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發力權益賽道 進一步豐富產品線布局

發布時間:2022-01-17 09:42:41
編輯:
來源:金融投資報
字體:

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2022年,銀行理財業務進入發展新階段。面對“真凈值”時代的來臨,不同產品收益率差異被認為將拉大。而與此同時,投資者配置需求從原先單一的比價模式向兼顧風險與收益的多元配置模式轉變,權益類產品需求提升。在此背景下,銀行理財產品體系被認為也將更加豐富。

不同產品收益差異或將拉大

2021年,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進入尾聲,預期收益型產品加速退出,凈值型產品發行數量持續增長,不過增速有所放緩。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數據,2021年全年凈值型產品發行數量同比增長41.96%,增幅較前一年下降51.66個百分點。其中,2021年12月,銀行及理財公司發行的凈值型理財產品 數 量 為 2959 只 , 環 比 增 長7.68%,同比增長20.78%。

從業績表現來看,2021年市場流動性穩健充裕,凈值型理財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4.11%,環比下跌4BP。其中,理財公司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4.24%,整體來看呈小幅下跌趨勢。需要留意的是,“業績比較基準不代表實際收益率,部分產品的凈值波動較大,尤其是中高風險等級、配置權益類資產的理財產品。”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指出

事實上,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實施,金融市場端不同產品的收益率差異被認為將拉大,低風險、短久期、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定價水平將和高風險、長久期、權益類產品的收益率明顯區分。

“對投資者來說,要理性看待產品的正常凈值波動,盡量長期持有,不過于關注產品短期的凈值波動。”劉銀平建議,從凈值型產品的整體收益表現來看,實際虧損的產品比例很小,投資者在購買之前認真考察產品各方面特征,是可以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的。此外,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也不能過于看重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業績比較基準不代表實際收益,且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

進一步豐富產品線布局

“資管新規的出臺重新規范了行業秩序,在打破剛兌的政策導向下,整個財富管理產品供給端迎來調整,大量高收益保本產品退出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與此同時,居民的財富管理觀念也隨之發生變化,配置需求從原先單一的比價模式向兼顧風險與收益的多元配置模式轉變,權益類產品真正站上歷史舞臺。

在此背景下,銀行理財產品體系被認為也將更加豐富。光大證券報告指出,下一步,銀行理財將進一步豐富產品線布局,在發揮固定收益類資產比較優勢基礎上,漸進式開展權益等資產配置。同時,ESG、養老、粵港澳大灣區等特色主題理財也將更為豐富。鑒于銀行理財公司在投資范圍等方面的諸多政策紅利、產品體系布局規劃更為完善,疊加“跨境理財通”等業務試點有望為理財公司產品擴大客群覆蓋,預計后續理財公司產品將更加特色化。

具體來看,養老理財方面,理財公司從投資入股國民養老、參與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等多重維度布局養老金融。匹配客戶養老需求是關鍵,目標日產品或是重要的產品形態;ESG 投資方面,“雙碳”目標下,ESG 主題投資將進一步擴面;權益布局方面,短中期內仍會延續泛固收類產品為主的配置思路,并嘗試漸進式加強權益投資,FOF 將是重要的投資方式。

其中,以養老理財為例,2021年9月,工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光大理財獲準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12月6日,首批試點產品正式面世,引發投資者關注。首批養老理財的業績基準整體在5%-8%之間,且產品均設計了多重風險保障機制。相比于養老基金,養老理財在流動性、風險和費率方面均具有優勢。

對于投資者而言,應該如何選擇養老理財產品?普益標準認為,首先,養老理財產品雖然具有穩健特征,但不等于“剛兌”,仍具有風險屬性,投資者要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養老規劃、投資理念、資金狀況等,判斷是否要進行長期養老投資。二是各類機構的養老產品的側重點和特點各不相同,因此投資者要結合自身需要,關注養老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根據風險偏好等情況選擇與自身更相匹配的養老理財產品。(本報記者 吉雪嬌)

標簽: 銀行 理財 發力 權益賽道

   原標題:銀行理財發力權益賽道 進一步豐富產品線布局

>更多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