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打新黑名單公布 違規主因是“錯過”
中證協近期公布了新一期打新黑名單,安盛天平、長城人壽和華夏人壽三家保險公司上榜,相關賬戶被處以6個月禁止參與首次公開發行詢價和申購的處罰。按市值無資金申購的IPO配售新規已經執行1年多,記者統計發現,共有26個保險賬戶被中證協列入打新黑名單,比舊規則下進入黑名單的數量明顯上升。2014年和2015年,保險公司被罰的情況總共只有3例。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繳款失敗的背后,暴露了保險機構內部流程上的盲區,以及外部機構在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三點:交易部門忙中出錯,內部流程跟進不到位,以及交易系統也無提醒。
違規主因是“錯過”
根據中證協發布的違規行為,主要存在四種情形:一是網上網下同時申購;二是提交有效報價但未參與申購;三是未按時足額繳納認購資金;最后是第二種情況和第三種情況兼有。
記者統計發現,保險機構的違規行為主要集中在提交有效報價但未參與申購和未按時足額繳納認購資金兩項。也就是說,保險公司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到交易系統中完成“申購”這一動作,被視為棄購;又或者已經申購了,但是賬戶中沒有留存足夠的資金,以至于沒有完成足額繳款,剩余部分被視為棄購而違規。
據記者統計,新規發布以來被處罰的26個保險賬戶,有20%是未按時繳款,80%是提交了有效報價但是未參與申購。被處罰的公司中,既有壽險公司,也有財險公司,既有吉祥人壽、百年人壽這類體量不大的小公司,也有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這類赫赫有名的大機構。
一向資金充裕、追求絕對收益的保險機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很多人表示無法理解。
多位保險機構投資部門人士分析,未能繳款成功屬于違規行為,后果嚴重,可以排除保險公司不繳款是主動行為,最大的可能是因為一系列的技術問題或程序問題導致了錯過繳款時間,比如賬戶頭寸不夠、與托管行沒有銜接好、風控因素等等。也很有可能是主觀失誤,比如忘記繳款,或者對賬戶余額的判斷失誤。
交易部門承擔主要責任
在外部看來,管理規范、內控嚴格的保險公司,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似乎不應該。記者從業內了解到,交易部門忙中出錯,內部流程跟進不到位,以及交易系統也無提醒這三點是造成險資“打新”進入黑名單的主要原因。
按照2016年新股申購新規定流程,網下投資者需要在T日申購,在T+1日查詢網下獲配應繳款的情況,并在T+2日下午4點鐘前完成繳款。申購、查詢獲配數量、核算應繳金額、確認賬戶余款、調劑資金頭寸、托管行清算等任何一關出現問題,都可能錯過當日的繳款時間。
在這個業務中,交易部門的責任最大。據了解,一些中小保險公司的交易頻度并不高,交易員人數有限,并沒有設專人盯網下配售這塊業務。
隨著新股發行節奏的加快,網下申購業務的工作量明顯增加,一些有打新產品的公司對交易員的需求也在增加。為了應對各種問題,某中型保險公司投資部門設置了兩個交易員崗位,專門負責網下配售業務。
多位保險機構人士告訴記者,“保險公司內部的流程如果沒有設計好,很容易出現違規問題。”
外部系統服務商相關的提醒服務不到位,加大了一些保險公司踩雷的可能性。一位有操作經驗的保險機構人士表示,保險機構使用較多的是恒生O32系統,該系統不會提示中簽繳款的情況,需要自己掐住時間上交易所網站查詢。“我們每次都會做一個日期表,誰做完哪一步,就簽字確認哪一步。”
可是券商的提醒工作也不是每次都能到位。“機構投資者留下的電話一般是座機,會出現接聽不到的情況。”一位券商行業人士表示。
也有保險機構認為,以前先凍結資金再公布中簽結果,給投資者的繳款時間是一天,現在不用預繳款,但仍然只有一天的打款時間,以至于當天發現資金問題后來不及解決問題。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