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藥深陷環保迷局 廣告支出上億 環保支出成謎
“藍瓶的鈣,好喝的鈣”這個出產藍瓶鈣的哈爾濱哈藥集團有限公司,最近卻麻煩不斷,深陷環保困境之中。
11月30日,哈藥股份(600664.SH)分公司哈藥集團制藥總廠(以下簡稱“哈藥總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涉嫌超標一事有了最新進展。
據哈藥股份公告稱,11月27日公司收到黑龍江省環境保護廳通報,因哈藥總廠手工監測結果達標,決定對哈藥總廠不予行政處罰。
這并不是哈藥集團第一次身陷環保漩渦,這也不是哈藥集團面臨的唯一問題。
資料顯示,哈藥集團擁有哈藥股份、人民同泰(15.510, -0.07, -0.45%)(600829.SH)兩家上市公司。哈藥集團作為國內老牌保健品生產企業,有很多消費者熟知的“新蓋中蓋牌高鈣片”“三精葡萄糖酸鋅口服液”等產品,但這難掩近幾年業績下滑之勢。從細分產業領域來看,哈藥股份的部分業務板塊營業收入也呈下滑態勢。
作為國內老牌普藥類國企,哈藥集團近年來正在奮力轉型。

身陷“污染門”
這起排污事件要從一個月前說起。
11月5日,環保部在官網公布了東北地區大氣污染物涉嫌超標企業名單,位于哈爾濱市的哈藥總廠赫然在列。
11月8日,哈藥股份對外公告稱,近日,有媒體報道和轉載了題為《東北39家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涉嫌超標》的文章,文中提及本公司哈藥總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數據異常、涉嫌超標。
哈藥股份稱,國家環境保護部相關人員已于11月6日到哈藥總廠核查情況,對企業燃煤使用、鍋爐運行等情況進行了實地了解。
同時,黑龍江省環保廳已責成哈爾濱市環保部門對哈藥總廠氮氧化物排放情況進行手工監測,以進一步查明企業實際排放情況。
“針對在線數據有超標的情況,哈藥總廠已采取措施對鍋爐運行進行了調整,對部分生產車間進行限產,自查的環保指標已正常。上述限產措施不會對工廠的正常生產經營構成大的影響。”哈藥股份稱。
哈藥股份表示,鑒于環保部門將于5個工作日內出具監測結果,屆時公司將及時對監測結果進行公告,并將嚴格遵照環保部門的意見進行整改,“公司將認真分析企業在環保工作上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11月30日,哈藥股份發布公告稱,哈藥總廠被免予行政處罰。
哈藥股份及其旗下子(分)公司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曝光涉嫌污染超標問題,最近的一次是在2015年6月。
據新華社報道,黑龍江省環保部門表示,因哈藥總廠6號鍋爐未安裝脫硝設施,在2015年一季度國控污染源監測中,其煙塵超過國家規定標準2倍排放,二氧化硫超標0.4倍,氮氧化物超標0.9倍。
由此,哈藥總廠因違反大氣污染防治法有關規定被處以5萬元罰款。在當年5月5日至6月5日期間,哈藥總廠被環保部門要求限制生產以保證污染物達標排放。
回溯哈藥集團的歷史,早在2011年6月,央視曝光哈藥集團違規排放一事,讓其聲譽受損。
哈藥集團官網資料顯示,哈藥股份旗下擁有多家分公司,分別為哈藥集團世一堂制藥廠(以下簡稱“哈藥世一堂”)、哈藥集團中藥二廠(以下簡稱“哈藥中藥二廠”)和哈藥總廠等。上述哈藥股份的3家分公司,之前已成為監管部門關注的對象,系環保部門公示的重點監控企業。
根據環保部印發的《2016年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單》顯示,廢水國家重點監控企業中,有哈藥世一堂、哈藥中藥二廠和哈藥總廠。
環保投入未明
哈藥集團旗下擁有哈藥總廠、哈藥三精、哈藥六廠、哈藥世一堂、哈藥中藥二廠、哈藥生物、哈藥疫苗等國內知名藥品制造企業和哈藥人民同泰、哈藥營銷有限公司商業流通企業。
根據哈藥集團官網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末,集團資產總額達165億元,固定資產48億元,凈資產94億元。現有在職員工2.52萬人。
哈藥集團的工業板塊哈藥股份,主營業務涵蓋化學原料藥、化學制劑、生物制劑、中藥、保健品等產業領域,產品聚焦抗感染、心腦血管、感冒藥、消化系統、抗腫瘤藥以及營養補充劑等治療領域,涉及 20多種劑型、700 多個品規。
經過多年的發展,哈藥股份形成了從化學原料藥到制劑、中藥、生物制劑以及醫藥商業的全產業鏈,打造了產銷一體化的產業模式。
哈藥股份近年來受到的環保壓力,凸顯在其主營業務的產品結構中。比如,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化學原料藥營收分別為6.12億元和1.83億元。
“公司現有的化學原料藥主要是抗生素類,受投入大、建設周期長、技術門檻高和環保要求嚴等因素制約,國內抗生素原料藥市場的集中度相對較高,但在多年形成的產能過剩情況下,行業競爭較激烈。”哈藥股份一語道破現實尷尬。
哈藥股份在年報中亦披露了環保風險:“隨著近年來環保政策法規相繼出臺,環保標準日益提高,國家對污染物的管控力度不斷加大,這將增加公司環保治理工作難度和環保費用開支,使公司面臨環保處罰風險。”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表示,原料藥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較嚴重的污染,如廢氣、廢水、廢渣量大,成分復雜,對于環境和人體健康危害都比較嚴重。
2011年6月,哈藥股份曾在一份對外的環保公告中表示:“近年來,公司已累計投入4億元用于清潔生產和環保治理,主要建設了廢水預處理及污水處理、氣味、鍋爐煙氣、噪聲等各項污染處理設施。每年各項環保設施的運行費用在5000余萬元。”
然而哈藥股份年報,并未見披露環保費用開支的具體數據,向其發去采訪函詢問,亦未獲回復。
值得關注的是,哈藥股份動輒花費上億元投入到廣告宣傳中。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哈藥股份的廣告宣傳費用為8.78億元、6.20億元和2.38億元。
對此,史立臣分析稱,由于投建治污系統需要企業花費5至10年的利潤,一次性投入大,見效緩慢,這也是讓很多重污染藥企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
轉型壓力凸顯
近年來,由于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以及行業競爭激烈等因素,哈藥集團正在逐步轉型。
在大的業務方向發展框架上,哈藥大闊步地進行了梳理。為切實履行關于解決與控股子公司三精制藥之間的同業競爭問題的承諾,哈藥股份以持有醫藥公司98.5%的股權與三精制藥全部醫藥工業類資產及負債進行置換。
此后,“三精制藥”證券簡稱更名為“人民同泰”,通過本次資產置換實現了醫藥工業、商業的產業布局調整,打造了人民同泰醫藥商業上市公司平臺,促進了哈藥股份醫藥工業、商業的協同發展。
誠然,哈藥股份擁有豐富的產品資源,現有獨家劑型、獨家市場、獨家通用名的產品 69 個,227 個品種、444 個品規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440個品種納入國家級醫保目錄,青霉素和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原粉及制劑、補鈣補鋅系列產品、中藥粉針等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行業前列。
但去年以來,哈藥股份化學原料藥、化學制劑和中藥營收出現下滑。根據2015年年報,這3大板塊營收分別為6.12億元、36.49億元和9.20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8.35%、18.17%和28.28%。
2016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上述3大板塊的營收分別為1.83億元、15.45億元和4.82億元,同比下降60.36%、37.45%和19.77%。
此外,哈藥集團保健品營收亦難掩近幾年業績下滑之勢。
哈藥股份歷年年報顯示,2012年保健品營收為15.46億元,2013年營收較上年減少12.47%;2014年較上年降幅為25.71%,2015年下降3.3%,到2016年上半年,保健品營收約為2.88億元,較去年同期則減少3.43%。
哈藥股份保健品的毛利率在70%上下波動,遠高于其他品類。但是,隨著今年7月1日《保健食品注冊和備案管理辦法》施行后,同類產品的市場準入門檻相應降低。
哈藥股份在2015年年報中指出:“保健品行業技術門檻低、毛利高,目前國內保健品生產企業有上千家,市場集中度較低,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
今年,哈藥股份的產品還爆出“冷門”。8月,國家食藥監總局檢出其女士高蓋牌鈣片維C超標不合格,上個月中旬,哈藥股份公布了事件進展。
11月17日,哈藥股份披露,分公司哈藥六廠收到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合計罰沒款19.6萬元,并召回不合格批次產品565盒。
用微信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送你88元現金體驗劵,還可以用微信炒白銀或原油瀝青哦!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