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的故事”有了續集 已設立中國總部、投建工業園區等

發布時間:2021-11-09 10:51:10
編輯:
來源:文匯報
字體:

以色列BIE集團中國管理型總部法人兼總裁伊萬是進博會的“紅人”。記者最近一次見到他,是在第四屆進博會開幕式上,等待的時候,他習慣性地拿著自拍桿進行直播,見到記者便熟稔地打起招呼。聊天間,記者發現“伊萬的故事”有了續集。

原來,BIE集團與上海一家外資企業合資建設的工廠最近正在緊張建設中,有意思的是,這兩家公司的高管都來自以色列。2019年,這兩名素未謀面的以色列商人在第二屆進博會上相識,交流過程中產生了合作的念頭,而到了今年的第四屆進博會時,雙方合作的工廠已拔地而起。

這或許就是進博會最有魅力的地方——在這里交流的想法、撮合的生意,每一年都會有新的進展與變化。

緣起進博會,牽出一根合作投資紅線

這個故事的兩位主角,一位是BIE集團創始人米哈伊爾·米利拉什維利,另一位則是南珀灣(上海)電氣有限公司的股東之一凱德米·約拉姆。他倆都從事飲水機行業工作,彼此都聽說過對方,但在以色列時一直無緣見面。

緣分卻出現在了中國。第二屆進博會上,BIE旗下的沃特金公司拿到了50平方米的展位,并進行創新型展品“空氣制水機”的首發。“簡單來說,這臺機器的原理就是讓空氣中的水分子進入機器,完成除塵、過濾、處理、儲存的流程,最后變成可以飲用的水。”伊萬介紹,這一展品吸引了業界很多同行和采購商前來觀摩,其中就有南珀灣的身影。

“兩個人是半個同行,又來自同一個國家,在進博會上一見如故。”根據伊萬的描述,兩家公司在幾次交流后找到了商機,便萌生了合資建廠的想法。去年10月,雙方共同投資2億元,成立一家生產型合資公司鑌鋒科技,共同打造沃特金等項目的中國生產基地。今年8月19日,項目已在浙江南潯開工建設,目前進展迅速,計劃在明年年底前建成投產。

長三角布局,參展商速變投資商

第四屆進博會上,BIE的展位又往“C位”挪了挪,而且面積也放大到150平方米,為參展三屆以來的最大面積。伊萬告訴記者,由于疫情關系,今年米哈伊爾·米利拉什維利無法前來,但每天通過直播了解進博會的一切,“我希望等到疫情結束,當以色列總部的高管能夠再次回來的時候,這個工業園區項目已經建好”。

浙江南潯,并不是BIE集團在中國的第一個落腳點。事實上,在“伊萬的故事”的上一季,這家以色列科技企業已經把中國區總部設在上海陸家嘴。

事情還要回溯到第二屆進博會,當時企業一口氣收獲了300多個潛在客戶和代理商的關注,很快產生了“參展商變投資商”的念頭。去年1月,上海集中簽約了60個外資項目,“空氣制水機”項目就是其中之一。去年8月12日,鑌宜(上海)實業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貿區陸家嘴片區注冊成立,公司辦公室的視野極好,正對著濱江美景。

從時間軸來梳理,在上海建立總部、在長三角投資建廠的工作是同步進行的。有意思的是,這家企業深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背景下的投資“門道”,與多數在上海扎根的跨國企業相似,公司把“智慧大腦”放在上海,而把“身體”融入長三角,形成較為成熟的發展矩陣。

事實上,記者此前已經在徐匯濱江的一棟大樓里見過沃特金的“空氣制水機”,使用取之不盡的空氣,一臺機器一天可以生產20到25升水。“企業的產品供不應求,但現在只能小規模生產,因此,每臺機器的售價將近兩萬元,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生產成本降下來。”伊萬顯然看到了價格上的痛點,所以很急,“未來南潯工廠投產后,空氣制水機可實現本土化生產,價格或許能降低一半”。

從第二屆進博會上一家沒有多大名氣的以色列中小型企業,到今年第四屆進博會時已設立中國總部、投建工業園區,短短兩年間,“伊萬的故事”不斷有續集,這正是進博會溢出效應的最佳案例。正如伊萬自己所說,“沒有進博會,就不會有公司今天的發展”,但這個故事,依然未完待續。

   原標題:“伊萬的故事”有了續集 已設立中國總部、投建工業園區等

>更多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