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熱門:一個研究生學術論壇為何“長紅”22年
讀文獻、做實驗、寫文章,是不少研究生面臨的難題。青島科技大學研究生會從全校研究生實際需求出發,以“學術助研”為核心打造了“求思得”論壇,目的是解決青年學術難題、筑牢青年思想陣地、激發青年創新思維、開闊青年學術視野、提高青年科研素養。
如今,“求思得”論壇已舉辦超1260期,近5萬名研究生受益。
(資料圖片)
精準施策 立足“有與沒有”
時間回到2002年,當時青島科技大學在校研究生約1200人。這所因橡膠而興、為橡膠而榮的工科高校,因其鮮明的學科特色,研究生就讀的多是化學、材料等工科專業,但科研壓力大、學術難題多、交流平臺少也成了他們普遍面臨的問題。
“這個問題在當時確實很棘手,也一直困擾著學生,尤其是研究生。經過探討,大家一致覺得辦論壇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法子。科研不會做就找專人講,信息不通暢就‘面對面’,交流平臺少就搭臺子,設備不會用就當面教。”青島科技大學原團委書記聶法良回憶。
想好了就立馬行動。為了辦好論壇第一期,論壇叫什么、邀請誰來講、講座在哪辦、什么時候辦等各種細節,青島科技大學團委討論了很久。
“就叫‘求思得’!”大家共同拍板,論壇名最終敲定。這個名字源于青島科技大學的英文縮寫QUST的字母諧音,寓意努力就有收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青島科技大學原校長、博士生導師焦奎教授受邀擔任了第一期的主講嘉賓,并作了題為《自強不息,立志成才》的講座。
“當時參加論壇的不僅有研究生,也有本科生,現場圍得里三層、外三層,掌聲一波接一波。”論壇首期情況至今令聶法良記憶猶新,“焦校長是大家愛戴的老校長,專業也對口,學生們都想‘面對面’交流學習;同時,焦校長結合實際分享了自身學習、生活、科研和工作經歷,確實也讓這批學生很受啟發。”
就這樣,該校第一期“求思得”論壇成功舉辦。
事實上,大多數研究生很難有機會“面對面”接觸到學術大佬、行業專家、企業老總。但隨著論壇的逐漸成熟,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等“學術大咖”以及企業老總等“行業明星”相繼走進了論壇現場。
青島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教師白強是該校2021屆博士畢業生,“求思得”論壇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2012年,我還在材料學院讀研究生,中國工程院院士雷清泉教授就時常走進論壇現場給我們授課。要知道在當時,能時常聽到院士的講座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幾乎場場爆滿,是最受研究生喜愛的活動。”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錦教授給我們講述了國家對于碳納米材料的迫切需求,這更堅定了我繼續深耕碳納米管領域的決心。”青島科技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23屆碩士畢業生、正在浙江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韓方倩說。
“求思得”論壇開辦以來,學業幫扶的效果顯著提升,研究生參與科研的興趣更強、熱情更高。
聚焦需求 探索“變與不變”
如今,“求思得”論壇已逐漸發展成一個高水平、寬領域、跨學科的學術交流平臺。
22年間,“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一直是青島科技大學研究生會探索“求思得”論壇建設的重點——“變”的是理念、內容、形式、載體、平臺、模式和一批又一批的受眾;“不變”的是幫助青年學生解決學術難題的決心和服務青年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的初心。
高分子學院“高材生”論壇、化學院“惟真惟德”大講堂、自動化學院“明篤”講壇……針對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研究生的需求,青島科技大學16個院級研究生會也分別成立了子論壇。2024年3月,青島科技大學研究生會執行主席韓朝陽在全國“我為同學做實事”項目交流展示現場介紹,現在的“求思得”論壇既在面上實現專業全面,又在幫扶軸線上實現了短線與長線的有效銜接。
“1個校級論壇+16個院級論壇”的校院聯動和“求思得+”多點發力的論壇模式,讓“月月有論壇、周周有講座、人人都參加”在這所高校成為現實。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演進,高校應致力于培養知識復合、學科融合、實踐創新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
對此,在傳統論壇學術講座之外,青島科技大學研究生會探索“求思得+”模式,將服務青年學生學業的工作延展到藝術人文、心理關懷、志愿服務、體育鍛煉、學科競賽、職業規劃等多個方面,多點發力構成“我為同學做實事”實效閉環。
近年來,青島科技大學研究生會逐漸形成了“校院聯動、全年貫穿、‘老中青’參與、‘五育’融合”的發展思路,逐步建立起了“一周一總結、一學期一展示、一年一考核”的運行機制,在學校團組織的指導下,“剛性制度”與“柔性管理”相結合,“剛柔并濟”有力保障了論壇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研究生的科研學術能力、專業實踐能力也得到穩步提升,學生們先后榮獲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等國家級獎項,高水平學術成果產出數量與質量也實現同步提升。
守正創新 厘清“老與新”
2021年以來,青島科技大學研究生會積極響應全國學聯“我為同學做實事”活動,以“學術助研”為切入點,為老品牌賦予新內涵、讓老項目綻放新活力,獲評首屆全國學聯“我為同學做實事”精品項目。如今,每年參與“求思得”論壇的研究生約有6000人次,這成了最受他們喜愛的品牌項目。
“全國學聯‘我為同學做實事’活動啟動以來,我們牢牢把握‘學術助研’這個核心,堅持守正創新,守的是‘全心全意服務同學’這個正,新的是創新內容、更新理念、革新形式,目的就是為了升級‘求思得’這個‘老字號’,激發新活力、重塑新優勢。”青島科技大學研究生會主席團成員、馬克思主義學院2022級研究生管曉暉說。
激發新活力、重塑新優勢就要適應新形勢、把握新要求。
“‘求思得’論壇已經舉辦了22年,如今立足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打造‘求思得’升級版勢在必行。未來,學校共青團將切實擔負起對學生會組織的指導責任,持續賦能‘求思得’論壇建設,扎實推進‘我為同學做實事’真正走深走實。”青島科技大學團委書記劉躍寧說。
在青島科技大學校長陳克正看來,“面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形勢,我們將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推進創新人才培養,引領全校青年爭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生力軍,讓青春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綻放光彩”。
標簽: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