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國評論:既破且立,還風清氣正的醫藥發展環境

發布時間:2023-08-17 07:16:13
編輯:
來源:湖南日報
字體:


(資料圖片)

湖南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朱永華

近期,國家醫藥反腐力度空前,群眾拍手稱快。

這次力度空前的醫藥反腐風暴在業內產生巨大震蕩,也引發了一些人的擔憂:打擊面過大,是否會影響醫療行業的整體形象?查處技術方面的“精英”會不會導致醫院難以正常運行,有病無人醫?的確,在已有的公開信息中,被查者當中相當多是醫療機構的“關鍵少數”,其中不少人還有著較高的學術成就,是某一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但要說因他們貪腐被查而影響行業形象或業務開展純屬無稽之談。近年來,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整體進步有目共睹,醫務工作者肩負救死扶傷重任,尤其是三年抗疫中勇毅擔當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的功績已經深入人心。清除醫藥行業中的腐敗分子只能是讓行業更健康,醫務人員更加心氣順暢,人民群眾更加信賴,絕對不會增添醫務工作者與社會的割裂和對立。至于那些“精英”,他們在擁有資源支配權力之后,控制不了自己的貪欲,葬送名譽和前途,可謂咎由自取,必為法紀所不容。我們需要正視的事實是:因為各種復雜背景和原因,醫藥腐敗成為痼疾,而且隱形變異、不斷升級,現在是我們毫不手軟對癥下藥、動手術割毒瘤的時候了。

破而后立。醫藥反腐,目的是還風清氣正的醫藥發展環境。

顯然,要支撐起醫藥行業的一片藍天,必須著眼于制度建設,讓腐敗行為難有可乘之機。從已查處的案例來看,腐敗者都不是普通醫生,他們擁有或大或小的權力,而制度一旦存在漏洞,就有可能滋生腐敗。據媒體披露,“單筆回扣高達1600萬元”的驚人丑聞是這樣發生的——普洱市人民醫院當時討論購買該涉案醫療器械時,醫院領導班子其他成員曾明確提出反對意見,但院長楊文俊執意購買,而且是遠遠高于市場價。可見,制度建設的關鍵就是將權力關進“籠子”,讓權力運行在陽光下。

此次醫藥反腐力度之大,還在于高層已經關注到醫藥領域利益輸送的特殊性、隱蔽性。在中紀委相關文件中,“單位行賄”被列為重點打擊對象,說明一些不良醫藥企業“作奸犯科”,而將責任歸于銷售或者具體經辦人員“個人行為”的伎倆不再“好使”。我們也相信,在嚴厲打擊的基礎上,相關“管得住”的制度會應時而生且不斷完善。

標簽:

   原標題:芙蓉國評論:既破且立,還風清氣正的醫藥發展環境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