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宣布休停約300家門店 但鄭州停業的店與計劃無關

發布時間:2021-11-08 08:39:33
編輯:
來源:河南商報
字體:

11月5日,海底撈宣布將于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休停300家左右經營未達預期門店,其中部分門店將暫時休整、擇機重開,休整周期最長不超過兩年。同時,海底撈還推出了糾錯機制——“啄木鳥”計劃,持續關注經營業績不佳門店,重建并強化部分職能部門,恢復大區管理體系,強化內部管理和考核機制,收縮業務擴張,期望進一步改善公司經營狀況。

那么,鄭州的海底撈門店是否會受到影響?日前,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對鄭州的海底撈門店進行了走訪。

平均翻臺率未達到4次/天前不會規模化開設新分店

“目前的苦果只能由我們自己一口一口咽下去。我們在此向大家保證,海底撈1000余家門店服務員的笑容依舊燦爛。”海底撈在致歉信中表示。

據2020年財報顯示,2020年,海底撈門店數凈增長530家至1298家,其中新開門店544家,關閉門店14家;平均翻臺率從2019年的4.8次/天,下滑至3.5次/天。

作為行業的領頭羊,海底撈在高速擴張中因選址失誤、優秀管理人員不足等問題致使擴張結果不如預期。同時,因管理不善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一次又一次將海底撈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海底撈此次將會做出哪些調整?

據海底撈相關負責人介紹,從今年6月開始,海底撈將區域統籌教練模式改進為大、小區管理模式。海底撈門店按所處位置劃分大區和小區,大區經理統籌各區域內的運營工作,小區經理直接對各自區域內門店進行現場巡視、考核和輔導。

為了公司長期健康發展,海底撈將對經營不達預期的約300家門店進行停業整合,果斷“斷尾”,提升管理效率和經營水平。

同時,適時收縮集團的業務擴張計劃,公司平均翻臺率未達到4次/天前,原則上不會規模化開設新的分店。門店拓展思路沒變,將翻臺率控制在合理范圍,若過高翻臺率需要犧牲就餐體驗,還是有增加布點的可能性。

海底撈執行董事、首席戰略官周兆呈說:“我們希望通過‘啄木鳥’計劃,解決快速擴張帶來的負面影響,持續提升公司整體經營狀況和管理效率。”

海底撈鄭州西大街店“暫停營業”與此次休停計劃無關

11月5日晚間,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對海底撈門店進行了走訪。

今年6月份,位于鄭州西大街與南大街交叉口的海底撈火鍋(西大街店)就已處于停業狀態。

門口的公告顯示,“為了提供良好的就餐環境,公司于5月19日開始對海底撈西大街店進行裝修,預計裝修時間為25~50天。”

然而,直到目前,海底撈火鍋(西大街店)仍處于“暫停營業”狀態。

從大眾點評的公開數據來看,目前,鄭州共有40家海底撈火鍋的門店處于營業狀態,1家門店處于“暫停營業”狀態。

鄭州的海底撈門店會受到此次休停計劃的影響嗎?

海底撈回復稱,海底撈火鍋(西大街店)的“暫停營業”與此次的休停計劃無關。休停計劃是逐步推進的,目前還沒有具體的名單。

休停的門店并不是按照城市區域分布,不同線級城市都可能會有,會根據每個門店的具體情況評估。

海底撈會有三個考量維度:一是外部商圈及客流量,是否能支撐門店經營;二是周邊門店的密度是否過高;三是單店的財務數據,是否處于爬坡期,短期內盈利情況是否有改善的可能性。

業界評閉店:是去蕪存菁,有助于提高凈資產收益率

海底撈今年中報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門店人均客單價已經從去年同期的112.8元下降至107.3元。

而2021年《火鍋市場生存報告》指出,在整個火鍋品類中,僅有33%的火鍋品牌人均消費在80~100元,46%的火鍋門店是50~80元的人均消費水平。

品牌研究者梁玉巧認為,不必過度解讀海底撈關店的問題,單店都贏利非常重要。門店數量多,但若不盈利,對企業和員工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在經濟環境沖擊消費需求的背景下,海底撈不推崇門店規模等不具經營意義的指標,將部分拖累業績的門店關閉,有助于提高海底撈的凈資產回報率、增強自由現金流,對于各方都是去蕪存菁的選擇。

在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外出消費的需求旺盛,海底撈等餐飲企業也因勢利導,快速擴張,而在疫情及經濟等各方面因素的沖擊下,整體市場的消費邏輯出現變化,海底撈此前的擴張有些就不再具有理想的機會成本。目前來說,海底撈的品牌在火鍋市場仍然具有很高的影響力。(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馬千惠文/圖)

   原標題:海底撈宣布休停約300家門店 但鄭州停業的店與計劃無關

>更多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