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才能啟動商業化落地 極光無人車公司沖刺IPO
全球無人車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現在開啟 IPO 進程。
Aurora—— 極光無人車公司,2017 年由谷歌無人車開創者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創辦,獲得了紅杉、亞馬遜、現代汽車等在內的多輪融資。
上市估值將達 130 億美元,募資 25 億美元。
但是,Aurora 曝出的財務數據同樣令人震驚:
2020 年就凈虧損 2.14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 13.8 億元;2021 年第一季度燒了 1.89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 12.22 億元。
絕大部分都是研發投入。
Aurora 還坦承,2023 年底才能啟動商業化落地,2027 年之前都會持續虧損……
不過即便如此,Aurora 行情依然不錯,25 億美元的募資,目前已獲 20 億美元保證。
Aurora 上市披露信息
作為全球無人車創業估值頭雁,Aurora 此次更多核心信息得到了曝光。
創辦于 2017 年。
目前主要在美國 8 個城市設有辦公室,無人車測試主要在硅谷、匹茲堡和得州達拉斯。
目前員工有 1600 人,其中工程師和產品人員占據了 1400 多名,員工中 175 人有博士學位,公司目前有 1100 多項專利和待批申請。
此外,Aurora 還以創業公司身份,收購了三家行業內公司。
Uber ATG,Uber 的自動駕駛部門;激光雷達公司 Blackmore;以及激光雷達芯片公司 OURS。
投資方包括了:里德?霍夫曼旗下基金、指數資本、紅杉資本、亞馬遜集團、現代汽車、起亞汽車、加拿大養老基金,以及 Uber 等。
此外,包括摩根士丹利、卡車運輸公司 PACCAR 和沃爾沃,都在上市前投資加持。
Aurora 上市募資 25 億美元,現在基本得到了 20 億美元的承諾。
商業化和營收方面,Aurora 當前數據并不好看。
2020 年全年虧損了 2.14 億美元,其中 1.79 億美元用于研發。
2021 年第一季度燒了 1.89 億美元,其中研發支出為 1.59 億美元。
而且 Aurora 預計,在 2027 年之前,也就是 6 年內,公司都可能都無法實現盈虧平衡。
但商業化落地會在 2 年后開啟。
Aurora 會在 2023 年底率先在卡車貨運上落地自動駕駛技術,用 AI 司機替代人類司機。
2024 年底開始推出 RoboTaxi 乘用商業模式。
Aurora 稱,已經在無人卡車貨運方面與沃爾沃和 PACCAR 達成了合作,只要車隊上路,就會產生現金流。
目前,Aurora 打造了一個 Aurora Driver 的自動駕駛技術通用系統。
該系統包含了軟件、硬件和數據,可以應用在乘用車、商用車和重卡等不同類型車輛中,已有 8 種場景落地應用。
Aurora 的自動駕駛戰略,歸屬于 Waymo 一派。
硬件系統中,使用包含激光雷達、攝像頭,雷達等在內的多傳感器冗余。同時也依賴高精度地圖。
不過 Aurora 沒有可以匹敵 Waymo 的路測里程和車隊。
所以在 Aurora 披露中,強調的是仿真和虛擬路測。依靠虛擬仿真,Aurora 稱模擬路測里程達到 380 多萬公里。
Aurora 最后還強調,雖然短期內都將不可避免持續虧損,但面向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Aurora 的自動駕駛平臺技術驅動之下,前方是近 10 萬億美元的市場。
其中一個是更快觸及的卡車貨運,全球市場規模達 4 萬億美元。
另一個則是乘用出行,全球市場規模在 5 萬億美元。
以及本地配送,市場規模在 4000 億美元左右。
加起來是 9.4 萬億美元。
而從這個表述來看,Aurora 其實是三條腿走路:卡車貨運、乘用 RoboTaxi,以及本地無人配送,都要。
Aurora 還在致投資者信中表示,自動駕駛技術領域,最后不會是“百花齊放”的局面,馬太效應加劇,將由極少數玩家主導。
Aurora 拿來類比的是 Facebook 和 Google,這兩家技術巨頭吃掉了絕大多數的數字廣告份額。
SPAC 方式上市,下半年完成
除了上述信息之外,Aurora 沒有披露更多核心數據。
因為 Aurora 這次,采用的是 SPAC 方式上市。
SPAC,2020 年以來最火的上市方式,作為美國資本市場特有的一種上市公司形式,有點類似于國內常講的借殼上市。
SPAC 公司 \ 平臺,本身就是上市公司,有“殼資源”。
但 SPAC 只有現金,而沒有實際業務。其目的是尋找然后并購優質目標企業,使后者快速成為美國主板上市公司。
在這個過程匯總,目標公司與 SPAC 合并即可實現上市,并同時獲得 SPAC 的資金。
區別于傳統“IPO 上市”和“借殼上市”……
SPAC 創新之處在于,先行造殼、募集資金,然后再進行并購,最終使并購對象成為上市公司。
SPAC 上市模式具有時間快速、費用少、流程簡單、融資有保證等特點,對投資者和目標公司來說都具有較大優勢。
如果按照傳統 IPO 方式上市,需要先選擇中介機構、再向證監會和交易所提交資料,最后路演定價等流程。
SPAC 的另一大特點,是不用像 IPO 那樣出具招股書,詳盡披露方方面面的信息 —— 有殼接收即可。
所以 SPAC 火爆之后,特別受到那些估值高、收入少,數據狀況不好看的公司的青睞。
但因為 SPAC 在透明性等方面的問題,現在也正在引起美國監管部門的警惕,據說已經在加強審核。
不過對于 Aurora 可能沒有直接影響。
現在 SPAC 殼資源已經確定,合并對象是里德霍夫曼參與的一家納斯達克 SPAC 公司。
目前該 SPAC 殼公司作價 10 億美元,Aurora 合并后就可算作“基石”。
另一筆大錢則來自沃爾沃等戰略投資方,也是 10 億美元。
此外,Aurora 的創始團隊背景,也是 Aurora 上市被看好的關鍵原因。
因為克里斯?厄姆森,是全球無人車進程中繞不過去的關鍵先生。
谷歌無人車開創者的創業項目
Chris Urmson 克里斯?厄姆森,1976 年出生于加拿大,45 歲。
厄姆森出自 CMU 機器人所,人生命運因 DARPA 而改變。
從 2004 年開始,厄姆森帶隊 CMU 參加 DARPA 組織的無人車挑戰賽,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并且在 2007 年最難的城市挑戰賽中,終獲冠軍。
那時厄姆森一邊在完成 CMU 博士學業,另一方面連續參加 DARPA 而沒有獲得重磅獎金,加之家庭養娃方面的壓力,讓他一度希望“找個班上”,而不是始終花時間在無人駕駛上。
然而正是因為 2007 年的 DARPA 城市挑戰賽冠軍,讓谷歌鎖定了厄姆森。
當時由特龍?塞巴斯蒂安牽頭,厄姆森為核心技術領袖,實現了谷歌無人車真正的從 0 到 1。
厄姆森作為谷歌無人車的負責人,帶隊推進了 8 年,最終谷歌無人車取名 Waymo 實現單獨分拆。
然而就在 Waymo 分拆之時,谷歌掌舵人認為“家花不如野花香”,從外部找來了 CEO 負責 —— 其實也是認為需要汽車背景的高管來掌舵,可能比自動駕駛技術背景的負責人更合適。
這一決定直接導致了厄姆森和大批谷歌無人車技術元老出走。
2016 年 12 月,厄姆森創辦 Aurora,擔任 CEO。
厄姆森還挖來了特斯拉 AutoPilot 開創者斯特林?安德森 (Sterling Anderson)、Uber 自動駕駛核心人物德魯?巴格內爾 (Drew Bagnell) 作為聯合創始人。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因為挖角特斯拉核心,引發馬斯克不滿,一怒之下將 Aurora 告上法庭,不過后來不了了之。
Aurora 創辦后發展迅速,屢獲車廠加持和投資,是無人車創業領域發展最快的玩家之一。
今年收購 Uber 自動駕駛后,Aurora 估值被曝超過 100 億美元,成為全球無人車創業估值最高的公司。
現在,Aurora 以 SPAC 方式,登陸公募資本市場。
厄姆森說需要更大的錢,加速最具變革技術的商用落地。
“自動駕駛技術很昂貴,但投入值得。”
最后的最后,Aurora 之外,其他頭部估值的無人車創業公司,也都把 IPO 提上了議程。
有那誰誰誰,誰誰誰誰,以及那誰誰誰誰。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