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品行業市場激烈競爭加劇 陷入嚴重“內卷”
從當前來看,調味品是大消費領域中一個高頻且剛需的細分領域。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調味品行業已誕生出21家上市企業,頭部企業更是創造出了幾千億市值的佳績。但今年以來,多家調味品公司表示商超渠道規模增長不力,社區團購興起對其業績造成較大影響,行業整體表現并不樂觀。此前,千禾味業披露的2021年半年報顯示,其業績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營收同比增長10.82%至8.857億元,凈利潤6581萬元,同比降至58.09%。海天味業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僅分別增長了6.36%和3.07%,創下了10年來最低增長紀錄。中報發布后,投資者紛紛用腳投票,海天味業、千禾味業股份甚至出現一字跌停,多家股份亦跌幅達30%,陷入低迷。是什么導致調味品行業整體業績承壓?調味品行業投資價值將幾何?
毛利率下滑、銷售費用占比提升導致業績承壓
2021年上半年,調味品行業市場激烈競爭加劇,陷入嚴重“內卷”。從調味品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看,他們業績承壓有著共同的原因。
首先,是毛利率下滑。疫情之后,各國為應對疫情沖擊采取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調味品產品所用原材料包括黃豆、大豆、大米等上游大宗商品價格飛漲。原材料價格上漲大幅擠壓了調味品企業的利潤空間。千禾味業方面透露,食用大豆粕、黃豆、麩皮、大米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采購價漲幅達到50%左右。中炬高新、恒順醋業等也在中報中表示,原材料成本上升對公司毛利率造成不利影響。
除了原材料成本上升這一外部不利因素,調味品上市公司的銷售費用占比提升是又一大原因。
早些時候,調味品上市公司的凈利率呈逐年增長趨勢。從2018年以后,這一趨勢開始放緩。與此同時,調味品上市公司銷售費用占比的趨勢則剛好相反。如中炬高新、恒順醋業等企業多年來銷售費用占比相對穩定,而從2018年以后開始迅速上升,直到2020年疫情暴發銷售費用占比迅速回落。
千禾味業方面透露,截至2021年中期,其銷售費用為2.345億元,同比增長38.35%。其中,促銷與廣告宣傳費用達到1.54億元,同比增長279.68%。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促銷與廣告費遠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對此,千禾味業解釋稱,其廣告費用主要系公司冠名江蘇衛視欄目的廣告費用。可從事實來看,廣告的作用并未明顯表現在業績上,凈利潤還抵不上廣告費用。相比之下,在行業競爭加劇,增長承壓的情況下,海天味業作為龍頭的優勢就凸顯了出來。與同行紛紛加大銷售投入采用“開源”策略不同的是,海天味業在2018年以后銷售費用占比開始下降。“節流”策略使得海天味業凈利率下降幅度明顯小于同業。海天味業銷售費用為6.754億元,同比下降21.95%,這也是其凈利潤實現正增長的原因之一。此外,加加食品雖然一直宣稱沖刺高端,但銷售費用并不高,較去年同比下降31.08%。
渠道庫存較高、銷售渠道密集引發市場激烈競爭
盡管食品保質期較短,但也存在庫存周期。經過多年快速增長,渠道庫存較高應該是調味品行業2018年開始顯現增長承壓背后的原因。再加上疫情影響了經銷商的銷售,使得原本就高的渠道庫存進一步積壓。經銷商庫存周轉變慢,現金流承壓,因此拿貨意愿不高。渠道庫存積壓也會傳導至上市公司庫存層面。例如,海天味業的存貨占當期銷售額的百分比從2018年中期的7.03%增加至如今的14.44%。
另外,直播、社區團購等新零售渠道的興起也影響了傳統零售渠道(如超市、農貿市場等)的客流量,從而導致傳統零售渠道動銷變慢,庫存出現積壓。不僅僅是客流量,新興渠道也會沖擊現有渠道形成的價格體系。中炬高新在中報中表示:“2021年上半年,雖然受到前期高庫存、社區團購對線下渠道價格的沖擊、原材料成本上漲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公司仍然選擇了主動規范市場價格等工作以恢復企業良性發展,短期內影響了公司目標的達成。”
下沉市場也是近年來調味品上市公司渠道拓展的重點工作。近兩年,上市公司渠道下沉的工作有了明顯進展,但同時問題也隨之而來。
根據Wind數據,千禾味業2019年一季度時共有經銷商887家,到了今年二季度經銷商數量已經達到1587家,兩年時間增幅達到79%。中炬高新的經銷商也從2019年一季度的907家增加到如今的1636家。海天味業的經銷商則從2019年一季度的4989家增加到今年二季度的7407家,增幅48%。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越來越密的銷售渠道意味著出貨量增加,可對于經銷商來說則是競爭日益激烈。可以看出,上述上市公司經銷商的增速遠快于對應年份營業收入的增速,說明經銷商的收入貢獻在減少。過度加密渠道導致經銷商淪為上市公司的“搬運工”,長期來看無異于竭澤而漁,不利于上市公司的長遠發展。
消費服務板塊下跌連帶調味品股價低迷
自2021年春節后的股市回調以來,消費服務板塊就一直下跌,連帶調味品上市公司也難以擺脫低迷的行情。當行業內各家企業公布完今年中報后,業績普遍低于預期表現,導致市場再度恐慌,千禾味業、海天味業股價甚至出現一字跌停。
事實上,從去年12月末以來,千禾味業、海天味業和中炬高新等企業股價就已“腰斬”,加加食品、恒順醋業跌幅相對較小,但也達到30%左右。
如果從市盈率來看,調味品上市公司則普遍較高。例如,千禾味業、加加食品市盈率均超過百倍。其中加加食品由于業績表現最差,市盈率也是最高,達到148.53倍;中炬高新市盈率最低,僅為46.90倍。
從估值角度來看,股價經過大幅回調的調味品上市公司,有的已經處于合理范圍。火鍋底料龍頭頤海國際目前的市盈率估值為35倍,已經處于市盈率估值的歷史低位。火鍋底料這一細分領域市場空間大,成長性好,目前行業格局還較分散。頤海國際旗下品牌海底撈的貨齡約4.8個月,雖有庫存積壓但不嚴重。而另一家主營火鍋底料的A股上市公司天味食品,雖然其估值也回到歷史低位的34倍,但其旗下品牌大紅袍的庫存達到9個月,庫存積壓較為嚴重,短期恢復增長困難,而且不排除將來有存貨減值發生。
醬油細分品類的上市公司中,海天味業目前的市盈率估值為58倍。海天作為龍頭企業業績基數較大,已經過了快速增長期。因此,從市盈增長比率的角度來看,海天味業估值仍然偏高。千禾味業目前市盈率估值為58倍。千禾味業仍有空白市場有待深入開發,等渠道庫存降低后成長性值得期待。而中炬高新目前的市盈率估值為36倍,處于歷史低位,但需注意其控股股東資金鏈緊張,不確定未來是否會波及企業經營。
另外,機構投資者已提前布局調味品上市公司。2021年,中期機構投資者數量較2020年末明顯增長。其中,海天味業機構投資者數量最高,達到485家,其今年3月末數量還僅為78家,目前共計增持13044.64萬股。而中炬高新市盈率相對較低,機構投資者數量達到328家。加加食品或因為剛“摘帽”,機構投資者數量僅為8家。千禾味業機構投資者數量為122家,其今年3月份數量僅為13家。
-
無相關信息
- 調味品行業市場激烈競爭加劇 陷入嚴重“內
- 青島海關“跨境電商+轉關”:把出海口搬到
- 8月夏糧和早稻實現增產 農業基礎地位鞏固
- 自主車企為何重拾多品牌戰略 孩子多了就好
- 耐克一千多元的球鞋被炒到3萬 “炒鞋風”
- 狂飆的海運費能否“剎車” “天價運費”能
- 盤他鉆:比鉆石更硬的材料 你見過嗎?
- 汪品先孫湘君:“在青年學子求知路上為他們
-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才是理想的審美標準
- “顏值經濟”90后、00后成消費主力 慘痛代
- 捕捉Z世代文化消費訴求 漢服賽道火熱背后
- 漢服產業:尊重創新、加強版權保護愈發重要
- 華美漢服“火”出圈 今年漢服市場規模或破
- 吳蓉瑾:探索“情感教育” 真情呵護每個孩
- 運機股份更新招股說明書 業績“雙降”為哪
- 做多意愿持續恢復中 衛士通(002268)因大跌上榜
- 智能制造迎“最好的時代” 大國重器艷壓群
- 漲價潮又來襲 鈦白粉公司惠云鈦業、安納達
- 新一代A15仿生芯片有多強悍?AI算力高達15.
- 風能、可燃冰、多晶硅等板塊逆勢強勁反彈
- 增收不增利 祥明智能三闖創業板勝算幾何?
- 一票難求下 主題樂園“影視 IP 生意經”
- 面對資管與財富管理新賽道 金融機構如何突
- 中投公司:引導國際先進產業落地四川
- 北京CBD高質量發展18條出爐 最高可獎勵100
- 惠及各行業 中國輕工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趨
- 市場需求巨大 霍夫曼加速擁抱中國市場
- “量增價縮” 供應鏈韌勁支撐中國外貿底氣
- 美國8月僅新增23.5萬個就業崗位 令人大跌眼鏡
- 中秋伴國慶消費“爆點”足 跨省游訂單量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