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出山鎮特輯:歷史文脈中的村名由來——八張村

發布時間:2024-06-26 09:04:02
編輯:
來源:中華網河南
字體:

八張村位于西平縣出山北部,平原地貌,青銅河南北穿境而過,淤泥河從北部北寺山西東流向。明洪武年間自山西洪洞縣遷八戶張姓建村,故名八張,同姓不明源。后專探鄉趙老莊趙氏遷此,與尚趙莊、彌陀寺趙氏同宗,現趙氏是八張村最多家族姓氏,村名未變。轄6個自然村:八張、薛莊(寨)、齊莊、山坡于(小齊莊)、小王莊、茨園村,總面積6.85平方千米,人口數2958人。

?西平縣出山鎮特輯:歷史文脈中的村名由來——八張村

八張村西北角是詹山,山中有文殊寺,興旺時西平縣、舞陽縣、文殊寺全辦義學,招收周邊學童近百人。大、小齊莊、宋莊村民為寺院傭耕,遠近聞名,管理河南(洪河)十八寺院。

?西平縣出山鎮特輯:歷史文脈中的村名由來——八張村

薛寨位于現薛莊村北約500米處,是云莊保北部重要寨所,商業極為發達,如書塾義學、煙廠、染坊、油坊、布坊等。薛寨近四方形,占地8畝余,寨外有壕溝,水深約3米,僅有南門,門外有吊橋。縣級文物保護遺址“柏國故城”在薛寨北部,時間在西周。地勢略高于周圍地表1米左右,遺址北寬南窄,平面呈梯形,南北長約380米,東西寬220米,面積約8.36平方米。城址四周城墻時斷時續,西部墻址保存較好,殘高50米,北部殘寬2米,基部寬20米,城墻為分層夯筑,夯層厚16cm—30cm,夯窩直徑3cm—4cm,城址南部外挖有護城河,寬15米,現存深度2米,東、西、北三面利用自然河流,該城址應為史料記載的“柏國故城”。

?西平縣出山鎮特輯:歷史文脈中的村名由來——八張村

明末清初農民起義領袖劉洪起(劉扁)是茨園村北呂店鄉劉樓村人,同屬云莊保下里。在茨園村北地建有劉扁寨,地下有倉庫。劉扁死后,后人在茨園村西南地建有劉扁衣冠塚(另兩處在儀封劉扁墳、遂平古垛山劉扁墳),在劉扁寨、劉扁塚址出土過大明成化年磚,價銀50兩(官價48兩),新野(縣)料價元寶,12枚10兩,上書(元包)二字的銀元寶,后考證為劉扁軍私制。后皆保存在西平文化館。在劉扁寨出土過燃燒后的小麥、蕎麥、大豆、豌豆等糧食種類,形狀不變,手捏即碎,現今仍有。

?西平縣出山鎮特輯:歷史文脈中的村名由來——八張村

近年來,出山鎮把改善人居環境、推進移風易俗作為推動鄉村建設的重要環節,先后在八張自然村、小王莊自然村進行坑塘整治、墻體美化,并打造說事“亭”“樹”新風等移風易俗微陣地,不斷改善環境、提升和美鄉村建設品位,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西平縣出山鎮特輯:歷史文脈中的村名由來——八張村

旅游振興,資源為先。出山鎮致力于古寨墻修復,青銅河治理,園區道路硬化,游客中心配套設施建設,戶外拓展營地建設,水上樂園建設,民宿木屋建設等,以“一村一品”理念打造特色魅力鄉村。鄉村振興,產業為先。出山鎮立足豐富文旅資源,以全方位文旅融合為理念,培育建設了出山鎮八張村西部古寨省級休閑觀光園區,現已發展成為集苗木林果種植、高效農業推廣、休閑觀光旅游、研學拓展訓練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公司。以“農+旅”融合發展模式,推動全鎮旅游發展的同時,帶動村民就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盤活農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下一步,出山鎮將因地制宜發展壯大特色旅游項目、產業項目,努力打造特色產業品牌,增強“造血”功能,進一步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實現從“舊動能”向“新動能”的產業升級,助力鄉村實現全面振興。(馮占華 張冰冰)

標簽: ?西平縣

   原標題:?西平縣出山鎮特輯:歷史文脈中的村名由來——八張村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