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煙草無益農民增收,世衛組織呼吁:種糧食不種煙草_全球聚看點

發布時間:2023-05-31 06:21:47
編輯:
來源:南方都市報
字體:

明天(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出強力呼吁:“種植糧食,而非煙草。”世衛指,世界正在面臨由沖突、氣候變化等引發的全球糧食危機,但124個國家用于種植煙草面積高達數百萬公頃,這些肥沃的土地本可用于種植糧食。此外,種植煙草的農民也可能因皮膚吸收的尼古丁和殺蟲劑而影響健康,由于與煙草行業簽訂了不公平的協議,煙農往往發現自己陷入債務惡性循環,難以放棄煙草種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世界衛生組織一份報告截圖。

在日前發布的一份以此為題的報告中,世衛組織詳述了煙草種植帶來的負面影響。

報告談到,煙草整個生命周期都會污染地球,損害所有人的健康。煙草種植是資源密集型的,需要大量使用殺蟲劑和化肥,這將導致土壤退化。煙草會耗盡土壤肥力,用于種植煙草的土地將難以用于種植糧食等其他作物。

同時,種植煙草也未像煙草業所宣稱的那樣,能讓小農戶獲得豐厚利潤。報告指,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小農戶通常要與大型跨國公司或其中介機構簽訂種植協議,在協議中,煙草的價格、等級(質量)由收購方決定,農民幾乎沒有談判的余地。買家通常會壓低煙葉的價格,從而壓低煙葉的定價。

國內煙農情況如何?南都記者注意到,國內鮮有研究煙草種植于農戶收入關系的論文,公開渠道多為煙草制造企業發布的宣傳報道文章,這些文章大多聚焦個案,稱該農戶(或村莊)因種植煙草而收入上漲,“發家致富”。不過,一些調查數據并不完全支持這一結論。

南都記者了解到,2020年曾有國內學者在福建四村調查煙農收入情況(研究尚未正式發表)。研究團隊收集了145戶煙農和53戶非煙農的數據,定量分析顯示,煙農的凈收入7.57萬元,而非煙農則為9.19萬元。按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兩者分別為1.44萬元和1.75萬元。總體上看,在各個指標上,非煙農的收入均高于煙農收入。

“種煙離不開人,煙葉只能手工摘,成熟一片摘一片,所以一旦種煙沒時間干別的活。”研究者解釋,煙葉種植對人工需求較高,難以大規模機械化生產,這導致煙農必須將大量時間用于種植煙草,人工成本更高,同時因無法外出務工,煙農土地外收入也遠低于非煙農。

研究者還注意到,雖然卷煙行業利潤率較高,但煙農在卷煙產業鏈利益分配中劣勢明顯。2019年煙草年鑒顯示,煙農戶均收入5.34萬元,同年度中國煙草工商業公司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8.67萬元,差距明顯。總體看,卷煙產業鏈職工工資是煙農收入的3.5倍,這一差距已經高于按比例計算的城鄉收入差距。

“煙草種植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的做法,需要農民及其家人花大部分時間照料煙草。煙草種植的勞動密集性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考慮到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小農戶的收入通常很少。研究表明,如果將每個參與種植的家庭成員的所有工作日都包括在內,煙草種植的利潤不如其他作物。幾個國家的研究表明,這種勞動力在種植其他作物時更有價值。”世衛組織也在這次發布的報告中談到了這個觀點。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控煙辦公室原主任、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姜垣在近期的一次活動上談到,煙草價格和等級由煙草業決定,煙草公司通過壓低煙農的煙葉品級和價格降低成本,對于煙農來說豐收并不意味著增收,煙葉的收購量取決于計劃的卷煙產量,超過收購量的煙葉對于煙農而言往往是負擔,“站著種煙,跪著賣煙”的事情時有發生。

“雖然煙草種植可以給農民帶來一定的短期經濟收益,但煙草種植對農民健康、土地、長期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抵消了這些經濟收益。”她說。

來自放棄煙草種植的農戶的數據也從另一方面佐證了前述結論。世衛組織在報告中介紹了多國案例,其中也包括中國云南的實踐。昆明醫科大學2018年發表的一份研究顯示,煙草替代試點降低了煙草種植密度,增加了蔬菜和水果種植面積。這一結果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經濟地位,而且通過減少中國煙草的供應,有益于公眾的健康。

基于前述分析,世衛組織呼吁,各國政府應采取有效行動,“種植糧食,而非煙草”。

(注:文內配圖為世衛報告截圖和國內著名控煙倡導機構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制作的展板)

采寫:南都記者 宋承翰 發自北京

標簽:

   原標題:種植煙草無益農民增收,世衛組織呼吁:種糧食不種煙草_全球聚看點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