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藥收入占比過半 方舟云康三闖港交所

發布時間:2024-06-25 19:19:36
編輯:
來源: 北京商報
字體:
甩開了“內斗”的包袱,方舟云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舟云康”)IPO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近日,方舟云康通過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訊,有望成為在港上市的又一家互聯網醫療頭部企業。瞄準萬億紅海市場,方舟云康打出了“互聯網+慢病管理”的招牌,但收入占比超過50%的“賣藥”生意,也成了其難以擺脫的質疑。對方舟云康來說,IPO可能只是階段性勝利,整體收入增長的放緩、三年累計近9億元的虧損,還有曠日持久的股東紛爭,都是未來方舟云康不能掉以輕心的問題。

 三年虧8.8億

三度遞表后,方舟云康終于通過聆訊,有望于近期內掛牌港交所。據了解,方舟云康曾在2022年11月及2023年6月兩次遞表,均未在6個月內通過聆訊。

數字化慢病管理是方舟云康的“招牌”。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國線上慢病管理市場有超過50家服務供應商,按2023年月活躍用戶計算,方舟云康為中國最大線上慢病管理平臺。


(資料圖)

相比于方舟云康,外界更為熟悉的則是方舟健客——方舟云康旗下的互聯網慢病管理App。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方舟健客注冊用戶約為4270萬,平均月活躍用戶達到840萬。

慢病市場既是一片藍海,也是一片紅海。數據顯示,按商品交易總額計算,中國慢病管理市場的整體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24255億元快速增長至2023年的77375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15.6%。

在中國慢病患者的巨大需求推動下,中國線上慢病管理市場產生的商品交易總額由2015年的276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178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26.3%。

瞄準這一市場,以方舟健客為抓手,方舟云康的業務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綜合醫療服務、線上零售藥店服務以及定制化內容及營銷解決方案。

其中綜合醫療服務主要包括復診、電子處方服務和藥品及配送到家服務,方舟云康構建的H2H(Hospital to Home從醫院到家庭)便歸類于這一業務。線上零售藥店服務則包括保健品及配送到家服務、處方驗證或電子處方服務。

從整體業績情況來看,2021—2023年,方舟云康收入分別為17.59億元、22.04億元及24.34億元,收入增速已經出現了明顯放緩跡象,2022年、2023年分別為25.3%、10.44%。同期方舟云康虧損分別為3億元、3.83億元、1.97億元,三年累計虧損8.8億元。

按業務分類,2021—2023年,方舟云康綜合醫療服務收入占比分別為40.9%、39.4%及40.4%,相比起來同期線上零售藥店服務收入占比為57.2%、56.8%及53.3%。

互聯網公司還是線上藥店

打著“互聯網+慢病管理”的招牌,但業務更多依賴于線上零售藥店服務,也導致方舟云康一直被質疑做的還是“賣藥”生意。招股書也提到,方舟云康的收入大部分來自于銷售附有服務組合的藥品及其他保健品,分別占2021年、2022年及2023年總收入的98.1%、97%及96.2%。

不止線上零售藥店服務,方舟云康從綜合醫療服務中獲取的收入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與藥品銷售相關聯的。據了解,綜合醫療服務主要包括H2H服務,該服務包括線上咨詢、電子處方和銷售藥品及其他產品,服務費由線上咨詢費、電子處方服務費和藥品及其他產品銷售額組成。這也意味著,“賣藥”的收入占比可能遠不止50%。

“講得直接一點,主要就是賣藥。”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醫療戰略咨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說,互聯網+慢病管理的核心就是醫藥電商,即通過提供服務獲取或者留住客戶,進而進行藥品銷售,也就是說主要的收入都從藥品上獲得。

在趙衡看來,慢病管理本身即使是免費的,用戶興趣也不大,畢竟是“逆人性”的。“如果慢病管理能夠帶動藥品銷售,就像京東一樣,可能還會繼續做下去,如果不能帶動藥品銷量,可以參考京東家醫的關閉,就是這個道理。”

互聯網賣藥,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等已經成功嘗試,且都已實現了盈利,相比起來方舟云康仍處于虧損,對方舟云康而言,與巨頭搶市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這些巨頭給方舟云康的另一個提醒就是,即使是京東健康,在賣藥之外也很難講出新故事。

本月初,京東健康內部針對旗下家庭醫生事業部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當時就有業內人士評論稱,醫療服務的高度專業性和安全性要求,多個環節與參與方間的協調和信息共享,以及復雜的醫療糾紛和法律責任問題,仍是互聯網醫療商業化道路中所需要克服的痛點。

賣藥無可厚非,但“互聯網藥店”的故事,在資本市場上還有多少吸引力已經存疑。趙衡稱,互聯網藥店,歸根結底就是一家線上藥品零售公司,估值體系與線下藥品零售幾乎沒有區別,“想要包裝成為一家互聯網公司拿高估值是很難的”。

值得一提的是,自成立以來,方舟云康已先后獲得六輪融資,合計募資約1.83億美元。2023年1月D+輪融資交易后,方舟云康的估值達到14億美元。但在招股書中,方舟云康提到,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此前投資收取的所得款項凈額已動用95.9%。

 內斗陰霾揮之不去

賣藥的“隱患”不止于估值。對于健康人來說,常用的非處方藥是一個低頻需求。而對真正的患者而言,處方藥才是剛需。但互聯網處方藥帶來龐大市場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亂象,比如虛構病情開出處方等。

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方舟云康銷售超過21.2萬種藥物SKU,其中約61.6%為處方藥。2021—2023年,方舟云康處方藥商品交易總額分別占商品交易總額的88.9%、84.2%和81.1%。

方舟云康也提到,公司所處行業為政府監管的主要領域,此外,公司也可能因內部醫療專業人員及注冊醫生的行為而面臨監管調查。對于業務情況及如何確保患者用藥安全的舉措等方面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聯系了方舟云康,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業務之外,方舟云康本身的“宮斗”事件也總被提及。公開資料顯示,方舟云康曾名為“方舟健客”,由蘇展創立。2009年“健客網”成立,2010年開始經營網上藥店業務,是中國最早開展網上售藥業務的平臺之一。2011年謝方敏以股東身份加入,2015年謝方敏帶來周峰。

二人加入后,公司融資進程加快。但隨著公司發展,謝方敏與蘇展之間的矛盾逐漸顯現。2019年,雙方矛盾激化。Yunyi Inc.(重組前集團的最終母公司)發現蘇展、馬昊志的未披露交易,認為存在利益沖突。蘇展、馬昊志強行進入辦公室并帶走物品,馬昊志等人隨后被逮捕,蘇展也未能幸免。隨后謝方敏等人于2019年9月設立方舟云康。

蘇展與謝方敏的矛盾依然在延續。直到2023年7月,蘇展在索賠要求被法院駁回后再度上訴,有關的上訴聆訊于2024年1月中旬已進行,但截至目前法院尚未作出判決。

在招股書中,方舟云康將這一“宮斗”情況描述為“破壞生產經營事件”,并表示根據現有證據,委聘律師認為法院判決對蘇展有利的可能性很低。因此,董事會認為,此案不會對公司業務、財政狀況、經營業績或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標簽:

   原標題:賣藥收入占比過半 方舟云康三闖港交所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