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鈔之后黃金又強制充公 印度政府在玩火?
項城網12月12日訊 近來美聯儲加息傳聞甚囂塵上,然而金價卻因此一路下跌,頹勢難止。黃金市場如此低迷,然而印度政府近期的作為真的是令人大驚,到底是什么情況請看下面詳細報道。
近期現貨黃金價格持續下跌,因美元走強不斷打壓以及美聯儲12月加息在即。本來市場漸趨消化加息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印度方面又傳來一個震驚消息。
印度金融風險事件持續升級,在大舉廢鈔之后,印度把矛頭轉向黃金,開始強制性充公黃金。由于廢鈔導致現金稀缺,“沒收”民間黃金的消息又使得黃金在印度無法發揮金融貨幣屬性,難以扮演交易媒介,印度很多地方甚至走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狀態。
印度政府意欲何為?
首先,印度是一個貿易逆差國,每年貿易逆差超過1500億美元,2015年進口額超過4600億美元,而印度的美元外匯儲備僅僅只有3631億美元,如果出現資本外流,印度幾乎無法應對。
其次,印度民間黃金存量超過2萬噸(保守估計),按照目前的價格,印度民間黃金存量價值超過8000億美元,但官方黃金儲備只有200噸,還不到民間儲量的百分之一。如果把民間黃金存量都“轉移”到政府手里,印度官方外匯儲備將瞬間增加超過8000億美元。
莫迪政府在特朗普當選第二天宣布廢鈔絕不是偶然。自特朗普當選以來,美元指數已上漲超過4.5%,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全球各主要貨幣都出現了明顯的貶值,并且都還處在對美元下跌的通道當中。但再看看印度盧比對美元的匯率,在下跌了三周之后,開始上漲,目前已連續上漲了超過八個交易日。
因此,印度廢鈔的目的,更多的是考慮阻止美元外流、穩定國內貨幣的問題,通過廢鈔這個舉動,把很大一部分準備轉換成美元的“灰色”財富廢掉了,保護了“外儲”,且在國內制造了恐慌,在美元大漲的時下,其他新興市場民眾忙著換美元,而印度人民則忙著舊鈔換新鈔,一下子就減緩了資本外流壓力。
印度最終只會自食惡果
但莫迪政府或許忘了一個基本的經濟學常識,對于發展經濟來說,真正的動力來源于對私有財產的保護,以及對政府信用的塑造。當民眾發現,手中持有的紙幣隨時可以被廢掉,家里珍藏的黃金隨時可能被充公的時候,創造財富和把財富留在國內的積極性會受到重創,對于印度經濟來說,這才是最大的隱患和風險。
印度“黃金充公”這件事,對全球貨幣市場的影響可能是歷史性的,黃金在1971年回歸市場化之后(1971年黃金與美元脫鉤),全世界政府雖然暗中還擁有巨額的黃金儲備,但明里都尊崇黃金的商品化。
只有本身的貨幣系統遇到不可挽回的危機時,政府層面才有可能恢復對黃金的管制,但同時也宣告了主權信用貨幣的崩潰。
任何一個國家的主權信用貨幣,其信用水平,主要取決于自身經濟的體量、效率和競爭力,但從最現實的角度來說,想要長期維持紙幣的價值,就要擁有一套強大的自我制衡系統,來限制貨幣的濫發,否則黃金就像達摩克里斯之劍,高懸于貨幣制造者頭顱之上,而劍柄握在千千萬萬的民眾心里。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