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增長”之后 收益率下行“最低持有期”發力

發布時間:2021-11-09 09:43:30
編輯:
來源:金融投資報
字體:

“隨時申贖,高流動性,閑錢理財。”11月8日,某國有銀行手機銀行打出的現金管理產品的宣傳頗為醒目。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現金管理類產品新規落地近五月,這類曾受投資者青睞的“活期理財”產品目前有哪些變化?是否已進入“準貨基時代”?隨著相關規模的壓降,是否有其他的理財產品能夠承接高流動性投資需求?

收益率緩慢下行

現金管理類產品,是指僅投資于貨幣市場工具,每個交易日可辦理產品份額認購、贖回的商業銀行或者理財公司理財產品。作為資管新規過渡期的創新產品,2018年以來,現金管理類產品規??焖贁U張。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場存續有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351只,存續余額達到7.7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64%。

在“野蠻增長”之后,今年6月,現金管理類產品迎來監管。銀保監會、人民銀行發布《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集中度管理、流動性管理、杠桿率、偏離度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收緊,拉平與貨幣基金監管標準。

對此,業內人士預計,未來現金管理類產品的相對優勢將有所轉變,整體上與貨幣市場基金等同類產品處于相同起跑線,后期收益率將逐漸下降,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將進入“準貨基時代”。

新規落地近五月,目前,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表現如何?是否有明顯調整?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及其理財子公司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平 均 七 日 年 化 收 益 率 在2.93%-2.95%之間,波動很小。同期,貨幣基金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3%左右,明顯低于現金管理類產品。

從最新情況來看,截至目前,現金管理產品收益表現相對而言仍有一定優勢。以某國有銀行為例,11月8日,金融投資報記者查詢發現,該行代銷的理財子公司現金管理產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59%-2.86%。同期,某互聯網平臺多款貨幣基金產品七日年化收益率為2.056%-2.308%。

據普益標準10月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排行榜,上榜的30款現金管理類產品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值為3.4377%,較上期下降 了 0.0788% ; 總 體 分 布 在3.2391%-3.9017%。理財子公司方面,上榜的20款現金管理類產品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值為3.1434%,較上期下降0.0454%;總體分布在3.0454%-3.2735%。

從機構類型來看,城商行、農商行在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方面較為“慷慨”。上榜機構中,城商行產品數量最多,共有19款產品,占比63.30%;其次為農商行,共有8款產品,占比26.60%。

悄然推出新競品

“現金管理產品具有高流動性、穩健收益的特點,適用于對流動性要求高,追求穩健收益回報的投資者,主要用于滿足投資者零錢以及短期閑置資金的理財需求。”相關人士指出。

不過,目前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優勢的暫存并不意味著能夠長期持續。在分析人士看來,因為過渡期比較長,因此,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下滑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后期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可能會緩慢下滑,最終達到與貨基持平的狀態。

“預計下半年,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仍然不會有太大調整,可能會穩中有降,但2022年開始收益率會顯著下調,并逐漸與貨幣基金靠攏。”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指出。

另一方面,現金理財新規落地后,現金管理類產品逐步壓降整改,不少銀行及理財子公司開始研究應對方案,著手研發新的替代產品。其中,“最低持有期”類產品受到關注。“這類產品兼具現金管理類產品相對靈活的申購贖回機制,且尚不受到現金理財新規的嚴格約束,是銀行理財市場近一階段新的發力方向。”普益標準報告指出。

根據普益標準數據整理,目前存續的產品名稱中含有“最低持有”或“最短持有”的理財產品共計186只,其中有93只產品是在現金理財新規出臺后發行的產品,占總存續最低持有期產品的50%。目前該類產品最低持有期限一般從7天期、14天期到3個月、6個月、1年期不等。

普益標準指出,“最低持有期”類產品在投資范圍、集中度和資產久期方面比現金管理類產品有更多選擇空間,因此,產品收益優于現金管理類產品。同時,該類產品的申贖機制又保留了一定的靈活性,與現金管理類產品類似,相比封閉式、定開式等其他類型產品更能滿足投資者對于流動性的需求。

雖然“最低持有期”產品短期內可以作為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替代方案之一,但考慮到之前的對標客群習慣了現金管理類產品的高流動性,以及攤余成本法估值下較為穩定的凈值表現,普益標準認為,后期投資者能否接受“最低持有期”產品的實際效果還有待觀察。

整體來看,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的壓力只增不減。普益標準認為,對機構而言,在研發新產品的過程中應注意資產和資金端的流動性匹配度,不要走現金管理類產品的老路,否則也將面臨監管的嚴肅整改。

此外,現金管理類產品不再具備優勢,固收類、權益類產品的未來市場空間大大提高,機構應持續加強投研能力、提高競爭優勢,同時應加強投資者教育,鼓勵客戶長期投資,提高客戶對于凈值波動的接受程度,轉變客戶對銀行理財“保本保息”的刻板印象。(本報記者 吉雪嬌)

   原標題:“野蠻增長”之后 收益率下行“最低持有期”發力

>更多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