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環保IPO被終止 曾有媒體發文預警過
9月3日,等待IPO審核結果的天地環保終究還是迎來壞消息,上交所發布公告稱,“天地環保審核不通過,根據《審核規則》第六十七條(九),本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意味著天地環保在科創板的上市之路就此止步。
根據上交所發布的終止天地環保審核文件顯示,主要審核重點在于:“一是技術先進性,公司主要從事大氣污染治理業務及固廢處理業務;二是關聯交易公允性及相關業務的獨立性;三是船舶脫硫業務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而天地環保未能對上述問題做出充分、合理的說明,故被予以終止審核。
《紅周刊》記者于4月20日及21日,先后在紅刊財經平臺發布了《關聯方“照顧”生意付錢卻很慢,天地環保“獨立性”“回款”皆尷尬》《“有錢人”天地環保募資“補流”合理性不足,新業務訂單減少穩定性堪憂》兩篇文章,已經對該公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預警,文章內容與此次上交所關注的重點不謀而合,直指天地環保致命問題所在。
事實上,上述兩篇文章均在上交所問詢函中被摘錄要求天地環保進行解釋說明,但從結果來看,天地環保顯然對于文章質疑問題未解釋清晰,最終被否離場。
文章一質疑點:
4月20日發布的文章中,《紅周刊》記者核心質疑點為“天地環保存在著大量的關聯交易,然而關聯交易的公允性值得商榷。此外,其毛利率遠超行業水平,公司的解釋缺乏說服力,公司獨立性存疑。”
文章摘要截圖如下:
據招股書顯示,在天地環保的關聯交易中,按業務板塊分類,報告期內,其大氣污染治理綜合解決方案的關聯交易金額占同類交易的比例分別為77.01%、92.01%、74.25%、76.73%,脫硫特許經營的關聯交易金額占同類交易的比例均為百分百,這表明在前述兩項業務方面,天地環保客戶資源相當有限,其對關聯方存在較大的依賴性。
《紅周刊》記者發現,天地環保得益于關聯交易,毛利率遠高于同行業,背后原因為其在上市前夕,突擊與關聯方簽定采購合同,改變了與關聯方的合作定價模式,而該合同中內容與行業產品整體漲價趨勢相悖,文章核心內容具體如下:
在招股書中,2017年至2019年,天地環保的固廢處理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53.79%、61.99%、62.52%,同期,可比公司固廢處理業務的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41.70%、41.71%、51.64%,分別高出行業均值12.09個百分點、20.28個百分點、10.88個百分點。這不禁令人疑惑,其固廢業務毛利率為何如此之高?
實際上,這仍然與天地環保的關聯交易脫不了干系。其不僅與下游客戶存在大量的關聯交易,其上游供應商中也不缺乏關聯方的身影,且關聯采購金額也不低。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天地環保向關聯方采購商品或接受勞務的金額分別為2.47億元、2.43億元、2.30億元、1.33億元,占營業成本的比例分別為25.97%、28.38%、17.84%、10.56%。
天地環保成立以來主要為浙能集團燃煤電廠提供煙氣脫硫、脫硝、除塵以及固廢處理服務,同時,其向浙能電力各電廠采購固廢業務的原材料粉煤灰及脫硫石膏。報告期內,其向關聯方采購上述原材料的金額分別為4187.57萬元、4597.73萬元、10521.00萬元和7151.04萬元,占同類交易比例分別為99.24%、98.03%、99.21%和98.87%。這意味著其與浙能集團之間存在雙向采購。
對此,天地環保解釋稱,主要系公司經營模式的特殊性決定,其以總包模式的長期固定價格取得固體廢棄物,后續生產加工為固廢處理產品以市場化價格對外銷售,該模式下承擔了固廢處理產品銷售價格波動產生的風險,因此毛利率較高。
據招股書顯示,此前,天地環保的固廢采購價格參考區域內非浙能集團控股的同類型電廠相類似模式的固廢銷售平均價格。而2019年至今,其與浙能集團各電廠協商,參考區域內非浙能集團控股的同類型電廠類似模式的固廢平均價格,并扣除公司固廢處置投入的相關設備設施處理成本,協商確定固廢采購價格,并簽10年期的長期合同,價格固定。
顯然,上市前期,天地環保在與關聯方的交易中占盡優勢,此前僅參考行業內平均價格確定采購價格,現在又扣除了設備成本,這意味著其采購價格比行業內其他公司要低不少。問題在于,其固廢處置投入的相關設備設施本身就是其開展業務的投入,現在將該成本轉嫁給關聯方,本身就缺乏合理性。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