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深化開發區管理體制改革 讓開發區“回歸經濟屬性”

發布時間:2022-05-23 07:57:13
編輯:
來源:頂端新聞
字體:

深化開發區管理體制改革,河南再加速。

5月19日,河南省發改委印發《2022年推動全省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工作要點》(簡稱《要點》),明確提出今年年底前,全省開發區整合工作全面完成,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三化三制”改革基本完成等主要目標。“三化三制”,即堅持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改革方向,推行“管委會+公司”模式和領導班子任期制、員工全員聘任制、工資績效薪酬制。

開發區是各地產業最集中、經濟最活躍的平臺。那么,我省為何要開展這樣一場改革,又將怎樣助力經濟發展?

“從本質上回歸開發區的經濟屬性”

去年9月7日召開的省委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把“一縣一省級開發區”作為重要載體,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強化管委會經濟發展主責主業,“推動開發區真正成為經濟建設的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

從此,“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成為現代化河南建設的主題詞。

一周后(9月14日),省委就召開全省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對此作出具體安排。省委書記樓陽生指出,經過40年的發展,開發區已成為各地產業最集中、經濟最活躍的平臺。但對照發達地區,我省開發區建設仍存在產業結構不夠優、質量效益不夠高、體制機制不夠活、整體層級亟待提升等短板和問題。

如何去除這些短板與問題,讓開發區煥發新的活力?

從樓陽生的講話來看,要進行前瞻性謀劃、系統性重構、整體性提升,“整合、擴區、調規、改制”。而這一系列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從本質上回歸開發區的經濟屬性”。

要知道,開發區的設立本就是為了輕裝上陣發展經濟。但經過長期的發展,一些開發區已經從“功能區”向“行政區”轉變,以往的“輕裝上陣”逐漸失去意義。因此,“回歸”就顯得十分必要。

調優結構、加快“三化三制”等體制改革

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河南如何改革?

從此前公布的一系列舉措來看,首先是通過空間布局的優化,實現更高效率的發展。

今年3月8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透露,全省開發區將由288個整合為184個,減少104個。從結構來看,先進制造業開發區165個、占89.7%,現代服務業開發區19個、占10.3%。從分布來看,縣(市)管理的開發區102個,基本實現“一縣一省級開發區”,省轄市本級管理的38個,市轄區管理的44個。從類型來看,國家級開發區16個,其中高新區7個、經開區9個。

這一系列錯落有致的結構調整,不僅實現了產業分工上的“專”,更體現了區域分布的“一(唯一)”、發展方向的“序”。三者結合形成的“專一有序”,更有利于開發區這股力量“攥緊拳頭”“擰成一股繩”,助力高質量發展。

調優結構的同時,“三化三制”等管理體制的改革也在加快進行。

從《要點》列出的“時間表”來看,今年我省要完成“優化完善管理機構設置、有序剝離社會管理職能、推動‘三制’管理創新、科學組建開發區運營公司、加大放權賦能力度”五項管理體制改革重任。其中,6月底前,要完成非跨縣(市、區)開發區社會管理職能剝離任務,完成全省開發區“三制”改革,組建開發區運營公司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范運作。

河南各地的開發區改革已初見成效

自省委工作會議至今,河南各地的開發區改革一直緊鑼密鼓開展,而且初見成效。

據《河南日報》報道,今年以來,洛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制定了一整套方案進行“瘦身健體”改革,通過實行“管委會+公司”模式,管委會1568名干部職工精減至95人。重新構建了高效的開發區體制機制。

該開發區一位普通干部坦言,單位是一個功能區,但以前更像一個行政區,轄區的所有社會事務都要管,難以集中精力干好主責主業。改革后,原來承擔的城市建設、鄉村振興、教育等諸多社會管理職能剝離出去了,“我們專心干好一件事就行。”

而三門峽經濟開發區,通過推行“三化三制”改革,形成了專業化服務、市場化運作、精細化管理的運行機制。今年一季度,開發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8%,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5.1%,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覆蓋率達66.7%。

今年4月初,鄭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召開,包括已過“而立之年”的高新區在內,一場改革的大幕已在省會鄭州拉開。

從《要點》給出的具體指標看,改革完成后,全省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工業投資增速將均高于全省工業1個百分點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提高1.5個百分點,新增2個營業收入超千億元、5個超500億元的開發區。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改革步伐的進一步加快,“回歸經濟屬性”的開發區,將為二季度實現“雙過半”、經濟發展“全年紅”和現代化河南建設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持。

他山之石

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近一倍

天津經開區這樣改

開發區管理體制改革,全國已有先例。如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的天津經開區,也曾面臨“體制的僵化、利益的固化和動力的弱化”等問題。

2017年開始,天津經開區開始進行管理體制方面的改革探索:成立泰達街道,將原屬于天津經開區的社會管理職能剝離出來。政府部門實行企業化管理,面向全球選聘管委會副主任,各開發區中層干部競聘上崗,原有的行政事業編制全部取消,“國家干部”變成“合同制工作人員”。同時,放權賦能。天津市政府把能下放的審批權限全部下放給濱海新區,區政府則進一步將相關區級審批權限下放給各個開發區,對部分市級下放審批權限與開發區聯合評審。

2019年,天津經開區所在的濱海新區又開始推行“法定機構改革”。經過改革,經開區的行政事業單位減少17個,專業招商部門從6個增加到12個,還建立了“兜底保障部門企業服務局”等一批特色部門,營商環境得到不斷優化。

2021年1至10月,天津經開區工業總產值比2019年同期增長9.6%,規模以上商品消費額增長32.3%,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95.3%,前三季度規模以上營利性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增長17.3%。

這正是改革所釋放出的強大經濟活力。(頂端新聞特約撰稿人周大圍)

標簽: 河南深化開發區管理體制改革 讓開發區回歸經濟屬性 三化三制 調優結構

   原標題:河南深化開發區管理體制改革 讓開發區“回歸經濟屬性”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