地里刨出“金餑餑”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