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擴張被指造假 中國宏橋遭海外機構沽空
港股通標的中國宏橋再遭海外沽空機構狙擊,公司股票3月1日上午起暫停買賣,待發布澄清公告后恢復交易。資料顯示,目前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渠道共持有中國宏橋5.89億股。

在電解鋁行業的景氣低谷仍能逆勢擴張,且業績“一枝獨秀”的中國宏橋,卻再一次被海外沽空機構“盯上”了。昨日上午,知名沽空機構EmersonAnalytics發布報告“炮轟”中國宏橋財務造假,致使公司的港股股價在不到半小時內下跌逾8%,隨后,公司向港交所申請緊急停牌。有接受記者采訪的港股分析師表示,Emerson的報告內容與去年11月的一份“負面報告”內容幾乎一致,但對中國宏橋方面的澄清說明卻未予理會,“有強行沽空的意味”。
回看Emerson的報告,其認為中國宏橋的利潤“匪夷所思”,稱該公司自2011年IPO階段開始,通過低報生產成本,以極低的價格從關聯方購買電力和氧化鋁。報告還根據推算出的數據得出了如“煤炭價格上漲23%,其(中國宏橋)自供電成本竟削減33%”等論斷。Emerson認為,中國宏橋多年來通過財務造假,以及騙取相關補貼隱藏了約216億元的成本。該機構估計,中國宏橋實際利潤率不到其對外宣稱的一半。
受此沖擊,中國宏橋昨日開盤價尚為7.98港元,至緊急停牌時股價已跌至7.15港元,較前一日收盤價下跌8.33%,當天累計成交額約1.36億港元。
“沽空報告的主要內容和去年的一份負面報告的內容一樣,主要指向三方面:一是利潤水平顯著高于同行業其他公司;二是上游公司有重大虧損,可能涉嫌關聯公司間的利益輸送;三是債務過高,存款等貨幣資金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對照中國宏橋去年的澄清公告,對大多數疑問其實都已有清晰的解釋,不太清楚這次沽空機構為什么完全沒有提到那份澄清公告中的內容。”前述港股分析師表示,這些問題也都是沽空機構的常設疑問,也沒有很直接的證據,“但不妨礙他們發布這種觀點。”
去年11月23日,有沽空機構發布報告質疑中國宏橋用高于同業的利潤率來掩飾高負債,并指出公司過去5年的自由現金流均為負數。中國宏橋當時發布澄清公告回應指出,有關指控并未考慮公司的業務發展及擴張的背景,具有很強誤導性。“報告僅故意強調負自由現金流及債務,而沒有提及本集團的迅速發展,表明報告所載的觀點偏頗并存心誤導”。澄清公告還指出,沽空報告的作者在報告發布時,做空了公司股票及相關衍生產品,在價格下降的情況下可獲得顯著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國宏橋停牌及澄清較為及時,上一輪的沽空中,中國宏橋股價并未受到明顯影響。
“這家公司確實有爭議,原因就在于發展得太快了,前幾年市場大環境并不好,行業內許多公司虧損嚴重,這家公司卻能持續賺錢。我覺得,由此產生懷疑也正常。當然,中國宏橋也確實有一些獨到的優勢,包括自有電廠、鋁水周邊配套、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采購優勢、嚴格的成本管理等。”一家大型券商的有色研究員向記者分析。據他了解,中國宏橋在行業內的口碑不錯,造假可能性不大。
“多次遭到沽空機構的狙擊,我覺得可能與公司的投資者關系管理有關,外界缺乏對公司的足夠了解,對一家公眾公司來說,這本身就是一種風險。”有市場人士指出,這可能也與公司的行事風格有關,其信奉的是低成本哲學,對成本的嚴格管控,一直被認為是公司的核心優勢。此前,公司曾因為費用問題更換了會計師事務所,這也被沽空機構認為是財務違規的“信號”之一。
中國宏橋是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的“雙料”標的,2月23日還在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前十大成交股榜單上出現過。記者查閱港交所披露易網站的持股記錄發現,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渠道,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的名義,共持有中國宏橋5.89億股,占該股已發行股份的8.71%,若每股按該股停牌前的價格7.15港元計,共涉及內地資金42.11億港元。
資料顯示,中國宏橋隸屬山東魏橋集團,實際控制人是山東首富張士平家族。1946年出生的張士平是一位傳奇人物,從接管一家小棉廠開始,他一手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棉紡織企業魏橋紡織;2002年介入電解鋁行業,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上,山東魏橋集團排名第三,僅列華為、蘇寧之后。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