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醫療器材 鄭大一附院9患者付高價器材費卻未被使用

發布時間:2021-12-31 08:18:50
編輯:
來源:新京報
字體:

多名患者質疑醫生亂用器材

王海森的遭遇并非個例。2018年5月,河南許昌市民關濤騎車回家途中摔倒,右手手腕處被玻璃扎破,送入鄭大一附院手術,手術中同樣被使用了“微血管吻合裝置”。

關濤記得,他在住院期間,就曾接到一位河南蘭考籍患者的電話,告訴他去拍片看一看自己的“微血管吻合裝置”是否安裝。當時他還以為是騙子,并未將此事放在心上。直到半個月前,因手術后自己的右手食指、中指觸感未恢復,關濤到醫院拍片復查,才發現裝置未安裝。

關濤稱,“微血管吻合裝置”是手術費中最貴的一樣器材,占據了治療費用的一半。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至少有9名由王福建手術的患者有著與關濤、王海森同樣的遭遇。近日,記者先后陪同其中6位患者到鄭大一附院調取病歷,發現其中4位患者的“植入類醫療器械使用登記表”顯示,所使用的為同一產品。另2名患者病歷中無登記表。

產品合格證顯示,注冊證號:國械注進20163461834,系美國一家公司生產,總代理商為驛麟科創醫療科技公司。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查詢可見:該產品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不銹鋼針組成,裝配防護蓋和鉗夾保護套環,一次性使用。產品用于顯微外科手術中常見的動靜脈吻合。適用于外徑不小于0.8毫米不大于4.3毫米且壁厚小于或者等于0.5毫米的靜脈和動脈。

該產品依據所需吻合血管的外徑分為7個型號:GEM 2750,GEM 2751,GEM 2752,GEM 2753,GEM 2754,GEM 2755,GEM 2756,不同型號對應使用在直徑為1.0mm—4.0mm的血管上。

驛麟科創醫療科技公司一銷售經理表示,血管吻合裝置為植入型醫療器材,內有不銹鋼針,屬不可降解物質,患者拍攝X光片會有顯示。新京報記者了解到,2019年,一位在鄭大一附院治療,同樣使用了該產品的患者于近日拍攝的X光片顯示,其手術部位可見一綠豆大小的光圈。

患者所使用微血管吻合裝置。圖源代理商官網

兩名患者曾簽訂“手術不理想協議”后獲賠

采訪中,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前文所述9名患者中,張喜軍、王小鵬投訴醫師王福建未使用“微血管吻合裝置”拿到了相應的退款。

12月23日,張喜軍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稱,2018年4月,他因左臂被電鋸割傷,到鄭大一附院手術,術前醫師王福建詢問他是否使用“鎮痛泵”,因家貧欠債,他拒絕了這個收費價格1000多元、用于緩解患者術后疼痛的裝置。

張喜軍稱,4萬元的住院費,當天手術后就全部扣完,他查看單據才發現1個“微血管吻合裝置”占了16800元,詢問妻子才得知,自己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詢問妻子是否使用吻合器材,妻子同意了。他還曾因此責備妻子,“住院的錢都是借的,為啥要花這個錢?”

出院大約半年后,張喜軍接到了一位蘭考患者家屬的電話,告知其術中未使用吻合裝置。兩人一同向監管部門反映此事。張喜軍稱,幾天之后自己便接到了王福建電話,在醫院簽訂“手術不理想協議”后,拿到了2萬元的賠償。

曾于2017年4月在鄭大一附院手術的王小鵬,也向新京報記者介紹,河南蘭考患者家屬向監管部門反映時,在材料中寫上了自己的名字。事后,自己便接到了主治醫師王福建電話,當天自己到鄭大一附院的醫療糾紛辦公室,很快拿到了退還的33600元現金。

王小鵬的病歷資料顯示,其在手術中共使用2個“微血管吻合裝置”。但王小鵬夫妻倆均表示,術前、術后兩人均未被告知,手術中使用了該器材。

12月25日,新京報記者多次聯系張喜軍、王小鵬口中的蘭考患者家屬,但未能取得聯系。一份該患者手寫的投訴材料顯示:他們先拿一個吻合器在手術室內攝像頭下晃晃,然后把吻合器的條碼合格證貼在患者的病歷上,根本沒有使用該產品。自己的兒子手術被收取16800元“微血管吻合裝置”的費用,后證實根本沒有裝。

患者張喜軍曾因未使用血管吻合器投訴鄭大一附院,簽署“手術不理想協議”后獲得2萬元賠償。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原標題:“消失”的醫療器材 鄭大一附院9患者付高價器材費卻未被使用

>更多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