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眾圍觀”到“大眾狂歡” 直播帶貨坐上風口 是行業趨勢?

發布時間:2020-05-12 09:56:35
編輯:
來源:新華網
字體: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2千多年前,阿基米德曾這樣說。

如今,給你一部智能手機,你又能“撬動”什么?

一場直播千萬次觀看、點贊,幾百萬、上千萬甚至上億元的成交,帶貨商品小到口紅,大到重型卡車……疫情之下,憑借手機“撬動”的直播帶貨異軍突起,賺足了人們關注的眼球,在許多商家的轉型自救中一躍成為5G時代的風口行業。

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商家跺腳、顧客“剁手”,零售業自救造就直播井噴

“小伙伴們,這是今天直播的二維碼哦,12點我們直播間見。”

11點55分,在沈陽市沈河區一家外貿服裝店,店主王雪在微信群里發完這段話后,把手機夾在三腳支架上,又對著鏡子整理了一下衣服和發型,準備在網絡上“開門迎客”。

從實體店鋪到直播賣貨,這并不是王雪的獨辟蹊徑。前不久記者走訪東北最大的服裝鞋帽等日用品批發市場——沈陽五愛市場,剛剛恢復營業的店鋪客流不多,不少檔口門簾緊閉,堅守的商戶只好另尋出路,直播賣貨成為他們共同的選擇。

“誰讓我試白色的大蘿卜褲來著?這就是!”在一家檔口前,老板娘利索地換上一套衣服,踩著過道里的小板凳,對著面前補光燈架上的手機進行著直播。

“這要是以往,早上人多得站過道上都得被撞倒。”老板宇哥無奈地對記者說,“現在為了掙點錢,有時候從早上直播到下午兩三點。”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各地延遲復工,許多人居家不出,這給實體行業尤其是批發零售業帶來極大沖擊,而“零見面”的直播帶貨,一時成為許多商戶的轉型自救之舉。

遼寧省鞍山市西柳鎮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服裝批發集散地,有超3000戶商家每天在這里直播賣衣服,日銷售額數千萬元。“日銷售量超1萬單,日銷售額數十萬元。”今年29歲的西柳鎮市民趙鎮主營女裝,擁有70余萬粉絲的他已經當起了老板,還解決了當地20多名年輕人的就業。

淘寶數據顯示,今年2月,新開直播的淘寶商家數環比勁增719%。在整個2月份,淘寶直播商家獲得的訂單總量,平均每周都以20%的速度增長,成交金額比去年翻倍。

同樣自救的還有外貿行業。今年3月,國外疫情迅速蔓延,外貿大市寧波的眾多企業都遇到了訂單延遲交貨甚至被取消,產品庫存積壓,資金鏈和供應鏈難以為繼等突出問題。外需受阻,企業不得不轉向國內市場。通過與某電商平臺達成合作,預計5月31日之前,寧波將有超過1500家重點外貿企業在該平臺上直播帶貨,全年實現外貿轉內銷訂單超200億元。

事實上,傳統商戶投身直播帶貨需要下很大決心。王雪經營了10多年的實體店,當疫情襲來,她的店鋪一開始是關門停業,開業后顧客也不多,還得給店員開工資。在一位老顧客的建議下,她在堆滿貨物的店鋪里擠出兩張課桌的空間,開始了第一次“上鏡”。

小白鞋99元、牛仔褲99元、皮包100元……直播間里的特價甩賣,盡管讓王雪有點兒心疼,但是看著不斷增長的銷量,她還是很開心。

真品、保質、低價,這樣的“便宜”讓許多顧客紛紛“剁手”。在上海五五購物節上,眾多網紅親臨現場推介全球好物,陪顧客“云”逛街,成為激活消費的利器之一。某大型商業集團舉辦的一場直播活動,就吸引在線觀眾上億人次圍觀,公司重點推薦的一款空調被搶購一空,家電清洗服務預訂破10萬單。

在直播間里,讓人樂于“剁手”的不光是服飾,小到化妝品、食品、書籍、電子設備,大到汽車、房子,包羅萬象的直播帶貨,讓消費者享受到了更多便捷和實惠。

3月20日,在抖音直播間,重達幾十噸、價值30多萬的三一重型卡車在2小時內賣出186臺,銷售額高達5000萬,創造了重工行業的“帶貨奇跡”。

“網絡可以和各行各業進行對接。” 遼寧聯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延濤分外看好當下火熱的直播帶貨,盡管年近花甲,并擁有30余年的辦廠和經商經歷,孫延濤最近毅然投身直播行業,從孵化網紅、選品帶貨、運營推廣等方面深度介入直播帶貨。他堅信,在這次疫情的催動下,直播帶貨將為零售行業打開更多空間。

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記者點評:從口紅到卡車,直播帶貨真的無所不能嗎?

多年以前的電視屏幕上,當主持人和銷售員一次花十幾分鐘,詳細介紹某款商品的“神奇功效”時,人們不會想到,電視購物會在直播帶貨中找到升級版。

交互感更濃,親和力更佳,參與性更強……這些,無疑都是直播帶貨俘獲消費者芳心的優勢。

直播間里,主播們實時展示商品,以自己的名氣和信譽背書,這讓不懂行的消費者們降低了選購的時間成本,可謂一種既便捷又不乏體驗感的購物經歷。很多人邊吃零食邊看直播,不時與主播互動,開開心心地就把錢花出去了。

對于商家而言,“內容+直播+電商”的模式讓優質店鋪更容易脫穎而出,逐漸擺脫傳統電商競價廣告的泥潭。

盡管如此,直播帶貨并非無所不能,商家的自救轉型還需三思。

直播帶貨的鏈條長且復雜,絕非找到一位能說會道的主播那么簡單,它對商品本身的設計創新能力,短時間的供應能力都提出考驗。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直播屬于一種脈沖式營銷,如果一款商品一個月內賣不掉,立馬就變成了庫存;如果一款商品成為爆款,則要在最短、最快的時間內進行供應鏈的相應匹配。

直播帶貨并非萬靈藥,產品質量以及性價比仍是最終決定力量。好主播是要帶領更多人去發現、了解物美價廉的好商品。如果背離這一準則,認為靠主播口吐蓮花就無所不能,那么誤導的不僅是消費者,還有商家自己。

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名人、官員、企業家入局,“小眾圍觀”變身“大眾狂歡”

“在網絡直播的初級階段,主要是文娛直播。”沈陽城市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聞曉彤說,那時候,網絡主播的收入以“粉絲”刷禮物、打賞為主,不乏主播靠講“葷段子”、打“擦邊球”表演博取觀眾歡心。

2016年,手機淘寶直播平臺“淘寶直播”正式上線,拉開了電商直播的序幕。彼時,直播電商的初衷很簡單,只是為了提高用戶在平臺的停留時間。

4年里,直播電商走過了初創期、快速發展期。據艾媒咨詢測算,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預測到2020年規模將翻一番。

“疫情加速了直播帶貨的發展。”遼寧大學教授、遼寧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楊志安說。

疫情下,不少政府官員紛紛走進直播間,推廣本地農副產品,助力脫貧攻堅,讓直播帶貨迎來更多人的認可和追隨。

   原標題:從“小眾圍觀”到“大眾狂歡” 直播帶貨坐上風口 是行業趨勢?

>更多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08 063 3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